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2015-12-10李培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数学学生

李培军

摘要:“学以致用”的道理自主以来就为教育者、学习者一致公认,新课标更是强调它的重要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小学数学教育又把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列为一项极为必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既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末来,这种深刻于头脑中的意识对学生将终身受益。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又是一种数学方法的理性行为。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要解决时,能主动地从数学角度出发去设法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数学 应用意识 学生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83

怎样增强农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引导农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身边的世界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有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生活的情境,把数学的应用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知识是生活实践的高度提炼,又用于生活实践,它总是渗透在实际问题中。因此,数学活动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丰富内涵,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如学习“角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找一找黑板沿之间的角,课桌、文具盒等学生身边的物品中所含的角。更可让学生动手折角;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可让学生围着花坛的四边走一圈,摸一摸学生课桌面的大小;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了解高科技产品制作中应用到的小数知识和有关“小数”产生与应用的历史……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有高昂的兴趣投身于主动的学习中,而且可使学生自觉形成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和理解身边事物的意识,产生应用数学知识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指导农村学生自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实践活动,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指导,这是提高农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关键。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组织学生以人人动手操作实验的形式进行综合练习。以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操作能力的目的。在练习中,用长方体玻璃鱼缸、容器、水和不规则物体——石子、洋芋这些农村学生生活当中常见的东西,给学生创设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氛围。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能测量并计算出哪些物体的体积或容积。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就鱼缸的形状及制作用的材料自行拟定问题并解答问题,再思考讨论如何应用已知,设法求出容器中所盛水的体积及石子、洋芋的体积,以此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农村学生具有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帮助农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重视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活动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从实际中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得到数学概念和规律,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切合实际地编排数学游戏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缺乏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经验,对数学知识高度的抽象性、精密的逻辑性和严格的系统性难以理解。学起来感到枯燥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农村学生熟悉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实际,以缩小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间的差距。

在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根根例题情境,列出算式:50-3.2×7.5后,假设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发现找回的钱比原有的钱还多,学生马上知道“不可能的”。这样与现实生活一联系找出了矛盾,从而验证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这一知识的正确。在讲“圆的初步认识”时,采取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由学生列举常见的圆形实物,提出“车轮、锅底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呢?”这一问题,从而探究圆的特征,把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现实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四、培养农村学生应用已有学习经验和方法探究问题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完成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重要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促使学生寻找实际背景,探索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发展个性,以提高学生综合学力为目标。“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又是一种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行为,就是学生遇到问题要解决时,能主动地从数学角度去设法寻求解决途径的心理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可根据学习活动中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作用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指导策略,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法,如用旧知同化新知的方法: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都适用;如验证和反思的方法:在掌握运算互逆关系、解方程、建立数的整除中有关概念时都适用;如多角度立体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解组合图形面积、简便运算时都适用。

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必定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学生不仅能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而且课余在家庭、社会更大的环境中,也能自觉应用已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去吸取、处理有益的信息,逐渐形成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体现学以致用的价值。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数学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