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情并茂 曲调悠扬
——浅谈苏州弹词“唱”的艺术

2015-12-09吴嘉雯

剧影月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弹词流派唱腔

■吴嘉雯

声情并茂 曲调悠扬
——浅谈苏州弹词“唱”的艺术

■吴嘉雯

苏州评弹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她韵味醇厚、气质高雅、流派纷呈、沁人心脾,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这颗璀璨的“江南明珠”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又分为评话(大书)和弹词(小书)。弹词有“说噱弹唱演”五门技艺,而弹唱水平更是对弹词女演员的考验。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基本形成了以下流派和曲牌:

流派 曲牌陈调 俞调 马调 邋遢调 令令调 山歌调魏调 周调 小阳调 海曲 夜深沉 耍孩儿朱调 蒋调 沈调 银绞丝 金绞丝 点绛唇夏调 薛调 徐调 乱鸡啼 滚绣球 湘江浪祁调 张调 姚调 端正好 锁南枝 赏宫花杨调 严调 琴调 剪剪花 南无调 文书调丽调 侯调 翔调 海沦调 老六板 费家调尤调 李仲康调王月香调 离魂调 小九连环 大九连环薛小飞调 九转三回雨夹雪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我也深深感到弹词中“唱”的艺术是深不可测,变化无穷。结合以上各流派和曲牌,通过平时的演练,我对弹词中的“唱”有以下四点感想:

1、着眼于“清”字,力求声声入耳。

吴侬软语之所以悦耳,就是因为每个字眼的平上去入都非常清晰。熟悉弹词的韵脚也是演员的必修课。弹词韵脚中有 “江阳”、“新成”、“来三”、“天仙”、“盘欢”、“鸡栖”、“孤苦”、“家牌”、“知书”、“逍遥”等十几个,要发准每个字并能唱清每个字,绝非易事。在唱每个字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和唱清楚字的“头腹尾”,直至归韵。不因为曲调优美而使字“倒掉”。由于“唱”是“说”的延续,因此从唱篇的本意上也是要求演员将每一个字通过演唱清晰地送给听众,让听众能听清词义,听清书情。我认为弹词演唱最根本的所在就是这点,起到统领作用,因此在这一点上必须下大功夫。有时候两个韵脚相同的字连在一起唱的时候更应注意这一点。例如:朱慧珍先生的“新年锣鼓响连天”,这一句里的“年、连、天”三个字均为“天仙韵”,而且其中“连天”两字紧挨,特别难唱,因此必须谨慎处理。咬字的清晰度在弹词演唱中极为重要,但是也不能任意为之,切忌过头,把字咬扁咬死,从而适得其反。

2、着手于“稳”字,力求操控裕如。

弹词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句式中每一句基本按照“二五”、“四三”的格局来安排,一个上呼对一个下呼为一个整体。因此,在调度轻重音时要注意这一点。速度掌握应当尽量均衡,不要给听众快快慢慢的感觉。即使在情绪和内容的调控上需要节奏的变化,也应当有适当的过渡,给人有层次感,以期达到应有的效果。弹词唱篇中的字以七言为主,但是必须处理好类似于 “我只道”、“想我是”、“实指望”、“你必须”等虚词眼,既不能喧宾夺主但是也要唱清楚字眼。另外,在演唱时必须处理好叠句联唱。叠句,即在一个上句(上呼)后面,连续无数个下句(下呼,都押韵)直至终结。在唱词上,形成了一上多下的句式,但连续的每句唱腔,都落在非主音上,直至最后一句才落在主音上结束,从乐句上看,却形成了多上一下的句式。故此,增加了演唱的难度,演唱者必须放松心态,调整气息,还是要稳稳地操控好节奏,达到一泻千里的强烈效果。所以说,唱得稳座子就稳,但绝对不是“温”。从内容出发,在“稳”的基础上加上润腔、拖腔、颤音等技巧,将吴侬软语唱成真正的“呖呖莺声”。例如:王月香先生演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英台哭灵》唱段,讲述祝英台在梁山伯灵前,以未亡人身份痛哭“夫君”。唱篇运用叠句手法,以20多句“我只道”表达祝英台的痛苦感情,犹如江河奔流,一泻千里。祝英台面对灵台。回忆往昔之情,悲不自胜。同样,侯莉君先生的《英台哭灵》唱来花腔婉转、哀怨悱恻;朱雪琴先生唱来感情充沛、催人泪下。一曲百唱,但是都是在“稳”的基础上操控自如,给人一种厚实感,一种美的享受。

3、着重于“情”字,力求凸显人物。

弹词演唱可以分为表唱(即第三人称在唱)和主唱(即第一人称在唱)。无论怎样,都要围绕一个“情”字。即“书情”和“感情”。所谓“书情”,就是要做到人在书里,书在心里。不能为唱而唱,如果不用心唱,一大段唱下来,自己都没有“跳进去”,怎么能打动观众呢?所以演唱,一定要符合书情、符合故事、符合逻辑、符合环境。拿到唱篇应该要做好准备,即了解篇子在整回书甚至在整部书里的位置和作用,要安排流派和速度,要配合上手的节奏,然后再揣摩整段唱篇的框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谓“感情”,就是要抓住所唱人物的特点尤其是性格特征,使自己能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心无旁骛体会人物的心情,只有抓住了人物的灵魂,抓住了“核”,才能真正体现作品的神韵。只有打动了演员自己,从人物出发,从内容出发,才会使观众震撼,以情动人,以情带腔必定能引起共鸣,只有这样,弹词中“唱”的作用才真正的体现出来。例如:弹词开篇《黛玉焚稿》取材于小说《红楼梦》。叙述了林黛玉闻知贾宝玉将与薛宝钗完婚,悲伤不已,心如死灰,在潇湘馆将宝玉赠诗及生平诗稿一一焚毁。“蒋调”、“侯调”、“徐调”、“夏调”和“小阳调”等开派宗师都曾演绎过,各有千秋。徐丽仙先生谱唱时,对唱词和唱腔均作了较大的丰富。我在学唱这首开篇前,通读原著,查阅了一些文字记载并复看了不少音像资料,还特意回看了王文娟老师的越剧表演选段来汲取养料。我尽量去体会林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的心情。我将整首开篇分为“写景”—“叙事”—“惊闻”—“焚稿”—“落调”五个层次,紧紧把握林黛玉“惊闻噩耗、万念俱灰、焚稿断痴情”的心路历程,用“丽调”的演唱技巧,竭力控制声腔并辅以必要的动作、面风、眼神等手段来体现这一段真情、痴情、未了情,将林黛玉这一书面人物通过演唱而凸显出来。

4、着重于“静”字,力求以点带面。

江南水乡,吴侬软语,本身就是一幅泼墨山水画。那份恬静和淡雅的气质能够包孕吴越。苏州弹词唱词优美,辞藻华丽,通过浅吟低唱体现出了一种婉约的、温柔的、朦胧的静态美。弹词所有的流派宗师演唱时都是娓娓道来,毫不做作。这种静态的美是由内向外的,是浸淫在骨子里的。因此不论演唱何种内容时,都要把握好这一点。哪怕是激越慷慨的唱段,也要靠近“静”这个精髓。不喧哗、不过之、不不及,把握好这个尺度,将大大提高弹词的演唱水平。例如:周云瑞先生的弹词开篇《岳云》,前有引子、定场诗及白口,以“俞调”谱唱,吸收京剧武小生的道白与唱腔,高亢激越,昂扬豪放。前面这些铺排和运用本来相当柔和的“俞调”来演唱,就是要将音乐整个框架放置在“静”的氛围中,但是一样能描写一位胸怀大志的将门之子的形象,动感十足,令人难忘!

评弹唱腔属于说唱性的音乐,注重语言因素。以吟诵体的基本曲调,根据唱词内容及口吻、语气,作出不同的变化。弹词唱腔其基本特征是不变的(一曲)而又根据多种内容,思想感情及语气,灵活变化(百唱)。在演唱中我认为要尽量避免以下四个问题:

1、尽量避免过分使用高音。

弹词音乐讲究舒缓有致,以优美悦耳为胜。切忌过分使用高音,有些演员自认为天赋假嗓,没有从内容和人物出发,所谱曲调一直在高音区震荡,颇有卖弄之嫌。听众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相反会因为持续的高音而产生烦躁。老先生们一直提及,“响梗不及哑糯”,其实就是在阐述这个道理。过多使用高音也和弹词儒雅的本体产生脱节,更使年青一代会认为是“评歌”而走入误区。

2、尽量避免过分用腔太花。

一段唱篇或一首开篇是一个整体,应尽量使用同一种流派或曲牌,速度也应尽量安排得合理,能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特别在处理一些唱腔时,应该明白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道理。有些花腔适当点缀即可,没有必要无限制拖下去,特别在某些特定流派时,故意卖弄花腔和长腔,等待听众的廉价的掌声,大有不拍手誓不罢休之态,其实真的大可不必。殊不知,听众此时是会有审美疲劳之感的。

3、尽量避免过分卖弄过门。

弹词音乐家底深厚,各种流派的乐器弹奏手法更是使人眼花缭乱。弹唱是混为一体的,在为别人伴奏和自己演唱时,时刻要做到“仔细听、谨慎跟、大胆弹”三个步骤,伴奏不喧宾夺主,自己演唱不“避重就轻”,只顾卖弄乐器上的花过门(内行称为“洒狗血”),忽略了演唱要从内容出发这个主题,同样会使听众厌烦而侧目。

4、尽量避免过分增加唱篇。

每个演员的特点不同,不可否认,在安排唱篇时确实有为好唱功的演员量身定制。但是评弹有说噱弹唱演五门技能,而且各有侧重。如果为唱而唱,一回50分钟的书安排了5到7段唱,听众也会产生疲沓之感。再说演员一直要把乐器拿起放下,观众听书会分心,也失去了舞台的美感。所以应当合理科学的安排好唱篇与说表的比重,一切以为书情的需要而服务。我想这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以上是我长期在舞台上演出而总结的对弹词“唱”的艺术的一些浅显的理解和看法。评弹艺术博大精深,演唱技术出神入化。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重唱等;在发音上,有颤音、鼻音、倚音等;在运腔上,有托腔、润腔、拖腔等等。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评弹的理论知识,学习评弹的各项技能。同时将在舞台上不断实践,将缺失的知识点补回来,争取在艺术上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为听众朋友服务。

猜你喜欢

弹词流派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before18thCentury
莫以【流派】论得失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