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家山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试验分析

2015-12-16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铺料遍数石料

李 兴

(镇雄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云南镇雄 657200)

1 前言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堆石坝的一种形式,由混凝土防渗面板、防渗接地结构、堆石坝体三大部分组成,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小的优点。

堆石体填筑质量的控制与混凝土面板开裂有直接关系。施工前必须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合适的压实机具、压实方法、压实参数及其他处理措施,将碾压试验所得的指标与设计指标相比较,核实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

2 工程概况及坝体分区

胡家山水库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输水隧洞、溢洪道、导流隧洞组成,总库容1542.3万m3,是一项Ⅲ等中型水利工程。

根据面板坝工作性质及填筑材料强度、渗透性、压缩性等将填筑体分成三个主要区域:1区分为1A区和1B区;2区分为2A区、2AA区、2AB区;3区分为3A、3B、3C、3D和3E区。详见下页图1。

1区:防渗补强区。当面板出现裂缝和板间缝、张开缝时,防渗土(1A区)可以起辅助防渗作用,其上覆盖的任意料(1B区),可避免防渗土料失稳。

2区:垫层区。紧接面板,既是混凝土面板的可靠基础,又是坝体防渗的第二道防线。在周边缝下侧一定范围设置垫层区2AA区和2AB区。

3区:堆石区。是面板堆石坝的主体,也是承受水压力荷载的主要支撑体。

过渡区(3A区):用于垫层区(2区)和主堆石区(3B区)之间的过渡。

主堆石区(3B区):位于过渡区下游,绝大部分水压力荷载通过垫层由主堆石区传入地基,对面板起支承作用。

下游次堆石区(3C区):位于坝体下游部分,其上游、顶部以上和底部以下均为3B区,仅起到稳定下游坝体的作用。

坝下游护坡(3D区):为保证坝坡的稳定及平整,下游坝坡采用大块石护坡,由人工铺砌。

下游排水棱体区(3E区):顶宽4m,内、外侧边坡均为 1∶1.4。

图1 坝体分区横剖面

3 设计填筑标准

3.1 垫层料区

垫层料为半透水垫层,属级配良好的灰岩料。最大粒径为100mm,其中d≤5mm含量为35% ~50%,d<0.075mm含量为4% ~8%。控制干密度为2.23g/cm3,填筑孔隙率不大于18%,渗透系数1×10-3~1×10-4cm/s,特殊垫层料ⅡAA为垫层料筛除大于40mm以上颗粒后使用,ⅡAA区料筛除大于20mm以上颗粒作为ⅡAB区使用,填筑孔隙率小于15%。垫层料铺料厚度为400mm,特殊垫层料铺料厚度为200mm。

3.2 过渡料区

过渡料采用石料场开挖加工后的灰岩料、新鲜砂岩。过渡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00mm,其中d<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20%,d<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控制干密度不小于2.149g/cm3,相应孔隙率21%,渗透系数1×10-1~1 ×10-2cm/s,过渡料铺料厚度为400mm。

3.3 堆石料区

堆石料采用石料场开采获取弱风化至新鲜砂岩、粉砂岩料,下游次堆石料为可利用石料场弱风化砂岩、粉砂岩料,大坝、溢洪洞及输水隧洞开挖有用料。主堆石料最大粒径600mm,其中d≤5mm的细料含量小于20%;d<25mm的含量小于40%;相应孔隙率23%,控制干密度不小于2.118g/cm3,渗透系数不小于10-1cm/s。下游次堆石料最大粒径为800mm,控制干密度不小于2.063g/cm3,相应孔隙率25%。

4 填筑料常规试验

碾压前对各料场原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常规试验,包括堆石料、过渡料、垫层料的比重、颗粒分析试验,其中堆石料完成 1组比重试验,1组颗粒分析试验,过渡料完成1组比重试验,1组颗粒分析试验,垫层料完成1组比重试验,1组颗粒分析试验。

5 机具选择及碾压参数

5.1 机具选择

5.1.1 堆石料机具选择

参照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该工程拟采用CLG6126型振动平碾进行堆石料碾压、SD22型推土机进行堆石料的摊铺、整平及30t载重车进行运输。做碾压试验时用1台振动平碾、1台推土机、1台挖掘机、5辆载重车完成,模拟一个小型上坝作业组。

5.1.2 垫层料、过渡料机具选择

参照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采用SM20型自行式压路机进行过渡料、垫层料碾压,SD16型推土机进行过渡料、垫层料的摊铺、整平和陕汽载重车进行运输。做碾压试验时用1台自行式压路机、1台推土机、1台挖掘机、5辆载重车完成,模拟一个小型上坝作业组。

5.2 碾压参数

5.2.1 堆石料碾压参数

机械参数有振动平碾的激振力(28/33t)、碾砣重量(26t)、碾宽(2.1m)、载重车的运输能力(25t)等;施工参数有铺料厚度(60cm、80cm、100cm)、碾压遍数(6、8、10遍)、行车速度(3km/h)、坝料的加水量(充分湿润)、卸料方式(进占法)。

5.2.2 垫层料、过渡料碾压参数

机械参数有压路机的激振力(18t)、碾砣重量(20t)、碾宽(2.1m)、推土机(23t)、载重车的运输能力(30t)等;施工参数有铺料厚度(30cm、40cm、50cm)、碾压遍数(6、8、10遍)、行车速度(3km/h)、坝料的加水量(10%)、卸料方式(后退法)。

6 试验情况

6.1 试验场地规划

6.1.1 场地安排及处理

在弃渣场附近,选择一块平坦坚实的场地进行压实,并达到设计要求。试验区为25m×60m长方形场地,面积约为1500m2。铺料时在试验区两侧留出一个碾宽约3m,在顺碾压方向的两端留出10m作为非试验区。先进行堆石料的碾压试验,再进行垫层料、过渡料的碾压试验。

6.1.2 场地布置

每场堆石料(过渡料、垫层料碾)碾压试验有2种参数——铺土厚度和碾压遍数变动,场地布置见图2,其中:h1——铺料厚度 60cm(30cm),h2——铺料厚度80cm(40cm),h3——铺料厚度 100cm(50cm);N1——碾压遍数为6遍,N2——碾压遍数为8遍,N3——碾压遍数为10遍。

图2 碾压试验场地布置

6.2 试验场次安排

6.2.1 堆石料

选用料场堆石料,加水量充分,按3种铺料厚度(60cm、80cm、100cm)、3 个碾压遍数(6、8、10 遍),共进行3大场9个小场试验。

6.2.2 过渡料

选用料场过渡料,加水量10%,按3种铺料厚度(30cm、40cm、50cm)、3 个碾压遍数(6、8、10 遍),共进行3大场9个小场试验。

6.2.3 垫层料

选用砂石料加工场垫层料,加水量为10%,按3种铺料厚度(30cm、40cm、50cm)、3 个碾压遍数(6、8、10遍),共进行3大场9个小场试验。

7 现场描述与检测

7.1 现场描述

堆石料、过渡料(垫层料)每个小场均采用挖掘机装料,自卸汽车运输,进占法卸料(后退法卸料),推土机摊铺找平(挖机摊铺找平),振动平碾碾压,行车速度3km/h,振动油门中档,条带法碾压方式,表面石料压碎少(表面石料有少许压碎),无架空现象;测量每个遍数碾压沉降量,计算累计沉降量。

7.2 土工试验

检测每一个组合压实后的干密度、含水率、孔隙率和现场渗透试验。湿密度采用灌水法进行,含水率采用烘干法进行,经计算求得干密度,取样数量为每一个组合2个,共54个,并整理干密度、含水率及孔隙率试验报告。每一个碾压组合检测2个点,共完成现场渗透试验数量为54个。列出碾压土工试验结果统计表。

8 试验成果

8.1 堆石料

a.铺料厚度分为60cm、80cm、100cm,从铺料厚度上分析碾压相同遍数时,80cm厚度时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

b.从碾压土工试验结果统计表看出,碾压6、8、10遍,干密度呈规律性变化,但从现场渗透系数来看,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渗透系数没有规律变化,综合考虑施工中碾压遍数为8遍;碾压8遍的平均干密度为2.307g/cm3,高于设计干密度(≥2.118g/cm3),孔隙率23%,次堆石料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063g/cm3,孔隙率25%。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关系曲线见图3。

c.碾压后测得的渗透系数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d.从颗粒分析试验看,碾压后粒径变小。

图3 主堆料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e.随着碾压遍数增加,其累计沉降量增加,但增加的趋势变小,其碾压遍数与累计沉降量关系曲线见图4。

图4 主堆料碾压遍数与累计沉降量关系曲线

8.2 过渡料

a.铺料厚度为30cm、40cm、50cm;各项检测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b.从碾压土工试验结果统计表分析,碾压6、8、10遍,干密度随着碾压遍数增加而减小,孔隙率略有变化,但从现场渗透系数分析,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渗透系数有变小的趋势;40cm碾压8遍的平均干密度为2.364g/cm3,高于设计干密度 2.149g/cm3,孔隙率21%。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关系曲线见下页图5。

c.碾压后测得的渗透系数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d.从颗粒分析试验看,碾压后粒径变小。

e.随着碾压遍数增加其累计沉降量增加,但增加的趋势变小,其碾压遍数与累计沉降量关系曲线见下页图6。的趋势变小,其碾压遍数与累计沉降量关系曲线见图8。

图5 过渡料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图6 碾压遍数与累计沉降量关系曲线

8.3 垫层料

a.铺料厚度分为30cm、40cm、50cm,从铺料厚度上看碾压相同遍数时,随着厚度增加干密度减小,40cm厚度时能满足设计要求。

b.从碾压土工试验结果统计表分析,碾压6、8、10遍,干密度随着碾压遍数增加而增大,孔隙率没有规律变化,但从现场渗透系数分析,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渗透系数没有规律变化;碾压8遍的平均干密度为2.43g/cm3,高于设计干密度2.230g/cm3,孔隙率不大于18%。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关系曲线见图7。

图7 垫层料碾压遍数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c.碾压后测得的渗透系数均能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d.从颗粒分析试验看,碾压后粒径变化小。

e.随着碾压遍数增加其累计沉降量增加,但增加

图8 垫层料碾压遍数与累计沉降量关系曲线

9 结语

根据上述试验成果,结合工程施工条件,确定施工碾压参数:

a.主堆料铺土厚度80cm,推土机平料,26t自行式液压振动平碾,车速3km/h,碾压遍数8遍;填筑质量控制为上游堆石料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118g/cm3,孔隙率不大于23%,渗透系数不小于10-1,下游堆石料设计干密度2.063g/cm3,孔隙率不大于25%。

b.过渡料铺土厚度40cm,推土机平料,20t自行式压路机,车速3km/h,碾压遍数8遍;填筑质量控制为:过渡料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149g/cm3,孔隙率不大于21%,渗透系数1×10-1~1×10-3cm/s。

c.垫层料铺土厚度40cm,人工平料,20t自行式压路机,车速3km/h,碾压遍数8遍;填筑质量控制为:垫层料设计干密度不小于2.23g/cm3,孔隙率不大于18%,渗透系数1×10-3~1×10-4cm/s。■

[1] 曹克明,汪易森,徐建军,刘思宏.混凝土面板堆石坝[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DL/T 5129—200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 DL/T 5128—200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 SL 228—9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5] DL/T 5016—2011混凝土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6] SL 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铺料遍数石料
公路路基压实质量GeoGauge 与灌砂法检测相关性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制丝线储柜铺料控制系统的改进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堤防护岸施工
抛石挤淤换填处理津港高速垃圾填埋段路基的试验研究
数羊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
河南内黄的石先生咨询:双孢蘑菇栽培料是薄一些好,还是厚一些好?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