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

2015-12-17陈光锐唐义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职业性技能型场域

陈光锐,唐义武



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

陈光锐1,唐义武2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所,安徽 滁州 239000;2.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高职院校是一个场域,区域性和职业性是其内在属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所应表现的规定性和精神气应当与此相契合,即运用地方性和技能型的场域特征带动高职院校文化特性建设,培养高职学生建构自身特色的文化资本和话语归属,并形成持久的惯习张力。

高职校园文化;职业性;区域性;场域;惯习

高职院校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位于其辖区内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目标定位即是培养地方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应抓住鲜明的区域性、职业性为其内涵构建和共性发展,使其成为维系职业院校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发展模式。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如何建设既充满活力又富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运用高职院校场域建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惯习的逻辑旨归

“场域”是一种关系属性和客观存在,有着内在作用机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教育场域”作为场域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场域从关系的角度来思考,主要是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knowledge)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这样说来,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场域,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也存在着自身逻辑、规则和常规的客观关系网络,理应具有本身固有的文化特质。高职院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它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特殊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以区域需求为导向,以办学目标为根本,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和区域特点,打造职业性、技能型、区域性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使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在某些方面或整体个性方面稳定的文化特性、办学风格和发展模式。[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长久的办学过程中所凝练出来的职业院校师生员工在办学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一种文化特性、学术氛围,可以将“场域”看作一个围绕高职院校场域中特定的人和事动态地彼此间的影响和作用构成结构化空间—— 一种资本的获得。在现实中,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取代了办学宗旨,一味地强调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就是熟练技术技能型个人,异化成只懂技术的工具人,造成了高职生的进取精神、合作意识等淡漠,结果被标签化地认为综合素质不强的群体。[2]建造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具有高职院校特征的校园文化任重道远。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与企业人才使用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所以引用积极的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立具有当地教育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职业性和文化地域性的知识储备。

因此,构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关注如何建立起该场域的动力学规则,即源于高职院校的结构形式,关注高职院校场域中相互面对的各种特殊力量之间的距离、鸿沟和不对称关系,是对特定的知识技能资本获取加以组合和分类的结构化空间。在特定的教育场域内,学生拥有了区别于其他学习类型的文化符号与范式结构,从技术涵养、穿戴打扮、腔调吐词、社交人际等表现出应有的“区隔”范式,其文化资本的构成部分应具有相应的特色和精神风貌,从而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和根本性。

二、高职院校场域文化构建的关系图示

在布迪厄看来,高职院校也不过只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也具有自身逻辑和客观关系的空间网络。所以,高职院校场域的“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图示”应该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按照各自定位构成的一种通过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师生互动和意义投射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该场域特性具有这个小社会的特征。在此场域中塑造的某种特定的惯习,高职院校场域中的实体要素据此相互确证彼此的活动边界和思维范畴。对于高职生来说就读高职院校是为了一种资本获得——技能型人才合法化安排的符号权力。在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场域空间在于高职院校中各种关系及独立于这些关系所确定的人群,惯习则引导相关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教学活动,资本的练达则分布于场域之中。首先,场域和惯习是校园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双重存在,两者互为因果。布迪厄认为,场域的客观性和惯习的主观性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需同时考虑外在性内在化和内在性外在化的互动作用过程。在高职院校,高职生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受教育主体,既是高职院校场域外在性内在化的承受者,同样也是该场域主体内在性外在化的建构者。其次,在场域内部场域与惯习之间对于活动主体存在相互促进的提升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布迪厄指出,一个场域的动力学原则,就在于它的结构形式,同时还特别根源于场域中各种主体的力量差异而需面对的距离、鸿沟和不对称关系。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决定了其固有的必然属性必然要满足职业性和区域性的要求。再次,惯习的建构和场域的所在存在着相互附有意义的达成效果,两者相得益彰。“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高职院校的场域造就惯习这个历史的、开放式的系统,积淀成富有高职院校特性的校园文化,成为惯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和特色。第四,场域与惯习之间通过相互引导形成了一个动态系统,两者彼此影响。根据布迪厄的观点,场域是一种客观关系的系统,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图式是通过其占据者、行为者以及机构之上的决定作用在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布结构中的现在的与潜在的情境客观地界定的,也是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统治、从属、同一等)而得到界定的。高职院校建立在一定的区域,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培养适合其发展需要的人才,其生源也主要来源当地。在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网络中,如何运转(互动),校园文化如何体现自身建设与发展逻辑、运行规则与规律;高职院校各类主体在校园场域内的实践形成了相互交错的动态的关系系统,该系统利用主体“资本”和“权力”的转化传递逐步构建起新的惯习体系。

三、“场域—惯习”理论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要建构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要在软硬件建设、主题特色教育等方面体现出地方性、技能型的优势和特点,让高职生的文化资本和话语权共生关系正向发展。

(一)在硬件场域中营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客观性的场域为学生提供惯习倾向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高职院校的区域性归属决定着其必然与当地社会、当地企业有着剪不断的必然联系,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贴近企业、贴近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注重硬件建设,硬件设施越久长越能反映出学校的内涵。高职院校硬件设施包括教学楼、实训实习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大到校园的布局、建筑和绿化,小到校徽、实训产品留置等。首先,把地方性、职业性仪式化地表露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比如,技能型职业领域的成功人士画像、雕像,不要动辄就是一般意义上名人和名言;学生实训作品或大奖作品的展示。其次,合作企业和地方代表性的标志建造。现在各地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当地都会有一些品牌企业合作办学,可以把他们的理念和实物考虑在内,比如建造企业文化走廊、企业设备展示,甚至引企入校等。再者,实习实训室就是很好的惯习获得场所,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实习实训室不仅是高职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能起到一种氛围、一种修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企业化的6S标准化管理。最后,数字化校园建设必不可少。良好的网络系统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电子图书资源和丰富的网络信息,可以交流学识,缓解压力、增进友谊,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交流、探讨和引导,给教育教学带来便利。

(二)在软件场域中铸造高职学生的内在素养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充分汲取区域性、职业性的特色文化,通过校训、校歌、校风以及通过“优秀校友论坛”、“企业家进校园”、“师生进园区”、“顶岗实习”、“志愿者活动”等,并以教师授课、校友访谈、岗位模拟,以及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等方式,建设地方性技能型高职院校,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3]因此高职院校就必须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追踪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把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打造成符合市情、校情的校园特色品牌,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文化体系,这既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必然。高职院校必须引进企业管理模式来强化人才培养效果,要认识到企业是高职院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养成凡事都要认真和遵守规范的习惯,逐步适应企业和岗位的管理要求,使之一旦跨入企业大门进入岗位就能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融入职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只有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积极搭建校企文化融合的平台,才能建设和创新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具有实践特点的职场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根据当地教育的特点和文化的特色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知识结构,在特定的教育场域内,学生掌握了区别于主流课程的地方性知识的程式和内容,其文化资本的构成部分就具有相应的独具特色和无可比拟性,也符合区域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认同当地文化才能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服务。因此,融合区域性、职业性的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实现目的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必然选择。[4]

(三)在特色场域中塑造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精神

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在某些方面或整体个性方面具备地方性技能型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发展模式和文化特性,加强高职生的区域性和职业操守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应使高职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场域及目标规划。学生作为主体,在客观性的校园场域中,是积极能动的,是主观性惯习的载体与体现。因为每所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地域位置,梳理出该地域的独特之处和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甚至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来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赋予校园文化强烈的区域色彩。比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依据滁州名亭醉翁亭、名著《儒林外史》、名人沈浩等,打造山水亭城以及苏滁产业园等,塑造浓郁的古城新景好前程的市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地、热爱当地。至于职业性的校园文化,滁职院就积极推进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6S管理制度,学院构建了包括“6S总标识”和“6S系列宝贝”在内的6S管理CIS文化标识系统,通过坚持不懈地在宿舍、教室和实训室以及校园推进6S管理,使6S管理理念和6S认证制度得到广大师生更为积极的支持和普遍参与。同时,按照学生兴趣和现状成立了“明德学社”、“致学测量社”、“花艺社”、“营销协会”、“计算机协会”、“求是青年社”、“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为充分推进教风学风,连续十一年举办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科技创新节,涉及比赛项目近40项,如“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楼宇智能化安装与调试”、“产品摄影技能”、“创意软件设计”、“数控加工”、“手工制作”等,其他如地方特色的戏剧、饮食、人物、古迹、服饰等进校园活动也不断开展。[5]

(责任编辑 王锦坤)

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Field-Habitus” Theory

CHEN Guang-rui1, TANG Yi-wu2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at serves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an are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a field, with the intrinsic attributes of being regional and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mply with their intrinsic attributes, reflecting certain local featur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and manner. The authors think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 unique campus culture making use of their field features, i.e., being regional and skill-focused, thus they can hel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btain cultural capital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as well as discourse style so that they can retain their habitus.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vocational; regional; field; habitus

G710

A

1671-9255(2015)02-0057-03

2015-05-26

安徽省2013年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SK2013B355);安徽省2012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689)

陈光锐(1970- ),男,安徽明光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文化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112

2015-06-09 16:17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242.Z.20150609.1634.001.html

猜你喜欢

职业性技能型场域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基于AHP的战略新兴行业技能型员工离职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