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12-12谢开勇吴穗川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文化产业

杨 洋 谢开勇 吴穗川(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川东北地区,即四川省的东北部,以山区和丘陵为主,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致范围在嘉陵江中上游(包括涪江和渠江两支流的大部分),以兰渝铁路、广渝高速公路和嘉陵江航道等为依托,通常指四川省的广安、南充、达州、巴中、广元、遂宁六个地级市。下文针对川东北地区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统计分析,2012年川东北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计8822万人次,文化旅游业创造收入总计578.31亿元,而川东北地区2012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仅为1260.39亿元,旅游业创造的收入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45.88%,已然成为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川东北各地文化旅游收入均达到20%以上的增长率,作为川东北文化产业的主体产业,文化旅游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迅猛持续发展。

二、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化产业人才短缺

从根本上来说,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依附人力资源创造高附加值。在文化人才中,高素质的领导和管理人才、专业艺术人才、经纪人才以及科技人才尤其重要。就川东北人才现状而言,一方面,各门类文化艺术生产人才短缺,艺术创作缺乏后劲;另一方面,中青年文化人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其经济待遇较低,导致文化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截止2012年底,川东北6市拥有文化产业就业人员6.5万人,四川文化产业总就业人数为33.37万人,川东北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四川省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19.48%,而川东北地区为全省总人口的33.2%,可见所占比例是较低的。与成都、德阳、绵阳等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相比,川东北六市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数量差距较大(见图1)。

由此可见,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尤其是广安、巴中和广元三市,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足万人,所占比重不足就业总人数的0.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稀少,其中文化产业的高中层管理人才更加匮乏。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激励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产业人才的缺乏,从而弱化了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图1 2012年川东北六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人)

(二)投资不足

从表1不难看出,2009年至2012年,川东北六个地级市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资逐年递增,但增长速度缓慢,投资总额不多,且所占财政支出比重小,说明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不足,引导扶植力度不够。同时因为社会融资体制不健全,民间资本进入少,导致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表1 2009年—2012年川东北地方财政对文化产业投入情况表

(三)各地区文化产业行政属地分割明显,产业开发形式单一

近年来,川东北地区在产业间协同经营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探索出了公益性与市场化结合的经营模式、经济单位间协同经营等多种模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川东北地区间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上呈现出以下问题:文化产业缺乏协调、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以及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目前来看,川东北地区知名度较高的川东北旅游线路主要贯穿遂宁、广安、南充、巴中等城市,其旅游热点主要由位于广安的邓小平故里、南充的罗瑞卿故里、仪陇的朱德故居等红色旅游线路、红军战斗过的大巴山革命根据地和江姐闹革命的华蓥山根据地组成。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川东北六市在红色旅游线路的协同开发并不明显,以行政属地为单位的开发形式占据主导,部分红色旅游景点并未纳入现有的旅游线路。

川东北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势头。下面就推动川东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三、推动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培养川东北文化产业人才

从上式可以看出,由于K是稀缺的,那么产出Y就取决于lβ和sγ。在文化人才K一定的情况下,Y就取决于教育因子S。也就是说,教育因子(也就是人才培养)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乘数效应。由此可见,培养川东北文化人才在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更新观念,调整思路

据统计,2012年整个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从业总人数仅为6.5万人,占川东北就业总人数的0.48%,而同期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超过整个社会就业人数的50%,相比之下,川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从业总人数是偏低的。一方面,应当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本、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新理念。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一种,文化产业的活力只有通过培养、使用人才获得,解决川东北人才匮乏问题,才能使川东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要确立这样的新思路:首先,应以市场为基础配置;其次,转化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十分必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决定了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新特点,即社会性、流动性、多元性、开放性、竞争性。避免单一的管理方式,形成人才资本意识,尊重人才成长使用规律,加速文化人才工作转型,进一步强化分级分类管理观念。

2、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

川东北文化资源丰富,如何科学、合理地使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化,高等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首先应加强学科建设,文化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院校设立创意产业专业,结合四川省尤其是川东北地区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思路,对文化产业这个学科进行具体的界定和整合。四川省内,仅有5所大学有文化产业类相关专业,分别是四川艺术大学(原四川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和四川文理学院,在这5所大学里,只有四川文理学院在达州。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应以文化经济学、文化管理学、文化创意学、国学这四门课程为主,在此基础上引入其他课程,尤其是艺术设计和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同时,应迅速解决人才短缺的难题。积极整合力量,逐步形成文化产业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MBA,文化产业成人教育、远程网络教育和专业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培养体系。

3、改革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首先要改革教材建设,在教材的编写上要务实,多一些实务知识,少一些空洞的理论,多一些具体案例,少一些笼统性的陈述。其次应改革教学方式,要尽可能的采用案例教学、活动模拟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教育等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大型的创意设计比赛和展览,或者成立创意工作室,通过承揽业务,让学生在读书期间就有更多机会参与文化产业实践,鼓励他们和文化企业进行对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在职培训力度

利用高等院校的力量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解决人才短缺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按照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对现有文化人才进行在职培训。要获得生产、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人才,可以选派人才到国外进修或者对其进行定向培养,也可以采取高校、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激励政策有效化

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创意人才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搭建良好的人才服务平台,在全社会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微观层面,文化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形成多轨道晋升制度,建立项目奖金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等来进行有效的激励,激发文化产业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为了使高层次人才安心干事创业,可以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在人才的使用和晋升、薪资、社会保障方面适当运用倾斜政策,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

中国传统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机制缺陷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2 文化产业投资机制缺陷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双轮效应图

1、 增加政府投资

在文化产业投资中,政府投入应起主导作用。从表1可知,从2008年到2012年川东北6市文化产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分别为1.01%、1.16%、1.26%、1.37%、1.76%,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相比于四川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成都市仍然显示出一定差距,政府投资仍然需要增加。按照财政支出比例规范性增加投资,分两步进行。首先,以川东北六市中比例较高的南充和广安(1.51%)为标准,其他四市进行调整。其次,向成都等地看齐,尽可能使比例达到2.36%。

表2 川东北六市文化产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投资主体多元化

(1)投资主体多元化

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带来利益。既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加速文化单位的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新建文化单位,做到一起步就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实行股权多元化;二是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使其成为由国有资本控投或混合所有制的文化产业投资运营主体。投资公司资金来源于本地区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和财政有关投资和吸收的非公有资本。运用这些公司开发发展前景好的重点文化资源项目和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三是对现有国有文化单位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要成为国有文化产业投资运营主体应符合一定的条件,文化单位一旦达到条件可以进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具体操作可参照五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转”,即由债权转股权,使单一变为多元;“联”,即用文化单位有效资产联合外来投资;“增”,即文化单位内部培植增加新的投资主体;“减”,即减持国有股;“参”,即多个国有法人相互参股。不管是从哪个层面来讲,都是要培植文化产业投资主体。

(2)鼓励非公有资本的进入

政府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高新文化产业领域;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表演团体等文化产业领域。政府要创新文化产业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支持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并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政府和民营企业共同进步和发展,政府应鼓励其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制。除此之外,政府也要鼓励发展文化娱乐、文化休闲和文化服务等与大众文化消费联系紧密的中小民营文化单位以及由世界各地的名人、名家、名师领办、创办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室,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以遂宁为例,遂宁文化旅游产业非公有资本投资如下,从2002年到2007年非公有制的投资主体相继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但是从2007年到2013年却没有记录在案的非公有资本投资,政府应该继续鼓励非公有资本的介入。(见表3)

表3 遂宁市旅游局非公有投资项目

(3)鼓励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金融资本在不同地域和行业之间,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的经济活动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渗透渠道和制约机制,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是十分必要的。鼓励金融资本介入文化产业领域,提高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融资的作用主要指通过证券市场对文化产业领域进行融资,这是扩大文化产业融资的主要途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社会集资或者采用流动资金贷款。

(三)川东北文化资源整合经营

全面、科学、系统地对川东北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川东北向文化区域迈进的一条有效途径。

1、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整合

川东北地区是川陕苏区的所在地,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留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不仅仅以物质形态存在如伟人故里,也以非物质状态存在,如丰富的红色歌谣、诗词、故事。整合思路包括:

第一,红色资源的保存信息化,分类整理红色资源,更快捷、更方便、更清晰地保存这些资源,这样也便于管理,这是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环节。目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状况令人堪忧,一些红色资源早已消失,只有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现存的红色文化达成统一的认识,才能避免出现保护缺位和不足的现象。

第二,获得红色文化的一手资料。这里的一手资料指的是红军的口述资料,红军是最真实的红色文化来源。但是由于现在很多红军已到耄耋之年,如不抓紧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可能导致红色文化进一步流失。

第三,考核指标化。将红色资源的保护纳入党政干部考核体系。在保护主体方面,应“多管齐下”,坚持地方党委、政府的关键主体和其他辅助主体并行的方针,增强其责任意识,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属地管辖”的原则,避免地方政府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管理缺位。在干部考核时,根据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考核体系,将考核指标化,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考核的权重,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从而在制度上凸显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生态文化资源整合

生态文化资源整合可以根据生态文化路线和交通选择,忽略区县界限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做大做强精品旅游路线:

路线一:遂宁(中国死海、观音湖、生态公园)——南充(西山风景区)——广安(华蓥山、龙须沟)——达州(开江飞云温泉、宣汉百里峡、万源八台山)——巴中(光雾山、诺水河)

路线二:达州(开江飞云温泉)——广元(千佛岩、剑门关)——南充(西山风景区)——遂宁(中国死海、观音湖、生态公园)——广安(华蓥山、龙须沟)——达州

图3 川东北代表性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地图上的标注

首先,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应整合宣传,以川东北六市为整体进行宣传,加强凝聚力,深化川东北六市的整体形象。其次,制定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达,要有明确的利益分配结构,涉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以保护各方利益,维持各方积极性。可以按照以下模型建立。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品牌化, 提升产业形象。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运作(如产品视觉形象、宣传口号设计等) ,以使川东北旅游文化产品的形象统一于一个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之下,采用先进的营销观念,将传统的旅游文化产品的销售转化为品牌的营销。根据这一模式可以把川东北旅游与文化资源中最具核心优势的市场品牌竞争力辐射到其它资源上, 缩短该地区其它资源的市场进入过程。

[1]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8-12.

[2] 张友臣.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忧思[J]. 东岳论从,2006,27(2):71-74.

[3] 谭振华.关于淄博市文化资源整合的思考[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97-99.

[4] 王方.遂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08(3):167-168.

[5] 覃洁贞.从世界格局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J].2014(3).189-193.

[6] 叶刚.呼包鄂城市圈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 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10-38.

[7] 韩勇.张宇. 四川旅游“十二五”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思考[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22(2).69.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东北文化产业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大东北的春节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