APP下载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2015-12-17张旭何海蓉王跃锜蒲春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护生认同感

张旭,何海蓉,王跃锜,蒲春霞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张旭,何海蓉,王跃锜,蒲春霞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

目前,国外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研究已涉及职业认同的经典研究,主要包括3个主题:(1)职业认同的感知研究;(2)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研究;(3)对呈现职业认同个体的传记研究[1]。此外,护理亚领域如学校护生、社区护士,尤其是学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研究及其跨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力求寻找各种文化背景下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共同点和差异,以更好地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对策,提高护生的护理职业认同感。

综合各类文献可以发现,国内护生护理职业认同感普遍为中等偏低,并且影响因素很多,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职业认同感也存在差异。段湘辉[2]的调查明确指出,本科较非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低(P<0.05),护理教育者应给予正确引导。目前提出的增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方法有: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社会支持、注重对护生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的培训等。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它是一种心理学的概念[3]。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积极情感和肯定性评价,是在了解、学习护理专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状态,它直接影响着护生专业思想的稳定性及将来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

护生是护理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发展护理事业及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本次对成都市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比较认识差异,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同时,笔者也想通过此次调查使我院加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为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我院护生素质和形象,更好地打造学院品牌。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卫生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4所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有效护生为192名,其中男生13人,女生179人。护生中大学本科的61人,占总人数的31.8%;大学专科的70人,占36.4%;中专的61人,占31.8%。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Authur编制的护理自我概念量表为基础自行设计问卷,该问卷包含护生的基本资料和职业认同感两部分内容,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1分表示不同意,2分表示基本不同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经检验,该量表的Crobach'sα为0.892,有很好的信度。

1.3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成都市4所学校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有逆向选择的题目录入时已做相应处理。

2 结果

2.1 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整体情况(见表1)

表1 护生职业认同感整体情况[n(%),人]

调查显示,只有10.4%的护生非常“喜欢护理专业”;仅10.4%的护生非常同意护理职业“能体现人生价值”;只有8.9%的护生非常同意护理是“受尊重的职业”,表明护生认为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超过一半(57.8%)的护生认同护理职业“工作强度大”;只有12.0%的护生非常同意护理职业“待遇好”,表明大部分护生认为实际付出与回报不符;愿意“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只有31.3%,表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整体水平较低,专业思想稳定性较差。

2.2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平均分来推断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本科生职业认同感平均得分为(40.36±9.96)分,低于专科护生的(45.40±7.79)分和中专护生的(49.75±12.11)分。运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多个独立样本检验,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其中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最低,中专生最高。

除上述性能检验之外,作为伪随机序列,还需要检验其随机性。在通信系统中,序列随机性能跟系统的信息安全性能息息相关,随机性能良好的伪随机序列,系统的信息安全性也好。因此对混合混沌序列也要进行随机性分析[16]。

表2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s,分)

层次得分H P本科40.36±9.96 21.75 0.000专科45.40±7.79中专49.75±12.11

2.3 学校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现状的调查

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学历层次下的差异展开进一步分析表明(见表3):仅“学校较好地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这一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学校对不同学历层次采取专业思想教育的方法没有差异。其余各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1可见,只有5.7%的护生非常同意“学校较好地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表明学校没有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或开展效果不佳。

表3 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学历层次下的得分比较(±s,分)

表3 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学历层次下的得分比较(±s,分)

注:*P<0.05

项目本科专科中专H自愿选择护理专业2.37±1.01 2.60±0.80 3.44±1.25 26.93*学校较好地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2.96±0.98 2.62±0.68 2.86±1.08 4.43喜欢护理专业2.47±1.02 2.75±0.92 3.42±1.13 22.76*好就业2.45±0.90 2.51±0.89 2.18±0.99 9.61*能体现人生价值2.54±0.97 2.84±1.01 3.16±1.19 6.08*受尊重的职业2.22±0.92 2.84±1.11 3.22±1.18 23.74*比想像中好2.98±0.92 3.11±0.89 2.75±0.92 8.65*待遇好2.86±0.80 2.95±0.95 3.73±0.98 30.12*工作强度大2.47±1.17 4.10±0.93 3.86±1.53 47.06*愿意长期从事护理工作2.18±0.99 2.44±1.04 2.62±1.01 16.39*

3 讨论

3.1 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专业思想不稳定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护生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这首先与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不受社会尊重、工作量大、服务性强而技术性低、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等有关[4]。其次,一部分护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了解护理专业,而是听从父母或亲友的意见选择了此专业,进入学校后,学校又没有很好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加之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等一系列因素,使护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职业前景和目标也不清晰,从而不愿长期从事护理职业。由于职业认同感本来就低,加上影响因素众多,导致护生的专业思想更加不稳定[5]。

3.2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可能与护生的专业期望有关,学历越高的护生对专业的期望越大[2]。本科、专科护生大多不喜欢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也不了解,由于考试成绩影响、就业和大学专业调配等原因而不得不选择护理专业。护生毕业后,无论本科、专科还是中专护生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基本一样,高学历护生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加上护理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使高学历护生对专业更加失望[6]。

学校对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效果不佳可能是因为学校对护生专业思想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加上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不能很好地稳定护生专业思想、提高其认同感的结果。

4 对策

学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方法加以引导,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护生专业思想、减少人才流失,还可以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提高护生的就业率。

4.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护理职业因投入大(学习时间长、工作量大)、回报低(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使许多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7],调查中不乏想转专业和转行的护生。因此,学校应该注重专业思想教育,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8],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护生观看先进护理工作者感人事迹的视频、邀请优秀护理人员到校进行职业演讲、请优秀校友与护生进行交流等给护生正面影响,减少护生对专业的消极情绪,看到护理职业的前景;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护生服务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坚定不移的信念,使护生深刻体会到护理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4.2 因材施教

学历越高的护生职业认同感越低,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中专护生职业认同感相对较高,但学历较低且独立意识不强,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习惯于依赖父母和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对中专护生加强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的培训,提高中专护生的专业水平,同时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对专科护生,学校应通过调整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来培养其兴趣和爱好,可以适当增加临床见习时间和实践操作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病房等多种形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4],使其充分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科护生对自身和职业的期待较高,因此在其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等来提高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为护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同时拓宽就业渠道,提供考研、出国咨询及相关行业动态信息,帮助护生进行职业规划,使护生了解职业前景,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9]。

4.3 注重临床实习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实习阶段是护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阶段,也是增强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应重视临床实习,与实习医院进行沟通合作,选派医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带教教师,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规范带教要求,提高带教水平,指导护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通过实习提高护生对护理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10]。

4.4 树立榜样和典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作风和思想意识对护生起着榜样作用,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有利于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相反会给护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及思想教育上的引导作用[11]。同时,在护生中树立先进和典范,并积极宣传,培养一批品牌教师和品牌护生,以榜样的作用带动护生向先进事迹、模范代表学习。

4.5 就业指导

对护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的培训相当重要,要让护生看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帮助他们了解护理行业规则。同时,指导护生掌握简历的制作要点、面试的技巧、行业礼仪规范等,以提高其形象气质。

[1]蔡春凤,Marcia P.国外护士职业社会化与职业认同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70-72.

[2]段湘辉.不同学历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基础医学论坛,2011,15(11):983-985.

[3]喻爱英,徐辉航,蒋慧玥.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6):33-34.

[4]陆莉.护理大专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4):49-50.

[5]罗萍,孙玉梅,张进瑜,等.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37.

[6]彭银英,史瑞芬,夏菱.本专科护生实习后职业认同感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2):21-23.

[7]曹敏,阚静.社会支持对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2B):380-382.

[8]冯孟哲,刘岩.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研究现状[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4):229-231.

[9]胡蕴绮,仇瑶琴,胡再平,等.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现状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4):19-20.

[10]鲍文慧,王沧霖.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与教育对策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2):73-74.

[11]于文永.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J].2010,24(11):3022.

G526.5

B

1671-1246(2015)02-0127-03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护生认同感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