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5-12-10修琳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修琳

摘要: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53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四大发明即是最生动的体现。而近代以来我们则饱尝了创新精神缺乏带来的苦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精神,2006年更是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小学教师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第一梯队。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思维方式与理解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着情感与个性的养成。语文是一门影响力广泛且极易激发创造力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创新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生心理特征在语文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想要改正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必须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有准确的了解,并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才能使创新教育有的放矢。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渴望成就与荣誉,但往往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不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地利用名人事迹来使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努力。二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热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情绪高涨,反之则漠不关心,且易受他人影响,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创新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树立创新典型,发挥集体的优势,掀起创新热潮。三是小学生进取心强,求知欲十分旺盛,好面子,但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用恰当的语言给予学生评价,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发言,并且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施的建议

结合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等因素,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学博为师,德高为范。”学校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思维方法与教育手段对学生有着很大影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的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落在了每一位教师的肩上,教师不仅仅要做到教书育人,更应该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

1.提高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教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通过多年的教学,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因此就容易受固有思维的限制,而忽略了对教材的钻研与对新鲜事物的学习。作为一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必须时时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态,秉承终身学习的宗旨,做到与时俱进。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立场去看问题,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要观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记录加工、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分享交流。要善于将老教材与新时代相结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自己的新想法花费时间,做到依靠但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做到因材施教。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强专注力,训练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训练自身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工具越来越丰富。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熟练掌握新教具的使用方法,并合理地利用网络的力量。

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要加强统筹技能。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课,根据课堂的实际效果来调整教学策略,在很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心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融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3.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传统教育理论认真钻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创新性的融合。要密切关注语文学科的前沿发展,将新的知识与科研成果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要向教育创新的典型学习,吸取创新教育的经验,利用本校、本班资源,结合实际情况,生成最适合的语文创新理论。当然创新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是不够的,其正确性要靠教育实践来检验。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这些新理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施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础材料,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小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习要求设置了合理的内容与难度系数。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创造性的因素,适合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挖掘。比如,学习《亡羊补牢》这篇文章时,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发现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来得及这个道理,从这一点又可以发散到防患于未然这个概念上,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防止羊群丢失,把损失降到最小,训练学生思维的前瞻性。

教材创新性的发掘除了体现在思维方式的改变上,还可以体现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教师不必完全按照参考书照本宣科,强制学生用同样的理解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以及中心思想的总结。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并按照正确的逻辑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作出中肯的评价。

创新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它符合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但创新教育又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想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需要国家、社会、教育工作者、学生等多个方面长期共同的努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能否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推动创新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极具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周礼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