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2015-12-09王重飞山西省偏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36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空腹服药

王重飞 山西省偏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36400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王重飞山西省偏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36400

摘要目的:评价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偏关县各级医疗机构健康检查建档患者21 789例,将其中发现的糖尿病患者29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149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实验组在专业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生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率差异分析(χ2=29.76,P<0.05),正确服药(χ2=43.12,P<0.05)、合理饮食(χ2=32.24,P<0.05)、运动锻炼(χ2=17.36,P<0.05),空腹血糖含量统计分析(t=-2.56,P<0.05),差异均显著。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对糖尿病患者加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目前的治疗中,对于一些糖尿病早期患者,由于存在一些难以改变的不良生活习惯,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对于部分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有时即使借助于药物也很难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以往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是一种控制糖尿病较为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在糖尿病的治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为了评价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偏关县各级医疗机构健康检查建档患者21 789例,将其中确诊的29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9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实验组在专业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生活,保持良好行为方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各级医疗机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97例,其中男153例,女14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5±7.5)岁。研究前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实验组在专业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生活,保持良好行为方式。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患病严重程度等数据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纳入研究使用。

1.2方法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实验组在专业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生活,保持健康行为方式,笔者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的干预措施如下:首先对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让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在指导前,用事先编制好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基本情况测查,进行血糖测量,并做好记录。然后每个月对实验组患者集中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指导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患者饮食起居和锻炼运动指导以及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讲解结束后给实验组患者发放知识手册,要求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所要求的方法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连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指导。在指导结束后对所有患者再次进行问卷测查和血糖测量,记录数据。

1.3治疗评价标准本文中,对患者的评价指标如下:(1)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2)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后行为方式情况,包括正确服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三个方面。(3)患者空腹血糖含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实验中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当判断指标P<0.05时,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干预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率51.2%,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率48.3%,统计分析(χ2=0.62,P>0.05),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率82.2%,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率47.8%,分析后发现(χ2=29.76,P<0.05),差异显著,表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

2.2两组患者糖尿病行为方式情况比较干预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正确服药率25.1%,合理饮食率47.8%,运动锻炼率32.7%,对照组患者正确服药率25.7%,合理饮食率48.2%,运动锻炼率31.5%,对其进行干预后再次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正确服药率87.5%、合理饮食率91.3%、运动锻炼率82.2%,对照组患者正确服药率24.6%、合理饮食率45.7%、运动锻炼率32.3%,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正确服药(χ2=43.12,P<0.05)、合理饮食(χ2=32.24,P<0.05)、运动锻炼(χ2=17.36,P<0.05),差异均显著。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行为习惯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2.3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情况比较干预前,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7.52±3.06)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7.52±3.06)mmol/L,统计分析发现(t=0.87,P>0.05),差异不显著;进行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6.13±1.23)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含量(7.49±2.93)mmol/L,统计分析发现(t=-2.56,P<0.05),差异显著,表明患者经过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含量。

3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由于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糖尿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患者进行关于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和行为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已有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宣传是进行治疗的基础[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导,可以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改善患者和医生护士的关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式,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本文中笔者为了评价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县各医疗机构健康检查建档患者21 789例,将其中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9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实验组在专业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生活,保持良好行为方式,在进行干预前,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测定,发现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大致相同,血糖水平也相同,但干预后发现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率(χ2=29.76,P<0.05)、正确服药(χ2=43.12,P<0.05)、合理饮食(χ2=32.24,P<0.05)、运动锻炼(χ2=17.36,P<0.05)、空腹血糖含量(t=-2.56,P<0.05),差异均显著。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深,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空腹血糖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提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需要对患者开展定期的指导教育,并结合社区服务进行,尤其是对老年患者,从而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莲.健康宣教在改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2(8):29.

[2]鲁艳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营养宣教重点之我见〔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1):401-402.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7-11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407-02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空腹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服药不能猛仰头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空腹喝水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