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期制作技能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2015-12-17

关键词:案例数字化技能

彭 立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后期制作技能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彭 立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后期制作技能是广电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内容多、案例多、软件更新快、课时不足等诸多困境,结合理论研究与自身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解决现有教学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提高广电专业学生的后期制作技能.

后期制作技能;广播电视学;数字化教学平台

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各高校历来重视广电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查阅部分院校广电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看到,技能培养类的实验实践课时大多占到总课时的一半左右.后期制作是完成一个电视节目制作必经的基本环节[2],是决定节目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广电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之一[3].

在后期制作技能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如增开《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视频特效制作》等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剪辑技巧的基础上,扩展和提升后期制作的能力.特别是针对目前新闻、纪录片等节目类型中越来越多地用到了动画的形式,增开了课程《新闻动画制作》,做到了与时俱进、教学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如11级学生安娜、胡察的作品《全力冲刺》,获2014年金鸡百花微电影单元奖项.

1 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必要性

目前,我校广电专业后期制作技能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操作或随后重复操作,上课地点一般是在学院实验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时的压缩,出现了愈来愈多的问题,老师感觉教学困难,学生感觉没学到东西.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其一,后期制作技能相关课程不成体系,该有的课程没有,某些课程设置重复,某些操作类课程上成了理论课,课程之间的先行关系不清.培养方案中后期制作技能相关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很好地逻辑性,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4];其二,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同一门课程,不同的老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大纲,所以出现同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相去甚远的问题,在多门课程教学内容有交叉时,难免出现低水平重复的情况;其三,因后期制作软件众多,同一个教学案例,可以使用不同的软件实现,而学生擅长或喜好的软件往往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虽然同类软件具有举一反三的特质,但学生中对软件的操作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水平的只是少数,从而教学选用哪类软件及其版本就会遇到困难;最后,后期制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才能达到融会贯通,而不仅仅是依葫芦画瓢.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演示和实验指导,大部分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教学内容,独立操作相关技能,学生热切地希望在课后还有练习的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

针对以上种种教学困境,笔者提出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理清思路,整合资源,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提高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后期制作技能[5].

2 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可行性

现代教育思想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借助于数字化教学平台,我们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时的教学监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6].

构建一个数字化学习平台,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积极配合,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7],但从促进学生的发展的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尝试和努力是值得的.结合我校广电专业的发展的具体情况,目前,在我校建设这样一个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切实可行的.

首先,在人员的层面上,平台的构建需要掌握程序语言、摄像技术、后期制作软件、课件制作软件、网站制作软件的专门技术人员,更需要第一线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提供课程内容等资源,分析讨论平台的结构、课程之间的先行关系,并配合课程的视频录像.我院新闻工作实验室专职实验员均毕业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具备平台的构建所需的各种专业技能.广播电视学教研室的专业教师热爱教学,多次组织教学研讨会,在会上各位老师踊跃发言,力图解决教学问题,进而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

其次,在物力的层面上,平台的构建需要摄像设备、非编设备、计算机,包括相应的一系列软件.我院新闻工作实验室始建于2003年,具有以上基础设备,且这些设备处于运行良好的状态.此外,为实现课后的师生互动及学生讨论,需要建立论坛模块,这一模块对服务器及网络提出需求,借助于学院网站或其他社交平台,可以轻松实现这一功能;

再次,在财力方面,数字化教学平台囊括多门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后期制作技能培养的教学体系,制作周期长,工作量大,需要购买必要的设备及其配件,比如磁带或储存卡,还需要为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劳动付出支付相应的报酬.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申报学校、省级、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予以解决.

最后,在技术实施层面上,后期制作技能培养本身具有知识模块化,教学案例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重复性,对大量案例和课后练习的需求,这些特点都适合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

此外,目前,学院网站和专业培养方案处于修订改版的过程中,同时学院提出建设MOOC,这些都为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契机.

3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

3.1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广电专业的后期制作技能的培养,在我校构建辅助教学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总体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广电专业学生的后期制作技能.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具备基本的音视频剪辑技能,主要掌握的软件是Premiere,熟练掌握其采编的基本操作,从而达到对同类软件的触类旁通,如会声会影、FinalCut;第二层次,具备利用音频工作站和非线性编辑工作站收集整理素材、制作节目的能力,具体包括对调音台、大洋、索贝、苹果等相关设备及其软件的操作;第三层次,掌握演播厅节目制作、户外节目制作相关设备及其软件的操作,主要包括三维虚拟演播厅、特效切换台、多画面分割器、一体化演播室等设备及其软件的操作;第四层次,掌握高级的音视频编辑技能,主要是特效的应用,主要掌握的软件是After Effect,此外,还包括动画制作技巧,主要涉及的软件是Flash(二维)、3Dmax(三维);第五层次,掌握特定类型节目的剪辑技巧,如纪录片、专题片、微电影等.

3.2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及其结构进行设计,这种设计应当建立在对用户(教师和学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3.2.1 用户需求分析

对教研室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数字化教学平台的需求,并借鉴其他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成功经验,撰写相关的用户需求报告.

教师对该平台的需求主要是知识点教学的视频化、海量的案例、动态抓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学生对该平台的需求主要是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层次化、帮助系统、自我评价系统.

3.2.2 功能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对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功能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决定了数字化教学平台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继而达到预期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后期制作技能培养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功能,才能满足我校该专业师生的用户需求.

首先,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其中知识模块可以播放教学视频配合教师的讲解或演示,教学视频是该门课程专业教师精心准备后录制的,主要是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如色彩的运用、光的类型等,借助实际场景和动画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避免教师的重复性工作.技能的教学要避免为技能而技能,要重视指导实践的理论,知识模块的建立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案例模块,除包含大量已有的案例教学外,采用动态抓屏,详细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演示的实例的制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讲解内容,特别是操作点的掌握,而且教师只用操作一次,避免重复性操作.实时监控模块,通过该模块,授课教师可以实时地查看各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个别化辅导[8].

其次,辅助教师的课后指导.因为后期制作技能培养的相关课程大多是设备及其软件操作类课程,仅靠课堂上有限的上机操作和少量的案例学习,是难以达到掌握、熟悉相关设备、软件及其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的,所以学生势必进行大量的课后练习.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练习的辅导处于完全的盲区,而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可以查看哪些学生在何时登录平台,学习时间等情况,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

最后,辅助学生的课后练习.本平台将提供大量的素材和案例,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学习.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类,激发学生逐步提升相关技能的学习兴趣[9].通过设置思考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对已学内容的举一反三,同时学生的这些作品可以上传,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辅导或评价[10].

3.2.3 结构设计

图1 数字化教学平台首页界面Fig.1 Homepage interface of the digitized-teaching platform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建立在功能模块基础之上,是功能模块的具体化,同时需要考虑后期制作技能内在体系的逻辑性.整个平台的第一个结构层次,以不同的课程来区分,当然,课程的设置应以教学实际为基础,当培养方案或实际教学有变化时,这一层次也有必要进行相应地调整,比如增加一些课程或减少某门课程,调整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等.这些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先后关系,即知识、理论或技能构成先行关系,体现在结构上,我们将这些课程进行了合理的排序.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初设5门课程,并按以下顺序在平台的首页梯形向上排开:《图片后期处理》、《音视频编辑》、《电视节目制作》、《视频特效制作》、《新闻动画制作》,如图1.这些课程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每一课程内部具有相同的结构.老师或学生点击代表相应课程的图标进入相应的课程.按钮,进入平台的第四个结构层次,比如点击“控制学生机”,只有教师机和学生机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此按钮才有效,此时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终端,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只有在老师点击“学生操作”按钮后,学生才可以操作,否则学生无法操控自己的学习终端.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免某些同学不听老师的讲解,盲目操作,甚至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比如上网、看电影、聊天等,从而更好地控制机房上课的课堂秩序,使学生对于基本技能的学习保持统一的步调.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教师机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学生是否在学习、在操作,操作过程有没有什么问题.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样的好处在于授课教师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全班同学对刚讲授的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说明,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而不用在机房里走来走去,影响学生的操作,对于学生的帮助请求,也能尽快地做出响应.再如,教学资源又分为教学视频、课堂案例、素材下载、案例教学.其中案例教学又分为初级案例、高级案例、综合案例,体现出该平台的第五层结构.

平台的第二个结构层次,以课程内容,即知识的章节来区分,但并不与参考教材一一对应,是通过专业课教师的思考、归纳、讨论后,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对课程内容的重新组织.以《视频特效制作》为例,点击图1的“视频特效制作”按钮,可以看到的界面,如图2.

图2 数字化教学平台第二层界面示例Fig.2 The interface example of the second layer of the digitized-teaching platform

点击具体的章节内容按钮,进入平台的第三层.根据登录账户名的类别的不同,在这一层次上,教师的界面和学生的界面有所区别.其中,教师界面对应的平台的第三个结构层次,是适应于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一些列功能按钮,具体包括“控制学生机”、“查看学生学习情况”“作业布置”“作业查收与批改”“班级讨论”“小组讨论”“查看学生请求”“查看小组请求”“教学资源”、“题库测验”.点击相应的

从学生界面看,平台的第三层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按钮:课堂学习、教学资源、课程作业,作业提交,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发送帮助请求,题库测验.

广电专业后期制作技能的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系统结构如图3.

3.3 具体实现

在明确了该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和结构模块之后,我们将进入其具体的实施阶段.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程序语言的特点,特别是我们技术人员对程序语言的掌握情况,我们拟采用Dreamweaver+ Jsp语言,结合已有的大量的插件,完成该平台的制作.

①用户注册.因为授课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堂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监控,所以请学生以真实的姓名注册是非常必要的,而用户名则自拟,教师可以在后台查看用户名所对应的学生姓名,但不能公开,这样可以避免在以后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中不好意思或怕别人笑话的心理[11].

图3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结构Fig.3 The structure of the digitized-teaching platform

②权限设置.整个数字化教学平台应设置一个最高级的管理员A,具有平台的结构修改、内容添加与修改,新建下级管理员等权限.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设置为该门课程的管理员B,因同一门课程,可能同时有多名授课教师,所以具有B权限的管理员不止5名,但每位管理员B只能管理自己班级的学生.管理员B的权限主要包括审核学生的注册及分组信息、监控学生学习、对学生请求作出应答、回复或远程协助、查看小组讨论、组织班级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小组作业和小组讨论,所以在管理员B之下,还应设置管理员C,由学生中的小组长担任.小组长的权限在于设置小组讨论是否公开、组织小组讨论、上传文件,向老师发送小组请求.

③教师机对学生终端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否允许学生操作,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禁止学生的任何操作,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根据案例的难易决定是否允许学生跟着操作,对于操作步骤简单的案例,在老师演示过程中,应该不允许学生操作,避免学生漏掉一些步骤,在老师演示完成后,由学生重复以上操作,而对于比较复杂的案例,建议老师一边演示,一个步骤之后,有意识地停顿,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教学效果更好.此外,教师的演示过程还可以通过动态抓屏,存储到系统中,供没有跟上进度的同学,课后按老师的步骤进行补习.其二,对学生机终端界面的显示.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方便老师对学生练习情况的掌握.

④教学视频模块.采取音视频录制的方式,与精品课程或Mooc中教学视频录制的方式相接近,但我们的视频片段不以时间为划分依据,而以独立的知识点为依据,或5分钟,或半个小时,主要是教师的讲解过程,同时借助于实景拍摄、三维模拟等方式形象地再现知识点所设涉及的内容,比如蒙太奇,既辅助教师课程教学,又能帮助和加深学生的理解.理论知识是技能操作的基础,是一门课程的核心,一门课程之下的所有教学视频是经过科学地分解而构建的一个知识的集合.每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些是线性的,有些是非线性的,从而构成一个严谨的体系[12].

⑤素材和案例模块.素材和案例可以实时更新,实现平台的资源共享.其中案例包括课堂案例、初级案例、高级案例、综合案例.课堂案例是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讲解的案例的演示操作过程,通过动态抓屏的方式保存下来,是老师精选的、学生必须掌握的、难以适度的案例.初级案例、高级案例、综合案例是课堂案例的延伸和扩展,同一知识点下的四种案例往往具有近似的操作顺序和操作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等级的设定,难度的增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组案例后会设计一个思考题,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作业的完成情况,授课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⑥班级和小组讨论模块.设计讨论区,类似于论坛功能,授课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区域展开讨论,这是平台交互性的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在小组作业中的参与程度,这也是评判平时成绩的一个维度,即对同一个小组作业,根据小组成员不同的贡献值,给予不同的分数[13].

⑦检测反馈及评价模块.教学评价具有对教学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和导向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记录学生在某个案例或知识点的学习时间,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课外学习情况.其二,对于课堂案例,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模拟操作,系统自动检测学生的操作步骤,实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做出评价,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三,教学平台提供题库,老师在课程学习完成以后,通过使用一些随机出现的、不同等级的测试题目,来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14].

⑧作业下发与上传模板.教师通过点击“作业下发”按钮下发作业到每个学生,学生通过“上传作业”按钮上传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自己完成的平台中的思考作业,以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评价.

⑨帮助模块.建立一个完备的帮助系统是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帮助菜单,它是针对学生正在操作的案例的常见问题的答疑汇总,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查看相关说明得到问题的解答,其二,对于帮助菜单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点击“向其他人求助”或“向老师求助”按钮,从而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顺利地完成案例的学习[15].

4 结语

后期制作技能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在学生后期制作技能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字化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其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提高我校广电专业学生的后期制作技能,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必须强调的是,数字化教学平台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和教学实践,数字化教学平台始终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辅助并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帮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1]崔小娟.浅谈广电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8):42.

[2]马增.电视后期制作中获得高质量素材的几种方法[J].现代电视技术,2003(12):58-62.

[3]刘婷.浅析广电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改革[J].学理论,2011(8):253-254.

[4]张倩,弓力成,李慧.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华人时刊,2014(9):178.

[5]胡澄,史涯晴,王梅娟等.数字化平台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112-113.

[6]赵子江,高荔.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9(6):21-23.

[7]王建才,梁华,王飞虎.构建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2):180-181.

[8]孟婷婷.广播电视学专业课堂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究[J].新闻传播,2014(10):42.

[9]马凌,侯正伟.提高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教学应用水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23):108-110.

[10]涂燕平,尹艳秋.《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J].今传媒,2012(11):135-136.

[11]卢广峰.基于建构主义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河南农业,2007(18):5-6.

[12]梁华,赵岩岩,何遒.中国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9(10):103.

[13]杜彬,赵子江.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技术基础与构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9(2):81.

[14]王建才,史健婷,梁华等.基于Web的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计算机,2013(5):62-65.

[15]彭慧.Web2.0时代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9):10.

(责任编辑:张阳,付强,李建忠,罗敏;英文编辑:周序林)

Digitized-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the post-production skills

PENG Li
(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225,P.R.C.)

Post-production,one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ing in radio and television,influences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V programs to a certain extent.However,many difficulties exist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such as the excess of the course,fast update of the software and the shortage of the class-tim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elf experience,and proposes to construct a digitized-teaching platform,aiming at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and improving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especially the students′post-production skills.

post-production skills;radio and TV science;digitized-teaching platform

G434

A

2095-4271(2015)04-0468-06

10.11920/xnmdzk.2015.04.013

2015-04-28

彭立(1958-),男,汉族,重庆人,教授,研究方向:广电编导.

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QN08)

猜你喜欢

案例数字化技能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拼技能,享丰收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