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对初中生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5-12-15孙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初中生

孙燕

摘要:音乐课程具有独立性、技巧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是中学基础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音乐已然成为新时代追崇的潮流,网络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中学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有侧重性地融入网络音乐的内容,能有效推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显著增强。

关键词:隐性化;网络音乐;中学音乐教育;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65-02

一、引言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开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实际上,基于应试教育和以基础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大部分学校对于音乐教育在各方面的投入都不够充足,从而压制了中学生内心极为迫切的、对于音乐学习的强烈诉求,拉开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偌大距离。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对于音乐知识获取途径得到了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据实际走访调查相关数据显示,当前一种新型的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奉行的最主要的音乐教育手段,它极大满足了学生内心强烈的音乐学习诉求,对于初中生音乐学习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

二、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的内涵

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主要是针对于传统音乐教育和网络显性化教育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新型音乐教育理念,它依赖于新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化环境的支持,在音乐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很大程度拓展和延伸,学生们切身体验和感知到了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极大唤醒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无限渴望,形成一种以初中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氛围。隐性化网络教育不再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实效等因素所局限,学生们可以自己灵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等,加之网络广泛性、弥散性的特性,学生们在时间、空间上对于音乐信息的汲取更为丰富、广泛,继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了音乐学习的整体实效。

三、初中生的属性特征

在教育角度分析,初中生正处于13~18岁这一最佳的学龄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年龄段恰是青少年身心逐渐发育成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人性独立的方面都必将发生巨大的转变,由此,初中生群体会体现出如下几点属性特征。

1.身心发育的不平衡状态。居于生理上身体各器官的逐渐发育,初中生迎来了人生中较为关键的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学生身体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上的逐渐发育,他们在心理上便不断探求和努力寻找新的生长点,同时还要面对其他人对于新自我所呈现的异样眼光和各种反应,由于身体的生长和心理的成长不能达到同步和一致,便产生了独立性与依赖性、幼稚与成熟、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等之间的波动与徘徊,而展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现状。

2.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得到增强。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初中生也逐渐扩大了探索和交际的空间,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逐渐增强,并深刻感知自我的现实情况以及努力探知未来的自我发展和变化。同学关系是人际交往中较为重要的社会关系,随着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和活动空间的拓展,初中生对于家庭的依赖已经转向同学群体,形成了同学之间亲密的朋友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爱好、言行相互影响和渗透,对于自主独立的要求变得异常强烈。此外,初中生与社会环境中各种客观事物产生矛盾和摩擦,不断调整和改良自我以满足客观环境需求,社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3.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初中生逐渐从儿童时期简单的思维状态中脱离出来,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增强,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努力探索和尝试利用已知的理论来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社会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此外,他们对于自我言行的评估和自我价值的认定也都重新进行了规划,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也都发生了改变,在思维转变的过程中,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诉求愈发强烈,为此,中学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4.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逐渐加强。情感意识主要包括基本情感和高级情感两个层次,情感的变化与人们一切思想、言行都息息相关,展现了人们内心对于自我生存和人性改善方面所追求的完美。居于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情感意识由基本情感不断向高级情感过渡的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归属为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感知,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叛逆心理,不再喜欢被家长和教师所管制,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的不可控行为,对于同学和朋友的信任逐渐加深,从初中生发展情况分析来看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这给音乐教育的开展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此时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改变,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四、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对初中生音乐教育的影响

1.降低了教育成本,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隐性化网络音乐跨越了传统音乐在时间、地点和国界的层层限制,使人们从书本、磁带和影碟等载体中脱离出来,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音乐资源的异时、异地的共享与整合,这样既扩展了音乐教育资源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也大大降低了音乐教育方面的成本。依托于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师生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来方便快捷地搜索资源以满足音乐教学的不同需要。同时,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具备资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为初中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我选择的空间范畴,对于中学音乐教育方面而言,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通过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都提升了资源获取的效率,降低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成本,切实展现了新时代音乐教育的鲜明特征。

2.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弊端,拓展了音乐学习途径。隐性化网络音乐的发展使传统音乐突破了学习时间、空间的局限,将音乐学习的领域扩展到各个不同场所。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初中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速获取音乐信息,以快速组织一场欣赏和学习的音乐活动,这彻底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各种弊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形式,拓宽了音乐学习的路径。同时,对于音乐教育者而言,隐性化网络音乐不再拘泥于教师的演唱和示范,它可借助于各种载体将音乐资源以多元化的形式传递给师生们,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改善师生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凭借影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网络音乐实现了音乐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并引导学生分析、模仿和练习,增加了音乐教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3.满足了初中生音乐学习诉求,实现了感性本质回归。网络音乐的广泛性与适时性可以随时随地实现音乐信息的传播与交流,音乐创造者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学习,使音乐作品从创作一直到传播都完全摆脱各种政治动机和商业动机的干涉,使音乐创作的构思与表现全部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由此,网络音乐的创作与传播便回到了最初本质上的回归。在网络音乐的虚拟世界中音乐信息的传播不会为大众社会地位和价值观的不同所局限,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音乐作品从创作到传播的功利性,实现了音乐艺术和音乐资源的感性回归,隐性化网络音乐具备广泛化、辐射性的娱乐功能极大满足了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从根本上源自于中学生内心对于网络音乐信息获取的兴趣使然,继而真正满足了初中生身心发展对于音乐学习的迫切诉求。

4.满足初中生自主学习需求,还原了主体化地位。初中生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自我认知的意识愈发增强,渴望独立和自主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初中生接触网络初始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也不是有针对性地学习音乐的知识,他们多是以休闲和娱乐为初始目的而开始的,这种上网行为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自我引导的自主意识的驱使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非预见性和随意性,这是隐形化网络音乐教育特征的诠释。

5.提升了初中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供了自身全面发展的支持。隐性化网络音乐的传播与共享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异时、异地、不同步地获取音乐信息资源,这样丝毫不会对音乐资源的完整性产生任何影响。而广播和电视这样的载体则需要同一时间来一起接受,音乐资源传播与人们欣赏接受必须是同步的,所以网络将这种时间、空间的局限得到了彻底颠覆。隐性化网络音乐具有反复性的特征,可以实现人们对于自我锁定的音乐资源进行随机性、反复性地接受。同时,网络音乐能实现人们对于音乐资源的搜索、试听、下载、复制等,可以交叉进行。这种特征不仅保留了传统磁带、唱片等载体的纪录性与保存性,还弥补了信息资源承载量缺失的遗憾,为人们获取音乐信息资源、提升音乐学习效率和增加音乐价值等提供最大可能。这些隐性化网络音乐传播的特性为初中生学习音乐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初中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供了初中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巨大支持。

五、结语

总体来说,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为初中生音乐教育开拓了一条新型的路径,初中音乐教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的元素,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和学习网络音乐,以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强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网络潜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1):63-66.

[2]陈飞,李璐.论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教学研究,2014,(01):106-109.

[3]王吟.浅析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美育美学研究,2014,(14):90-91.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冷热”观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