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护生“慢性肾衰的病因调查”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2015-12-17张昕汪钦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肾衰研究性病历

张昕,汪钦林

(1.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211;2.广州市惠爱医院,广东广州510370)

浅谈中职护生“慢性肾衰的病因调查”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张昕1,汪钦林2

(1.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211;2.广州市惠爱医院,广东广州510370)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已成为内科护理学泌尿系统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疾病之一,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案,让护生到市内各医院肾内科和血液净化中心采访病人、收集案例,分析本病病因,可以锻炼护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慢性肾衰;病因调查;研究性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泛指护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护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1]。笔者以中职学校二年级护生为对象,简单谈谈“慢性肾衰的病因调查”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1 课题背景、简介及意义

1.1 背景说明

在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病因的影响下,慢性肾衰病人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人民群众对本病的重视程度也逐年上升,本病已成为内科护理学泌尿系统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疾病之一。研究清楚本病的病因,对本病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护生对本病发生、发展、治疗、护理、保健等方面知识的认识。

1.2 课题简介

本课题通过护生到市内各医院肾内科和血液净化中心实地采访调查,收集足够的慢性肾衰病人样本,询问其健康史和查阅病历等方式,分析病人可能的病因,然后对病因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各病因所占比例,最后总结出慢性肾衰的各类病因和常见病因。

1.3 研究课题的意义

通过临床采访慢性肾衰病人、查阅病历等方式,总结分析慢性肾衰的病因。在整个过程中,让护生深刻了解了导致慢性肾衰的各类原因和针对病因的预防和护理,同时,锻炼了护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整个过程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护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进行护理科研,还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见图1)

图1 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导图

3 参与者特征分析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对象为二年级中职护生,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限,不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惰性十分明显,普遍听课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但中职护生的好奇心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且敢于质疑和创新,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非常适合参与此类调查研究,但中职护生的调查研究能力还比较弱,教师需在活动过程中多加指导。此外,二年级中职护生大多团结意识较强,与人合作、交流时能做到彬彬有礼,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也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但在数据处理和撰写总结等方面还需要教师适当提供帮助。个别能力强的护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合作,还有一些性格较内向的护生会羞于与外界交往,需要教师和其他护生的鼓励。

4 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访问,调查慢性肾衰病人,小组之间的协作,亲临临床一线了解真实病人的健康史、与病人沟通、查阅病历、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和文献、跟随临床教师一起工作、观摩手术过程和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等方式,收集、分析和归纳出导致慢性肾衰的病因,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主要研究内容:慢性肾衰病人的病因;主要的方法:小组合作、访问沟通、查阅病历、网络搜索、跟随临床教师实践、观摩手术过程、观摩血液透析、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5 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亲临各医院肾内科和血液净化中心采访慢性肾衰病人、跟随医护人员见习、收集病人健康史资料和查阅病历后得出相关病因,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导致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最后,把研究成果以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制作成PPT,并在全班交流。此外,我们还制作了相关的网页来展示护生的研究成果,尽量使预期成果的展示多元化,增强护生的成就感。

6 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辅助研究调查表、市内各医院的交通图、给医院相关科室的介绍信和感谢信。医院提供的资源:病人、病历、临床带教护士、血液透析机、病例标本、手术室等。护生自行准备的资源:笔、纸、能够接入Internet网络的计算机等。

7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7.1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

此阶段教师需要让护生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激发护生兴趣,引起护生的调查研究欲望,让护生产生强大的动力和积极性。同时,强调调查研究过程中的要求和组织纪律。此阶段还需让护生尽量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教师给予解答。

7.2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7.2.1 确定课题向护生解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提前让护生有思想认识和准备。

7.2.2 成立课题组护生自由分组,每10人一组,教师需要把控分组方法,不能出现优秀护生全部集中在一组、后进生集中在一组的现象,以免引起因分组不协调而导致研究性学习失败。要根据护生的性格特点、学情等,均衡分组。分组后,各组互相讨论和交流,尽快熟悉组内其他成员。

7.2.3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各小组讨论进行组内分工,根据分工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教师需要了解护生的分工情况是否合理,适当进行指导,并与护生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7.3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7.3.1 到医院收集资料护生需要多次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按照小组分工到不同医院采访和搜集资料。第一次主要熟悉医院环境,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搞好关系;第二次可跟随带教教师访问病人,查阅病历;第三次可观摩手术过程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也可自行合理安排。教师在此阶段需要每周及时跟进,了解研究的进展和调查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予以指导,协助护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7.3.2 整理分析数据此阶段各小组需要把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可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简单的统计学培训。

7.3.3 研究成果展示各小组采用制作PPT、调查报告、网页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成果的汇报。教师需对本次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给予大家肯定,协助护生展示研究成果。

8 总结与反思

8.1 总结

整个课题开展过程中,护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了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绝大部分护生认真积极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其科研思维和调查研究能力。也有极少数护生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来。总之,护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亲自总结出了慢性肾衰的病因,还提高了调查、访问、沟通、观察、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

8.2 反思

中职护生素质参差不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初期的分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分组不恰当,很有可能导致本次活动的失败。分组时需要充分考虑护生的特点,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分组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整个过程顺利进行。活动中期,教师需要紧跟护生的研究进度,以保证护生按时完成研究。

[1]黄凤文,侯光.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61-62.

G420

B

1671-1246(2015)02-0047-02

猜你喜欢

肾衰研究性病历
强迫症病历簿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