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新疆智能化交通发展的作用探究

2015-12-15合尼古力·吾买尔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合尼古力·吾买尔

摘要: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2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交通运输部在《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智能交通列为交通科技重点发展领域。本文主要阐述新疆地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新疆地区当前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人才需求,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介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成果。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新疆智能交通发展;技术人才培养;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专业建设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24-02

一、新疆地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新疆有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民族自治州和4区直辖市。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公路交通需求强劲增长,各地区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目前在新疆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利用智能化系统技术,以ETC不停车非现金收费和MTC半自动收费方式相结合、手工和非手工方式完成车辆通行费的征收,将收集的车辆信息传递到交通信息平台,实施了智能化交通控制和管理。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和城市人口、车辆迅猛增长,交通拥堵、停车供需矛盾等问题在新疆逐步显现,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近几年来新疆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总量分别约以17%和19%的速度在递增,其中,乌鲁木齐市机动车数量正以每月4300辆左右的速度迅速增加。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2015年,全区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600万辆,驾驶人数量将超过770万人,均比现有车辆和驾驶人数量翻一番,交通压力大,智能交通建设预期需求旺盛。目前,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城市道路总长1739.62公里,从2011年8月城市智能公交BRT通车后,先后建设了“GPS智能调度”、“公交车辆车站视频监控”、“公交BRT智能调度指挥”三大系统,构建了公交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

二、新疆地区当前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智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的5年,新疆区域智能交通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智能公交运营管理、智能监控系统集成与维护、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停车施工与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监控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车辆治超检测与管理等方面,对专门化的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开发人员和项目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将会增多。

业内人士推算,新疆“十二五”期间需要从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才共计800人左右,高速公路收费监控系统的施工、维护和技术管理的人员500人左右,从事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维护、技术人员1800人左右,治超检测与安全人员680人左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调度管理运作方面,乌鲁木齐市需要1000人左右,其他市州需要6000多人,共计需求9160人左右。根据以上人才需求情况,大力发展新疆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培养大量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技术人才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建设的专业,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背景,能够为新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培养技术人才。

三、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建设成果

1.分析专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岗位群、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建设的专业之一,是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特色专业。2008年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的审批,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新疆暂无高职院校开设本专业,该专业属于自治区唯一的服务于智能交通行业或企业,且针对性较强的特色专业。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现已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结合新疆智能交通技术和公路机电技术应用类企业发展特色及智能交通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依照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相关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由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专业教师等共同研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的课程体系。我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集中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智能监控、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等领域,工作岗位分别是安全管理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向)、收费员、监控员、机电系统维护员、智能公交调度员、网络管理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监控设备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员等。

2.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面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智能楼宇、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等领域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组织纪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具有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系统、网络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设备使用与维修、系统集成与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懂系统、精设备、会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紧密联系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智能楼宇和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等相关企事业,对收费系统、监控系统、安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网络系统的集成、安装、运行与维护管理的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构建了“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3.推进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据专业“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的运行机制,分析校企各自的利益诉求点,找准合作点。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课程对接岗位。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了“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考证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意见,确定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充分利用校庆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施工场地、高速公路收费站实地进行专业实习3~4次。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年有35~40名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一年的岗位实习锻炼,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平台。

4.依托行业优势、争取行业支持、提高办学能力。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在我院拥有六年多的历史,依托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借助行业优势形成行业办学的浓厚氛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行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行业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2011年充分利用自治区公路管理局捐赠的价值100万元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整套设备,在行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校内专任教师和本专业学生一起建成了校内实训室,在专业核心课程课内实训和技能训练综合实训中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行业技术骨干聘请参与实践教学,主持和参与本专业相关的集中综合实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取证率,也为其他校内专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5.突出实践教学,零距离岗位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网络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本专业在2011年11月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提升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获取了219万元专项资金,并在校内建设了本地区的一流设备和一流专业培训能力教学基地——智能交通实训中心,其中包括“高速公路收费实训室”、“高速公路监控实训室”、“交通安全管理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嵌入式开发实训”和“交通工程设计与开发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建筑面积共320多平方米。本专业在2013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的验收。

四、结论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与调整,形成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较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专业特色,注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优化了课程结构,建立了新的整合的课程体系;修订和完善了专业教学标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改革思路。新的培养方案,优化和整合的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学生能力得到了加强,并打造成为新疆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向怀坤,崔宏巍.高职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高职专论,2011.

[2]朱兰珍.基于实践教学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

[3]吴骏.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康庆香.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2009,(06).

[5]王笑京.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历程与动态述评[J].城市交通,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