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2015-12-16郭万红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应用性专业知识应用型

郭万红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2009年安徽科技学院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2015年学校又成功获批为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院对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目标、类型、层次、学科专业和服务面向等5个方面进行了合理定位,凸显了“应用型”这一本质特征[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目的是要突出其“应用性”,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性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目前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多大改观,没能真正体现“应用性”的特征,教学基本上还是延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前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时使用的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原因

教育部高教司岑建君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一文中分析指出,20年来我们的外语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和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哑巴英语,不能用英语进行写作和会话等有效的交际,不能适应现在的企业要求。这揭示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安徽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尤其是作为一所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学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这一办学定位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安徽科技学院从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已经从学术研究型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都朝着应用型方向发展。虽然理论上说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转向应用型英语教学,但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按照以往的老套路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做出太多的改变,很多教师仍然延用“重知识传授,轻语言运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性”特征没有得到体现。

通过对学生和同行教师的访谈,以及本人对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的反思,分析得知,造成这种费时费力且成效低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缺乏应用型英语教学意识

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应用型英语教与学的意识淡漠。教师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知识讲解上,忽视了这些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绝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一部分英语成绩好点的学生错误地把英语学习目的定位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缺乏应用型英语学习的意识,没有把英语作为服务于专业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应用型工具来学习。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学习英语有何用,他们只是为了学而学,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1.2 只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忽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但是,目前在安徽科技学院,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把语言材料的内容、词汇、短语、篇章结构以及语法知识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做的很不够。课堂上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真正体现。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不会把学得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了很大的精力,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用英语知识解决问题,甚至连一封求职信或者感谢信都不会写。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只会解答英语试题,不会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比如,英语试卷中汉译英题做得很好,但是让他翻译一篇文章的摘要却无从下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显然是由于学生严重缺乏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完全脱节

大学英语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一门应用性工具,学生应该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服务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几乎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全脱节,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到教学几乎没有涉及到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会造成英语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学无所用,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这种教学模式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相符,也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矛盾。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议和措施

2.1 明确目标,强化意识

要想使大学英语教学适应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应用型本科大学中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型英语人才,让他们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掌握某行业的专业知识,能以英语作为交际工具,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从校方到教师到学生都应该有强烈的意识,把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的交际工具来教和学,要把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加强英语知识的应用性训练,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去解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

2.2 选用合适的应用型大学英语教材

教学成功与否,选用合适教材很关键。目前安徽科技学院仍然在使用上外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和北外主编的大学英语听说和阅读教材,这些教材内容多数是纯文学性或是议论性的文章,难度较大,知识信息陈旧,和专业知识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求。要想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必须选用或编写合适的应用型大学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必须突出其“应用性”,应该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很强的相关性,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了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英语交际能力。另外,教材的选用还要考虑到和后续专业英语学习的衔接问题,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引领作用。

2.3 采用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强化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如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高科技手段进行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网络资源、PPT、视频、录音、图表、实物等传递信息,模拟设计英语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和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多模态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掌握行业英语知识的具体应用。多模态教学改变了大学英语传统的单一的文本模式,通过对学习者听觉、视觉、触觉等同时刺激,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可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提高交际的有效性[3]。

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文本信息用具体形象的声音、动作、图象、颜色等多模态的其他符号展示出来,使得学生能够结合有关的背景和语境更加全面、准确地解读文本。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2.4 引导学生从基础英语学习向专业英语学习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规定:“专业英语的(ESP)课程应为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五至第七学期,则总学时不少于100个课时,专业英语的翻译课程及英文摘要与写作等课程安排在第八学期。这种规定保证了四年不断线的大学英语学习。”[4]虽然大纲已经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与发展的方向,但是大部分院校包括安徽科技学院仍然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EGP教学为主,而忽视ESP的教学。

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课程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英语听说和写译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在实际操作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这种应用型英语教学模式,分两个阶段来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往往英语基础较薄,英语水平较差,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循序渐进。初期阶段也就是大学的第一和第二学期,教学重点要侧重于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狠抓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为后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阶段可以少量地加入一些简单的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应用型大学英语学习的意识。

大学第三和第四学期,则应该把教学重点逐渐转移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上。要想使大学英语学习服务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尤其要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学生在听说方面往往比较差,而在工作实践中听说交际能力运用的最多,教师要精心设计,多为学生创设听说会话的场景,组织学生多进行听说训练。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些听说训练必须结合行业工作实践展开,突出其“应用性”特征。同时,也要加强学生阅读、写作和翻译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多阅读科技文体的文章,熟悉科技文体的篇章结构特点和写作风格,能熟练地查阅或翻译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加强应用文和科技文体的写作训练。读写译训练和听说训练一样也要凸显其“应用性”,始终要有清醒的意识,英语是一门应用性的工具,英语学习是为了解决行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5 提高英语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大学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或是翻译专业毕业的,对教学对象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很少,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很难有效地把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所以,英语教学与相关行业的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也是情理之中的。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实现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素养。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是可以选派部分教师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各个相关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对专业人员英语能力的需求,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和实践想结合,把传统的英语教学转变为实用性强的应用型英语教学。这部分教师学成回来再把所学知识和经验向同行教师传授推广。

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鼓励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申报。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或者脱产学习等方式对口进修教学对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申报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其次,可以通过外聘形式引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校授课,组织教师认真跟班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经验;课后邀请这些双师型教师以讲座的形式为大学英语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另外,让大学英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锻炼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要尽快地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素养,能够把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实施英语教学,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 结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工业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要,要加快改革步伐,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能够反映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培养出的人才在工作和科研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深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确实改变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突出其“应用型”的特征,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1]张宏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1):66-69.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赵露.多模态话语教学理论与应用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设计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12,14(6):120-123.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应用性专业知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注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性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