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团体活动对贫困生的影响研究
——基于北京农学院贫困生调研数据

2015-12-10郝娜宁宁翟寅

人间 2015年34期
关键词:贫困生协作幸福感

郝娜 宁宁 翟寅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高校团体活动对贫困生的影响研究
——基于北京农学院贫困生调研数据

郝娜 宁宁 翟寅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在校贫困大学生大部分的身心健康问题都要比普通学生严重的多,心理问题尤为明显。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存在着矛盾的心理状态。自尊心很强而又常常自卑,外表看似坚强而内心却很柔弱,向往交际而又怯于行动,对自身成绩的满足而又对未来的焦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他们正常学习、交际和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校贫困大学生应该是平常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高校;贫困生;团体活动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在各个大学里也慢慢形成了完整的资助体系,奖学金奖励、勤工助学、大学生助学贷款等各种途径相结合,而且社会资助也越来越大。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压力有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学生工作的重点当转移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上面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信心,人机交际能力和自我幸福感等,已成为新的工作方向。

高校贫困生参加的团体活动主要包括阳光体育活动,各类校、院级社团和院级自助社团等。活动参加人数由几十人到几百人,乃至上千人不等。

本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大学生团体活动问卷调查》对学校10个学院的贫困生中随机发放400份进行问卷调研,收回38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是95%。其中男生36%,女生64%;大一学生占52%,大二32%,大三13%,大四3%。

二、调查结果

1.降低贫困学生的孤独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它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条件。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团体活动之前有66%的学生不与或是不经常与其他同学交流,可以看出贫困生大多因自卑或是自闭,以及自我认知的偏差导致不愿意主动与陌生人交流,尤其是新生刚刚入学期间。随着校园生活的不断深入,在参加团体活动之后,情况明显有所不同,有68%的学生每周要参加1~3次的团体活动,参加2种以上团体活动的学生有86%,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同,交到朋友,获得认可,激发心中的正能量,降低了孤独感。

2.增强团队协作精神。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活动能够有效的增强团队协作精神。高校的许多自发型的社团,如戏剧社、舞蹈社、篮球社等,大部分是学生们自发组成的爱好团体,大家志趣相投,爱好比较一致。所以,学生社团的成员大部分对社团有很强的归属感。积极的在学生社团中间开展活动,增加大家的向心力,是提升贫困生以至于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利方法。阳光体育活动中的比赛也多是同学之间或是师生之间协同进行,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与人配合的能力。

3.提高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贫困生由于其家庭的原因,在物质生活上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让他们产生了自卑感。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而又有很强的自尊心。自尊与自卑,是表现在他们身上很强的一对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平时的团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这种心理状态表现的尤为明显,既有很强的参与感,愿意与别人交往,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又因为自身的原因,害怕与人交流,不敢去参加活动。而且还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表现出自信心的缺失。

4.增强贫困学生的幸福感。大部分的贫困大学生,因为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的因素,心理状态表现为敏感、多疑、焦虑等。对于周围的人和事,很多都抱有消极的态度,自我幸福感受很低。另外,依靠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学习生活方式让他们有很大的紧迫感,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碰到困难和问题时,多表现为埋怨、抱怨、躲避甚至是厌恶,缺乏自信心,对生活感到不满。但是,通过参加团体活动,有63%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其在校生活的幸福感。在活动中体现了个人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得到了同学的认同,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都是增强贫困生幸福感的体现。

三、分析与讨论

阳光体育活动是比较大型的团体活动,少则百十人,多则上千人。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配合比赛,也有一些大型的健身操或舞蹈表演。各种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升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人际关系。在比赛中,能让大家感受到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与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也能体会到失败的滋味和失败之后的到的教训,而为下一次成功做准备。通过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和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胜不骄,败不馁,远离沮丧、懊恼、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校级社团对贫困生心理发展的意义也是重大的。大学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集体。社团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想法,共同的实践活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社团往往有很强的凝聚力,社团成员也有很强的归属感。大家基于爱好而组成社团,而社团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里是大家心灵的归属地,行动的出发地。能够更加正确的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树立自强、自立的目标,提高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社团的各项活动,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在社团活动中,既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走出自己的封闭圈子,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成功,更能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又可以在活动中大家互相学习优点和长处,以人育己,以己促人,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共同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院级自助社团在贫困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助社团在帮助贫困生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更能有效的提升他们的社会回馈意识,即不仅要“自助”,而且要“助人”。摒弃“等、要、靠”等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感人感恩。如本学院就充分发挥“自助社”、“青年志愿者”、“先锋小组”等服务类社团的作用。积极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校园服务、勤工助学、节能环保等志愿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能更好的帮助他人,让爱心传递下去。让大家在这些活动中充分体会到自身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团活动,不仅自身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是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备的人格素质。

[1]孙娟.团体活动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1,174-175.

[2]陈升远.幼儿教育软件理论演进与前沿热点可视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2.

[3]胡波, 程锋, 杨悦.团队协作精神在大学教育中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9,1-3.

G645

A

1671-864X(2015)12-0111-02

对于在校贫困大学生来说,参加社团活动是解决自身心理问题很好的途径。在社团中可以认识到新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完成共同的目标。在社团实践活动中,大家思想上相互交流,行动上相互学习,无形中提高了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和学习探索能力,并能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增强了责任心、自信心,提高了自我心理幸福感。

猜你喜欢

贫困生协作幸福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协作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