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难选铜硫矿石工艺改造生产实践

2015-12-12王亚洲

新疆有色金属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产指标闭路脉石

王亚洲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某难选铜硫矿石工艺改造生产实践

王亚洲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对新疆某难选铜硫矿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采用强选择性YZ-7作为捕收剂,同时联合使用多种调整剂对中矿和矿泥进行抑制,采用一段磨矿、一粗两精两扫顺序返回浮选流程。新工艺不断取消原方案再磨作业,而且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82%和14.04%。

浮选铜硫矿捕收剂抑制剂工艺改造

铜硫矿是获取铜金属的初级原料,国内外铜硫矿一般采用浮选分离工艺将硫化铜矿物与硫化铁矿物及脉石分离。

在铜硫矿浮选中,黄药、黑药、Z-200、硫胺脂等是最常规的捕收剂,其选择性较差,一般配合高碱流程实现铜硫浮选分离。这样不但导致了石灰消耗量大,生产成本增加,而且铜精矿中铜的回收率偏低。并且活化被抑制的黄铁矿很困难,需要大量的活化剂。

针对新疆某铜硫矿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指标较低进行了试验研究及现场工艺改造。通过采用铜矿物的强选择性捕收剂YZ-7,同时联合使用多种调整剂对中矿和矿泥进行抑制,取得了较好指标。并在生产中成功进行工艺改造生产实践。精矿指标远远优于原方案,并大幅简化了工艺,节约选矿成本。

1 矿石性质

1.1 原矿性质

原矿多元素分析见表1,原矿物相分析见表2。

表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表2 原矿物相分析结果%

1.2 矿石性质

(1)通过多元素分析可知,矿石中的铜、铁含量较高,作为主要的回收元素。

(2)该矿石的矿物组成复杂,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铜矿、褐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绿帘石、方解石和绿泥石等。

(3)矿石的结构构造复杂,以浸染状、块状构造为主。磁铁矿,黄铁矿主要呈条带状平行分布,部分磁铁矿于黄铁矿镶嵌共生。磁铁矿粒径为0.12~2.8 mm,黄铁矿粒径为0.25~2.8mm,黄铜矿量较少,黄铜矿粒径为0.1~1.4mm。

(4)部分非金属矿物,泥化强,会对浮选造成干扰,在后续的浮选工作中应加强对矿泥的抑制。

综上所述,该矿石物质组成成分多,脉石矿物种类杂,矿石嵌布粒度较粗,但氧化铜含量较高。

2 原方案工艺及指标

原方案工艺流程见图1,生产指标见表3。

图1 原方案工艺流程

表3 原方案生产指标%

选厂原方案工艺流程铜精矿回收率偏低仅为75.26%,使选厂损失部分经济效益。在浮选作业中添加了再磨作业(-325目90%),大大增加了选厂的设备功耗并影响选厂处理量。

根据矿石性质,原矿石嵌布粒度较粗,氧化铜含量较高,属矿石性质较好的铜硫铁矿。原工艺流程需要再磨作业,说明部分可浮性较好的脉石进入粗精矿,导致在精选作业中无法分离。

3 新工艺

针对矿石性质,新工艺一方面选择选择性更好的捕收剂,另一方面选择高效的调整剂加强对中矿和矿泥的抑制。

经过大量的试验,最终推荐铜选别流程为:一段磨矿、一粗两精两扫顺序返回浮选流程。

3.1 小型闭路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选铜工艺的研究结果和考察中矿返回对浮选的影响,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小型闭路试验。闭路试验流程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4。

图2 闭路试验流程图

表4 闭路试验结果/%

3.2 现场生产指标

现场生产流程见图2,生产指标见表5。

表5 闭路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现场生产指标较小型试验指标更好,且远远优于原工艺流程指标。

4 结论

(1)该铜硫矿最终改造铜选别流程:一段磨矿、一粗两精两扫顺序返回浮选流程。最终试验结果:铜矿物选别结果:原矿铜品位1.01%,铜精矿品位22.16%,回收率89.3%;

新工艺不断取消原方案再磨作业,而且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82%和14.04%。

(2)采用新型捕收剂YZ-7能够有效浮选铜矿石,并将硫铁矿物分离到尾矿中,有效的节省药剂费用。

(3)原矿中硫矿物极易上浮,而且矿泥不易抑制,两者会在返回循环过程中累积,导致中矿循环量增大,精选作业铜精矿难以达到合格品位。针对此性质,在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中适当减少了捕收剂用量,增大硫矿物及脉石矿物的抑制剂用量,将硫和脉石矿物抑制入尾矿中生产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指标。

收稿:2014-03-03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4.021

猜你喜欢

生产指标闭路脉石
GB/T 35051-2018《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中洗水浓度测定方法的说明
基于强化预处理工艺的某锂矿浮选试验研究①
知足常乐
不同脉石矿物对煤炭浮选的影响
特长隧道高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方案设计与应用
浅谈室内小型浮选闭路试验操作中几点技巧
河北某铁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日钢低碱度烧结矿生产实践与改善
关键生产指标
——为何每个猪场差异如此之大?
¢12螺三切分工艺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