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2015-12-14张金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黄芪

张金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张金芳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纯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共治疗4周。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单纯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综合疗法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有效措施。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注射液;临床疗效

近年来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日趋增多,其发病原因除了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外,还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该疾病经积极治疗可以完全治愈,但若治疗不及时,病变继续发展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目前,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促进心肌代谢及对症治疗为主,中医以调节机体免疫、保护心肌胞及抗自由基损伤为主。本院自2006年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均符合 2009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拟定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①发病期间有病毒感染史(呼吸道或肠道);②就诊时有胸闷、气促、乏力、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属轻症自限型;③心电图示有心肌损伤表现,心肌酶谱CK-MB、血清肌钙蛋白I异常升高。排除标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及其他代谢性或免疫性心脏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西药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6~45岁,病程7 d~5个月;心电图异常:期前收缩16例,窦性心律不齐6例,窦性心动过速7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束支传导阻滞3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5~44岁,病程7 d~6个月;心电图异常:期前收缩15例,窦性心律不齐6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束支传导阻滞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电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单纯西药组患者给予吸氧、卧床休息,抗病毒治疗,口服维生素C,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和极化液(10%氯化钾10 ml、胰岛素12 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并选用适当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1次/d,共4周。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单纯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50 ml/d,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溶解后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消失,心力衰竭纠正,心肌酶学指标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恢复正常;显效: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减少,心肌酶学指标及cTnT好转;无效:心律失常未减少或增多,临床心力衰竭未纠正。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单纯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肝功能及肾功能等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大多为 40岁及以下青少年,经积极治疗后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一定程度心功能减退、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甚至为心源性猝死。传统西医方法治疗主要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营养心肌、抗氧化等,能量合剂能供给心肌能量和心肌代谢所需物质,可改善心肌能量供给和心肌代谢,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药物。中医则多从正邪交争的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中药抗病毒的作用研究较多,其中黄芪研究最多,且疗效肯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黄芪皂苷类、黄芪多糖等,这些成分可减轻胞内钙离子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黄芪注射液多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及免疫调节等[2-3]。王朝晖和廖玉华[4]的研究表明,应用黄芪注射液、辅酶A和维生素C治疗后心律失常减少,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肌酸激酶明显下降,其认为该方案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结果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5.0%,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杨顺昱[5]结果一致。可认为黄芪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治愈率高,明显缩短了治疗疗程,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有效措施。

[1]高润霖,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19.

[2]彭华,刘玉黎,胡晓华,等.STAT3、ERK、NF- KB在黄芪保护病毒感染心肌细胞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10)∶1975-1978.

[3]杜润年.中药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93-94.

[4]王朝晖,廖玉华.病毒性心肌炎中西药物合治的疗效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8)∶353-355.

[5]杨顺昱.黄芪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5)∶649-651.

Integrativ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Zhang Jinfan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Methods 80 cases of viral myocarditi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two groups: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herapy,integrative medicine group on the basis of Astragalus injection plus solution of 4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of patien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the pur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of patien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measure.

Clinical efficacy;Astragalus injection;Acute viral myocarditis

R542.2+1

A

1673-5846(2015)01-0123-03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 116011

张金芳(1982-),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