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角度的铜陵铜工艺品产业发展研究

2015-12-15刘哲军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工艺品

刘哲军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传媒系,安徽 铜陵244000)

铜工艺品产业是铜陵市铜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铜工艺品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自身特色。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铜陵铜工艺品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进行综合分析,并基于产业优化、人才、品牌、企业四个视角,提出铜陵铜工艺品产业发展策略。

一、铜陵铜工艺品产业发展的基础

铜陵现有人口74万,面积1 113平方公里,下辖一县三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采掘、选矿、冶炼和精深加工为一体的铜产业链。2009年铜陵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单一的资源型产业暴露出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如何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摆在铜陵人面前最大的问题。铜陵市委市政府经过长期的调研一致认为:以铜为基础、完善铜产业链、进行铜产业深加工的发展思路,加速城市转型。确定“抓住铜、延伸铜、不惟铜、超越铜”的发展思路。[1]在大力发展铜产业的同时,铜陵市高度重视铜文化的繁荣发展,持之以恒地实施“发展铜经济、弘扬铜文化”战略,铜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群众生活的全面整合,并提炼出“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

上世纪90年代初铜陵市铜工艺品产业逐步兴起,初期以生产小型铜工艺品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铜陵大量的企业纷纷转型或者新办铜工艺品制造企业,铜艺企业最高峰发展到十多家。由于盲目上马,缺乏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的开拓,后经市场洗礼,现有铜工艺企业7家。目前7家企业总资产约6亿元,产品涉及城市雕塑、人物、旅游纪念、艺术收藏及家居装饰等领域,年销售总收入近2亿元。2009年,铜陵市成立铜艺术品协会,加强对行业的引导和整合。2010年铜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2013年铜陵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铜陵市铜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建设“世界铜艺之都”的战略目标。

二、铜陵铜工艺品产业的SWOT的分析

(一)优势分析

第一,历史人文遗址资源丰厚。铜陵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顾名思义,以铜为产业特点;“陵”字,反映了它的地貌特征。铜陵从商周时期即开始铜的采冶铸器活动,盛于汉唐,绵延三千余年,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唐代诗人李白多次游历铜陵,挥毫写下名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黄庭坚、苏轼、王安石、李纲、汤显祖等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先贤都曾登五松山拜谒太白祠堂,挥毫、祭酒、吟诗赞颂、怀念李白。民族英雄、北宋主战派杰出代表李纲于公元1127年来铜陵,登五松山瞻仰太白祠堂后,才“获见谪仙像”,发出了“迄今有遗祠,识者共瞻仰”的感慨。后来逐渐形成一个传统,文人骚客,无论是专程来铜陵,还是因故路过,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去太白祠敬仰诗仙,并登太白楼遥看铜都美景,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以作纪念,以至于五松山、太白祠堂形成一个文学母题,五松山文化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陵是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1953年制造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各类铜雕、铜艺星罗棋布、流光溢彩,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彰显了古朴厚重、熔旧铸新的文化底蕴。铜陵以悠久灿烂的青铜文化而闻名于世,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铜陵市人民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承办,集文化、经贸、科技、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自1992年到2013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是目前国内惟一以铜产业为主的博览会,并成为安徽省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博览会。

1990年在铜陵召开了“皖南古文化研讨会”,1991年,市政府批准铜陵县天门镇木鱼山遗址、高联村遗址、凤凰山金牛洞遗址、市罗家村大炼渣遗址等西周至宋代铜冶炼遗址在内的九处铜陵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开始形成青铜文化的概念。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1992年在铜陵视察工作时,欣然提笔,命名铜陵为“中国古铜都”。

第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突出。铜陵市,1956年依矿建市,长江水道流经铜陵,拥有国家一类口岸铜陵港,拥有八百里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京福高铁铜陵公铁两用桥即将贯通;宁安城际铁路(在建)、京福高铁(在建)、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形成了皖中南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

铜陵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浙江通安徽安庆、池州的必经之路。铜陵大通大士阁乾隆时被 御赐“九华山头天门”,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黄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同时铜陵还是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在地理位置上铜陵距离省会合肥120公里,是合铜黄高速公路的中点位置,距离安徽芜湖市80公里,池州40公里、安庆90公里,沪瑜高速穿线而过。[2]

铜陵市下设三区一县,1 113平方公里,人口约74万,铜陵虽然人口不多,地方不大,但是2013年人均GDP全省第一。铜陵城市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上市公司7家,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首家千亿元企业。2011年铜陵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

第三,良好的市场交流平台和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发展迅速。铜陵市建有国家计委审批、国内贸易局确认的国家级铜商品市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七千多万元。这个市场将逐步建成铜生产资料配送调剂中心、铜材交易中心和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废铜拆解中心,并以期货交易为发展方向,逐步实现期货、现货和网上交易结合。

2008年10月,为进一步展示、推介铜陵市铜工艺品,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购物和欣赏铜工艺品的好去处,一条以体现铜工艺品特色为主题的“铜商品一条街”建成投入。全街长约400米。在这条街上,各店面设置统一标牌,展示、销售各类铜工艺品,实行规范化管理。铜商品交易市场和铜街,营业面积1.43万平方米,铜工艺品经销点21家,经销人员1 000余人,成为在华东地区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铜工艺品销售集散地。近来年,铜陵铜工艺品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发展,铜陵本地企业开通的淘宝天猫网店,达到数十家,淘宝店几十余家,年销售总额近2亿元。

第四,铜陵市经济稳步增长,为铜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铜陵市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铜陵市GDP达到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 780.48亿元,增长9.3%;实现工业增加值455.87亿元,增长14.4%,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30.13亿元,增长2.2%。铜陵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铜陵产业化结构的调整,为铜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劣势分析

第一,市场混乱,恶性竞争不止。铜陵铜工艺品产业虽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但是由于盲目上马经历市场洗礼后,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不充分,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相比江苏宜兴紫砂壶、江西景德镇陶瓷差距很大。铜陵铜工艺品产业在全国工艺品市场没有找准定位,市场混乱,而且内部恶性竞争严重,缺乏应有的环境。

铜商品市场中的铜工艺品朝代乱配、以次充好现象非常多;行业内无统一的协调机构,各自为政,自进自销或是自产自销,行业的关联度较低,品牌意识不高。部分铜工艺品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相互挖人现象严重,招标时相互压价相互拆台。行业内部自己搞乱了阵脚,以至于市场上出现“铜陵铜工艺品业难做大”,“铜工艺品质量在下降”的哀叹和疑问。

第二,观念陈旧,产业意识不足。铜陵目前铜工艺品企业一共7家,年总产值不到2个亿,与外省铜艺企业比较,铜陵铜工艺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自己的特色产品,主要以普通工艺礼品或者城市雕塑为主,产品档次不高。且铜陵本土企业之间缺乏合力,自我封闭,甚至相互拆台,资源不能共享,导致企业之间是一种自我经营、自我开发、自我生产,资源共享、合作研发、协作配套生产和跨地区经营意识淡薄。经过多年的发展,铜陵本土铜艺企业经营者也普遍认识到,自身观念陈旧,业内企业间的合力不强,缺乏沟通交流,在产品的开发、生产、生产开拓上缺乏相互的合作力。

第三,人才稀缺、创新意识不够。铜陵本土铜艺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许多企业甚至是夫妻店,人才缺乏,不仅缺乏高端的设计创新人才,而且缺乏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技术性操作人才,产品创新能力薄弱。此外,整个行业缺乏领头羊,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有特点却形成不了特色,有产品却难出精品,有招牌却叫不响名牌。[3]

人才的匮乏、创新意识的薄弱,导致铜陵市场上目前的铜工艺品中仿制品多,原创的就更稀有。例如,“龟鹤延年”原本某公司里从西安买回来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个新品投入市场后,不久铺天盖地大中小俱全的“龟鹤延年”都露面了,结果是同一规格的“龟鹤延年”也从十年前的售价800元降至现在的80元。据介绍,该公司研发人员比较缺,但苦于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规划,只有接大活到关键工序时请一些美院专家来铜临时指导,常驻式成本太高,公司里根本“消化不了”。[4]

招工难,这一行业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远程、金蜗牛等铜工艺品企业常年招聘铸铜工艺各道工序熟练技工。目前我市铜工艺品厂生产线上的工人素质普遍不高,由于生产工序多,劳动条件差,学习周期长,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不仅招工难,且现有的技术人员也不稳定。从事这一行除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外,对青铜文化、艺术的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机遇分析

第一,国家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05年中央明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的一项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化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调整、完善和反思的阶段,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这些重要举措,为铜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第二,铜陵市产业规划日益完善,构筑较高发展平台。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铜工艺品产业发展,并组建成立了铜产业办公室,为铜工艺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设立每年度不少于1 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1年颁布《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2012年出台《铜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提出打造“世界铜艺之都”。铜陵市政府积极扶持打造铜文化产业龙头项目。投资建设了集青铜文化、江南民俗文化和生态绿色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江南文化园;规划建设占地1 500亩、总投资15亿元的以铜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青铜帝国;计划投资8.8亿元建设国际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13年铜陵市政府主导,依托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组建铜雕艺术研究院,2014年6月联合中央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铜陵学院、铜陵市文改办、铜产业办、铜陵书画院、铜陵博物馆、铜陵铜艺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铜雕艺术产业发展与教育联盟,为铜艺企业的发展打造了很好的平台。

第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铜工艺品消费市场提升。铜陵地处九华山、黄山北大门,是途径九华山、黄山的交通要道。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工艺品市场也将快速发展,因为旅游工艺品是由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派生而来的,与当地的文化、民俗等都有血缘关系。在它作为一个商品流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承载,通过它的流通可以沟通旅游地和客源地的交往,直接起到形象宣传作用。人们在进行旅游的同时,也特别注重选择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品。伴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铜陵铜工艺品产业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四)威胁分析

第一,铜陵铜艺企业产品单一,产品无差异竞争。铜陵本地现有铜工艺企业7家,铜工艺产品单一,存在趋同化。大部分企业的主打产品都是普通的铜工艺礼品,同质化严重。铜工艺品产权保护淡薄,当推出一新铜工艺品后,其他企业纷纷仿效生产,导致生产过剩。由于礼品市场产品种类大都缺乏新意,市场混乱,恶性竞争不止。

第二,周边城市及较大规模铜艺企业的快速发展。铜陵周边城市铜艺企业发展迅速,池州金鼎雕塑公司、桐城佛光集团、安庆帝雅艺术品有限公司等发展非常迅速,有的企业年产值远远超过铜陵铜艺企业。南京晨光、江西桐青、山西宇达其年产值都过亿元,给铜陵铜艺企业发展带来压力。

三、铜陵铜工艺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聚集抱团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铜工艺品基地。结合铜陵市经济发展情况和铜陵铜艺企业资源分布及现有的政策,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把握城市文化发展规律,立足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城市文化发展方向,优化铜艺产业结构。根据现有企业的分布,结合铜商品市场、铜街、铜雕艺术研究院等项目或单位联合铜艺企业,聚集抱团发展,资源共享。铜陵市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在铜艺企业空间布局、支撑项目提供保障及金融、税收、工商等提供优惠政策。

第二,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引进、留住高端创作设计人才,单凭企业很难办到。要依托铜陵的高校或者研究机构,政府在对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在铜艺方面的人才引进上给予额外的补助。对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政府可以联合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开设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给予就读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学生全额减免学费。

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铜艺企业的推广宣传,形成品牌效应。目前,虽然采取了一些宣传形式比如通过铜艺博览会、铜雕设计大赛、铜文化坛等,还应该注重现在的新媒体宣传和传统媒体宣传相结合的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形式,比如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宣传广告扩大铜陵古铜都、铜工艺品的影响力;在一些网络媒体推广铜陵铜工艺品影响力,开通铜陵铜工艺品对外宣传微信平台。全角度聚集品牌效应,形成品牌效果。

铜陵城市本土形象上,必须围绕铜文化的主线来进行铜陵城市形象的设计并坚持优化。目前,铜陵城市雕塑上虽然有了很多铜雕塑,但只是局限在城市雕塑这一个点,远远不够,而且显的单一,品牌效应不强,给人带来铜文化城市感觉很弱。所以,必须要加大铜文化城市概念的设计,在路灯的设计、公路栏杆设计、城市公交车车身设计、出租车车身设计等公共区域及一些大型建筑上凸显铜文化。让人进入铜陵就可以感受一种别样的铜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品牌效应,形成铜文化城市概念。

第四,抓好龙头企业,发挥特色企业的带头作用。一方面,铜陵市政府要鼓励新办或者引进铜艺企业,另一方面在重点抓好龙头铜艺企业的同时,分析铜陵现有的7家企业,并对有特色的差异企业也加大扶持,引导其他企业转型。走差异化道路做大做强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姚玉舟.从古铜都到生态山水铜都——铜陵市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J].求是,2010(4):60.

[2]周金生,方敏.中国古铜都 当代铜基地[J].有色金属工程,2011(6):22-26.

[3]林春生.铜陵铜艺业,缘何难成大气候[N].安徽日报,2013-01-07.

[4]刘哲军.基于GEM模型的铜陵铜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实证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8):36-40.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工艺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帛锦时韵*
亲亲的鸟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其实冬天不可怕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铁对铜陵市经济发展影响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