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屏县冬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5-12-08周懂文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芽眼切块薯块

高 航,朱 荣,周懂文

(石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石屏 662200)

石屏县冬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高 航,朱 荣,周懂文

(石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石屏 662200)

石屏县地处滇南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温度18.3℃,冬季降雨少,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马铃薯种植。石屏县把发展冬马铃薯作为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来抓,有效促进了石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石屏县冬马铃薯种植主要以异龙镇、龙朋镇为主,种植时间为每年11-12月播种,翌年4-5月收获。石屏县种植的冬马铃薯具有品质优、无农残、产量高(比正季栽培可增产1倍)的优点,因此,石屏县冬马铃薯种植面积曾逐年增加趋势,2013年已发展至2 284.67 hm2,平均单产达3 6631.5 kg/hm2。

1 选用良种

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示范经验以及商品薯市场认可度,通常选用生育期在100~120 d的中、早熟且高产、薯型好、品质优的品种,目前主要种植品种有丽薯6号、宣薯2号和合作88。选用无病害并通过休眠期的健康种薯。

2 地块整理及消毒

2.1 地块整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排水翻犁晒垡,统一机耕精细整地,耕作层不低于30 cm,做到土层疏松、土细墒平,四边沟低于犁底层,能排能灌。

2.2 地块消毒

在理墒前用60%铜钙多菌灵15 kg/hm2加45%敌克松15 kg/hm2兑水450 kg/hm2,用喷雾器喷在地表面进行消毒。

2.3 理墒

大垄双行种植:土壤消毒处理后,用犁间距40 cm的微耕机进行开沟理垄,种2条沟空1条沟,即成独垄双行(小行距40 cm,大行距80 cm);开厢种植:1.8~2.0 m开墒,1.4~1.6 m墒面,沟宽40 cm。

3 种薯处理

3.1 精选种薯

种薯应选择无病、无外伤、无痕、皮鲜亮的马铃薯作种薯,同时进行种薯处理前1~2 d进行晒种,凡薯皮龟裂、畸形、尖头、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老化、薯块变形的则坚决剔除,将种薯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催芽,若赶节令用旧棉絮覆盖催芽,可提早发芽。

3.2 种薯切种

应在催芽后播种前1~2 d切块。种薯单个在50 g及以下的可直接播种,单个重51~100 g的种薯,纵向一切2瓣。重100~150 g的种薯,采用纵斜切法,把种薯切成4瓣。重150 g以上的种薯,从尾部根据芽眼多少,依芽眼沿纵斜方向将种薯斜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一般单块重35~40 g。每个薯块要有1~2个以上健全的芽眼。切块时应在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发根。为确保出苗整齐,利于管理,顶芽种块分隔集中播种。

3.3 切刀处理

切块使用的刀具应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人2把刀轮流使用,当用一把刀切块时,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每切完1个种薯换一把刀,以防止切块过程中传播病害。发现病烂薯时及时淘汰,切到病烂薯时要把刀具擦拭干净后用酒精或高锰酸钾消毒。

3.4 种薯消毒

防止薯块腐烂,种薯切块后10 min内,每100 kg种块用滑石粉1.35 kg+70%美派安可湿性粉剂100 g+农用链霉素6 g混合均匀后拌种。拌种后不积堆、不装袋,置于闲房地面上30 min即可播种。

4 适时播种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进行播种,播种期最佳时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阴天播种最好,阴雨连绵天不宜播种。播种时应查看墒情,土壤含水量60%~80%最为适宜,手握成团,自然下落不散;土壤含水量达不到标准的要进行浇水,土壤含水量高于标准的不宜播种。海拔在1 500 m以上地区,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5 合理密植

大垄双行种植:种植密度7.5万株/hm2,规格22.22 cm×(40 cm+80 cm)/2。厢作:种植密度7.5万株/hm2,规格为33 cm×40 cm。

6 水肥管理

冬马铃薯生育期为100~120 d,播种后30~35 d出苗,60 d左右开始现蕾结薯,到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历经30 d左右。关键措施以水肥促进茎叶生长,同时中耕培土,为薯块膨大创造条件,需大水大肥。肥料施用原则为高钾、中氮、低磷。水应7 d左右浇1次。

6.1 科学施肥

6.1.1 底肥

用腐熟农家肥15 t/hm2以上、普钙1 500 kg/hm2在理墒前作全层肥施用;用N∶P2O5∶K2O=15∶15∶15的三元复合肥750 kg/hm2撒施于播种沟内充分与土壤拌均匀作种肥。

6.1.2 追肥

第1次追肥:出苗后10 d,用尿素150 kg/hm2追肥;第2次追肥:出苗后20 d(10%现蕾),用N∶P2O5∶K2O=17∶17∶17的三元复合肥1 050 kg/hm2、尿素300 kg/hm2、硫酸钾600 kg/hm2混合拌均匀后撒施并培土。第3次追肥:与第2次追肥间隔15 d,用N∶P2O5∶K2O=17∶17∶17的三元复合肥750 kg/hm2、硫酸钾750 kg/hm2作液态肥浇施。

6.2 水分管理

出苗达40%~50%时,在第1次培土盖苗前浇1次透水再培土;齐苗10 d结合第1次追肥,浇1次透水;出苗20 d结合第2次重追肥,浇1次透水,此时补水促进化肥溶解,利于作物吸收,提高利用率;结合第3次追液态肥时,追肥后浇透水;以后每隔7 d视土墒情灵活补水。

7 中耕锄草、培土

垄种冬马铃薯一般只进行2次培土就起够垄,第1次在出苗40%~50%时,培土覆苗,盖土深度5~7 cm;第2次在追肥后高培土,使垄高40 cm左右,并清理四边沟,使沟深低于垄沟深度。

8 病虫害防治

冬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青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斑潜蝇、蚜虫等。病虫害防治应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农药产品,以保证生产出优质、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病害防治中应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配合使用的原则。

8.1 早疫病、晚疫病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实行水旱轮作及与非茄科蔬菜轮作,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销毁,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施用银法利(1 125~1 500 mL/ hm2),间隔10 d施1次。或在中心病株1 m2内喷洒1 000倍硫酸铜溶液保护,在发病初期用银法利1 125 mL/hm2或杀毒矾1 500 g/hm2防治。

8.2 疮痂病

疮痂病以农业防治为主,选用无病种薯,播前用40%褔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 min,进行水旱轮作及换茬、结薯开花期遇干旱及时灌水;在播种前用生物菌剂—宝地生225 kg/hm2施于播种沟与底肥拌匀;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3~0.5 L,隔10 d灌1次,连灌2~3次。

8.3 青枯病

青枯病防治以土壤和种薯消毒为主,田间发现病株要整株拔除集中焚烧处理,还要在病穴及周围撒石灰或用0.5%福尔马林溶液灌根消毒,再喷施农用链霉素100 mg/kg进行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危害。

8.4 蛴螬、地老虎防治

结合后期追肥在后2次追肥或浇水时用225 L/ hm2百事达稀释2 000倍,灌浇2次即可控制危害。

8.5 斑潜蝇、蚜虫防治

斑潜蝇用3.2%阿维菌素6.75 L/hm2或用黄牌诱杀,黄牌底边不宜高于冬马铃薯植株;有蚜虫时用吡虫啉9 kg/hm2兑水750 kg/hm2喷施防治。

9 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停止生长,茎叶枯黄时,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比重大,淀粉、蛋白质及其它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而水分含量降低,此时是食用块茎最适宜收获期。收获过早,块茎不成熟,产量不高;收获过迟,会降低品质。

收获宜选在晴天,收获后放在阴暗通风的地方,薄摊晾干,防止暴晒引起芽眼老化,影响品质,挖薯、装薯、运薯时要尽量保持薯皮完整,减少损伤,提高商品率。

2014-04-09

猜你喜欢

芽眼切块薯块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比萨切块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技术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金沙县不同生态山区早熟菜用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发芽土豆带着毒
葡萄冬季埋土、春季出土和绑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