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17刘方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舍利佛教文化参观者

刘方义



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刘方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安徽 芜湖 241002)

南京与中国佛教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以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为例,从博物馆地域文化、开设场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详细阐述博物馆设计思路的构思;从虚拟讲解员、虚拟幻象仪、LED时空隧道 、手机互动等方面介绍了新媒体技术在舍利文化博物馆中的应用,旨在为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设计思路;新媒体技术

一、南京佛教文化背景

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拥有1780余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佛教文化是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且特色鲜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南京与佛教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中国的东汉、三国时期。早在东汉献帝(189-220)末年佛教文化开始流入南京:自孙权建立东吴政权定鼎建业(南京)之际,佛教南渐,初有西域大月支(氏)人支谦金来吴地,在建业传授佛教,翻译佛经,这是南京有佛教经典的开始。

南京作为佛教文化复兴、研究、传播的中心,每当佛教遭遇厄运或禅道中断之际,南京这座城市总是以承担中国佛教文化的复苏与振兴的形象出现在各个时期:从东吴到南朝,一代译经大师在金陵翻译了大小佛教经典约500部、2000多卷,使得金陵成为全国重要的译经中心。[1]

南京不仅是著名的译经、讲经中心,而且也是名扬中外的刻经中心:最具代表是明代的《大藏经》、《洪武南藏》、《永乐大典》等。

此外,佛教文化史开端事件也与南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包括:中国佛经经典最早外传——在六朝东晋至南朝的建康由百济(朝鲜)传到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东晋义熙年间,《佛国记》由中国僧人法显在南京撰写。南朝齐、梁间律学大师僧佑在南京撰写的《出三藏记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文心雕龙》也是在受到佛家思想的熏陶下在定林寺完成的。著名佛教论战“夏夷之辩”、“神灭论”和“神不灭论”等都发生在南京。1942年玄奘大师顶骨舍利、2008年七宝阿育王塔的“国宝”惊天发现也在南京。由此可见南京与中国佛教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二、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设计思路构思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牛首胜境)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了“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一花五叶”的总体布局。牛首山风景区被规划在中部地区,占地面积约9.51平方公里,主要由文化禅、自然禅、生活禅、生态禅、艺术禅等五大片区组成。[2]核心区范围包括佛顶宫、佛顶塔、佛顶寺等[3],整个牛首山风景区的目标就是打造成一个禅文化休闲度假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供奉释迦摩尼顶骨舍利的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

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以“禅意”、“探索”为主题,以佛教文化发展历程为明线,以佛教人文探索发现为暗线,在不断地探索中感受佛学内涵,激发观赏者的探索欲、求知欲。在技术上打破传统方式,采用综合性电子信息多媒体技术,打造世界高科技的数字舍利文化博物馆。

(一)地域文化的体现

南京舍利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将是南京乃至中国展现佛教地域文化的窗口。通过深层次的对地域佛教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挖掘并利用地域文化的特色,可以为博物馆的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从整体设计上来看,应做到因地制宜。整体设计风格应该与南京本土地域文化相统一,在设计中应使用地方特色和民俗元素进行表现,例如文化博物馆的室内造型、装饰图案、建筑构件等都可体现南京地域文化的特色符号,最终达到博物馆与南京地域文化的相辅相成。

(二)开设场馆规划构思

对于舍利文化博物馆展区的规划主要分为四大场馆:佛教文物陈列馆、高僧大德馆、舍利陈列馆、休闲体验馆。佛教文物陈列馆主要是陈列历代与南京有关的寺院分布图、寺院的照片和佛器等,如《大孔雀明王神咒经》、《心铭》、《坛经》、《楞伽经》、《大涅槃经》、《三论玄义》、《华严经》等重要经书。还有高僧使用过的法器和披搭的衣物等。高僧大德馆着重展示了自三国吴以来的高僧、居士的生平和成就,其中包括达摩祖师、玄璧法师、法喜禅师、吉藏、鉴真、法融、帛尸梨密多罗等高僧。另外还包括大殿佛像的供奉定式,如玉佛像、观世音像等。同时还贯穿历代高僧展示弘扬佛法、佛教修持、慈善事业、友好交往等内容。舍利陈列馆重点陈列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和高僧舍利等。休闲体验馆主要是是营造一个具有佛教禅意的休闲场所,主要分为成人区和青少年区两个部分。

(三)场馆多媒体技术应用构思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化博物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的需求,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对于文化博物馆的展示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有效全面地利用全新媒体技术,结合传统的展示形式,让人们全方位地感受全新的互动体验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互动汇报

互动汇报主要指的是在展示场馆简介、文物展览时,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进行逻辑性的连接,集成一个系统性带有交互过程的演示汇报。互动汇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播放宣传片的静态汇报模式。

2.互动展示

互动展示主要针对的是珍贵佛教文物展品,在高级的橱窗中实现与鉴赏者的互动,它可以实现关键问题触摸式文本回答,对于展品展示,鉴赏者可以通过3D技术进行无缝观看。

3.互动休闲

开发具有禅意的娱乐休闲项目,主要是缓解博物馆紧张的气氛,利用现代科技传感设备将各类佛教文化进行数字媒体整合,主要体现在3D技术与视频、图文、音效、灯光的融合等。最终打造一个开放的、亦真亦幻的多维娱乐空间,处处引人入胜,给人制造一个震撼的全方位感官体验盛宴。

三、多媒体技术在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舍利博物馆中的应用,除了可以增加自主欣赏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吸引鉴赏者学习、提升兴趣、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及触觉三方面的反馈(feedback) 来增强鉴赏者对佛教文化知识的吸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拟讲解员

以现场体验及虚拟讲解结合形式,突出佛教文物展品,在讲解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匹配讲解员为参观者具体讲解,使人们在现实的空间中随意穿梭,造成真人可进入视频画面的虚幻效果。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将参观者与主持人进行场景匹配,实现虚拟主持人与参观者进行互动式问题解答。当参观者走近时,虚拟讲解员附近的感应器会感知到观众的到来,同时计算机会控制讲解员向观众打招呼,并向观众介绍展厅分布及各主题展区概括介绍等内容。

在技术上,主要由显示部分与控制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显示部分播放画面由投影机完成,成像介质则采用高分子透明成像材料,该材料可以在透明状态下呈现投影画面。控制部分可以分为遥控控制和自动感应。遥控控制可用于展馆有领导参观,导览员在进行讲解时通过遥控设备随时可以控制虚拟讲解员设备的播放;自动感应可用于平时观众参观,在感应设备感应到有观众进入到特定区域时,设备自动播放画面。

(二)虚拟幻象仪

利用全息投影立体还原佛祖舍利的造型质感,可多角度,全方位观赏文物外观及着色,同时人们可以在虚幻镜像中触摸虚拟悬浮文物,让人们有亲手触摸文物的独特体验,在特定的场景里有些展品无法直观地给观众展示,而传统的模型又无法给观众真实的感觉,全息成像能够以虚拟的立体形象将需展示内容的全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给观众[4],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神秘感。成像内容主要以立体的文物、法器或佛头等最为合适,可以伴随适当的变化动作,但不适合带有复杂背景的情形。[5]结合3D视觉技术,成像物品可以伴随着参观者移动。此技术的特点在于能够在立体的空间虚拟出立体的形象,尤其是对于平面或单面的物品,我们可以将其承载于立体的载体上来表现。

(三)LED时空隧道

通过佛教文化历史及相关人文背景追溯视频展现,给人以空间穿越的极致体验,同时作为引导,可将展厅的区域做有效划分,对参观群体起到潜移默化的推进过度效果,并有效凸显各个展厅的独特文化及功能。通过异形场景搭建,光电效果结合,可实现现实场景里的空间穿越感,漫步其中的同时感受佛教文化历史的变迁,体验科技与传统的和谐交融,LED环形隧道起到场馆之间转场的过渡作用。

(四)增强现实技术

参观者可直观通过自己手中的宣传资料,放在特定成像仪器上,便可出现不可思议的立体实景体验,同时对成列展品的不同材质、颜色及纹理都可做直观体验,全方位欣赏佛教圣物珍品。这种技术主要是将文物数据信息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经过技术处理模拟现实世界,最后形成虚拟物品与真实世界进行画面叠加同时存在。这种技术特点主要用将真实的数据信息表现虚拟的物品,同时与真实世界进行结合,完成两种信息资源的互相补充与叠加。为了增强现实视觉感,参观者可以利用头盔显示器,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电脑图形进行重合,便可以看到虚拟物品与真实世界彻底结合在一起。

(五)手机互动

参观者携带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通过wifi网络可实现网络自助游览。其中包括场馆中功能区域显示画面,可直观了解到展馆文化背景,配合虚拟讲解员模拟,增强画面科技感,同时对展馆区域项目做详细配图及文字说明,实现移动终端设备虚拟游览各个展馆。

(六)新媒体技术应用

1.触摸导览体验

通过各展馆数据库完善建设及设计,透过多媒体技术将展馆位置及分布做3D效果呈现,同时实现触摸功能,可使参观者直观地了解博物馆内部情况及区域功能划分,也为参观者提供了很好的快速遇险保障提示。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场馆科技化导览系统设计带来了活力,越来越多媒体新技术用于场馆导览导引系统设计中,通过触摸导览体验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参观者功能上的需求,同时也体现对参观者人文精神上的关怀。

导览系统设计作为展馆导览体验方式,除了将展区平面图以立体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观众还可以在导览查询设备前查询相关的大量资料。并可以配合场馆的网络数据库使用。例如进行虚拟舍利博物馆参观,在线留言等功能。

2.投影幕布、裸眼3D及液晶显示器

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及高僧代表为素材,并以传奇历史故事为主线,配合具有视觉感染的佛教人文情节,充分展现佛教各个时期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高僧修行。通过投影幕布、裸眼3D及液晶显示器技术的融合,增强画面现场错落感与时尚科技感。

四、结语

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佛教博物馆的曲折之木、错落之势、迂回之径、参差之石、科技之感构成一派“科技天然”景象。[6]南京牛首山舍利文化博物馆的建立有效地整合了南京乃至中国佛教文化遗存资源,对后世必将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对佛教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 王锦坤)

Practice and Thought on the Design of Mt. Niushou Sarira Culture Museum in Nanjing

LIU Fang-yi

Najing has deep historical relations with China’s Buddhism cul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s the idea for designing Mt. Niushou Sarira Culture Museu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the Museum, the construction on it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etc. It also introduces how to apply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aspects such as virtual explainer, virtual vision instrument, LED spatio-temporal tunnel, interaction with handsets and so on.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Mt. Niushou Sarira Culture Museum in Nanjing.

Niushou Mountain in Nanjing; Sarira Culture Museum; design idea; new media technology

J59

A

1671-9255(2015)02-0028-03

2015-03-09

刘方义(1986- ),男,江苏连云港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10.13685/j.cnki.abc. 000105

2015-04-20 13:4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242.Z.20150420.1533.003.html

猜你喜欢

舍利佛教文化参观者
最美的蝌蚪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三朝高僧传中的舍利描写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