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

2015-12-16王恩泽王丽阁张政权李良锋李晶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金属材料教学改革

王恩泽 王丽阁 张政权 李良锋 李晶

摘要:在分析我国本科普通高等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存在的“工程意识淡薄、专业技能缺乏、专业知识系统性差”等具体问题,以西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方向教学改革探索为例,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设特色专业、培养社會急需专业人才的思考与措施。

关键词:金属材料;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05-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金属材料相关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均有设置,人才培养量大,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很难招聘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毕业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目前高校教育模式与企业的需求脱节,校企在人才对接过程中偏差较大,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术型本科因其主要是为升入研究生教育做准备,这种改革模式对于学术型本科高校是有积极作用,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这种改革模式就不太适用。因为在“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指导思想下培养的学生,只具备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更缺乏专业的技能,也未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课程体系重在介绍一般原理与方法,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在前沿内容没有接轨,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使培养过程和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这导致了企业找不到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学生又找不到工作。正是因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总理也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导部分高校培养职业技术专门人才。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学校毕业生仍然以就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行业需求为本位,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同时培养学生要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培养社会急需专业人才,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针对问题我们所开展的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本科专业是2009年开始招生的,当时开设这个专业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在绵阳附近有不少有关金属材料的研究单位、使用单位及金属材料制品的加工生产单位,有较强的需求背景;二是完善材料学科的需要,因为学校的前身是四川建材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学校特色,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很薄弱,更没有这方面的本科专业,为了显示对这方面的弥补作用,设置了金属材料本科方向,实际上在本科专业设置中是没有这种叫法的。这样一个新专业如何白手起家进行建设?如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这是需要花大功夫的。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完善培养方案与修订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专业的培养方案如何制订是我们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因为金属材料是主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其内容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及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在专业合并之前,是金属学与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四个专业的教学内容,那个时候在校学习时间也是四年,显然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要完成四倍的教学内容是不现实的,但是又不能简单的选择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因为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是基础与应用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兼顾与统一学习,毕业生才具备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合理取舍、突出特色。我们取舍的原则是:在较系统学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种社会急需、应用面广、综合性强的金属加工方法学习,通过多方调研与商讨,最后确定了以铸造方法为学习重点来突出特色,同时兼顾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由此形成了相对独立与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我们制订培养方案的思路。

在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还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还停留在重基础、宽口径时代,限定的基础课学时太多,可用于专业课教学的学时太少,即使我们在后面谈到采取了提高学习效率措施,还是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这种状况可以引起政策制订者重视。学时分配每个高校应该根据自己每个专业的特色与定位自行调整,不要一刀切,只有这样每个专业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培养方案确定后,完善教学大纲是实现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也是完成每门课程教学目标、形成相互支撑的系统专门知识的重要步骤。为了使每门课的教学大纲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教学大纲的制订不是由上这门课的教师单独完成的,因为同样是一门课的叫法,可以有很多版本的教材、可以有差别很大的教学内容,因而是通过所有上课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大纲制订与召开教学内容研讨会确定的,在研讨会上,每门课的教师讲自己这门课的重点、难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如何形成相互支撑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完善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帮助教学大纲的制订。

(二)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探索

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制订好。在金属材料方面,在专业合并之前,铸造专业的主要课程有“金属学及热处理”、“铸铁及其熔炼”、“铸钢及其熔炼”、“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炼”,且每门课的学时都不少,实际上从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是没有必要的。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金属学原理中通过讲解图例及相关知识,把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的关系讲透,铸铁合金、铸钢合金、铸造有色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如法炮制,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且也给了学生一个重要概念,即学习方法与思路比知识点更重要。在铸造工艺的学习过程中,专业合并之前的很多与铸造工艺有关的课程,我们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的处理,效果是很不错的。

(三)增加校外实践教学时间、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

传统的校外教学实践既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受企业的欢迎。如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專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之一。校企合作能够有针对性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明确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我们与学校所在地的多家企业签订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其基本内容是:我们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所需的专业人才,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并适当提供给学生奖助学金,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家庭困难同学的经济问题,还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与企业有了联合培养协议后,学生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甚至是周末随时去企业学习,可以不受教学过程要求的限制,这样增加了很多实践教学机会与时间,更重要的是,企业具有目前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最先进的生产条件,让学生能了解本专业最新前沿、知道企业需要什么、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自己学习了能干什么,这无疑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优化校内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校内实践教学质量

除了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之外,校内的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等作用。然而,以往的校内实验一般是单个分散的,一个实验与另一个实验之间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实验做了许多,但很多学生还是既不会设计实验,也不会在实验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不会使用仪器,这既不利于学生记忆与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更不利于学生完整、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也与现在倡导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相悖。为此,我们设计了综合实验,其具体做法是:较系统的改变铸钢或者铸铁的成分获得不同的试样;通过金相分析成分对组织的影响;通过检测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分析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用同样的试样经过热处理后再进行上述程序分析组织、性能、应用的相应变化,最后分析其应用场所。这样的实验,每上一个实验就是下一个实验的基础,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也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与期盼,提高了校内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为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践行卓越计划,以就业为主的应用型高校必须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以及具体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在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时,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来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重视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技能以及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力霞,毕凤琴,张旭昀,等.“卓越计划”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7):113,134.

[2]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于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0,(03):74-77.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金属材料教学改革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为金属材料披上“防护衣”——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沈阳宇金属材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