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海”茫茫中的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海与雾意象解读

2015-12-08杨清宇

关键词:尤金大雾奥尼尔

杨清宇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济源 459000]

“雾”“海”茫茫中的尤金·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海与雾意象解读

杨清宇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济源459000]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大海;大雾;意象

收稿日期:2014-09-26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号:2015-GH-4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清宇,男,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号:1671-7511(2015)02-0085-05

摘要: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现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失落感和幻灭感,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意象符号在尤金·奥尼尔剧作中运用得很多,可以说是其剧作的显著的特征。大海和雾是其中常见的意象,它们起到了渲染戏剧的抒情意味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人生就像在茫茫雾海中行舟,谁也无法逃避迷雾。本文将从海、雾这两个经典意象出发,来分析阐释其作品。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有着划时代影响的剧作家,被视为美国戏剧之父,他曾先后四次获美国普利策奖。1936年“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诚,与真挚的感情——他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1]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曾有评论家指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可见,奥尼尔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奥尼尔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他与莎士比亚一样,在剧作中能娴熟地运用大量的意象符号。“海”和“雾”这两个意象在奥尼尔的剧作中多次出现,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或是冥冥中掌握人物命运的某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或是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屏障;或是吃人的“恶魔”;或是充满希望的理想世界。而大海和大雾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总是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奥尼尔剧作中神秘力量的主要象征,这成了其剧作的标志和灵魂,是奥尼尔剧作远远超出美国同时期其他剧作家的根本所在。

一、奥尼尔的大海情缘

奥尼尔的祖籍是爱尔兰,1854年其祖父带领全家来到美洲这个“新大陆”。父亲詹姆斯·奥尼尔是一个享有盛名的演员,一年四季到处巡回演出。奥尼尔从小就和母亲、哥哥一起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在教会学校读了八年书,于1906年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但不到一年时间就因酗酒而退学。辍学后他到过洪都拉斯淘金,在码头打过零工,当过水手。在航海生涯中,他到过英国、南美、非洲等地,还结识了一批性情粗野但心地善良、对生活充满怨恨与无奈的海员,终生都和他们保持着友谊。

大海养育了水手奥尼尔,作为大海的儿子,他迷恋大海,从小就对大海怀有深厚感情,童年时期就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河边,用他强烈的眼神注视着缓缓流向大海的河流;他还经常在海边长时间地漫步。对于海,奥尼尔“眼里露出喜爱和想要占有的神色”。[2](P112)大海也赋予了奥尼尔无穷的创作灵感,那些关于大海、波涛、甲板和码头的丰富知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奥尼尔谈论海洋和水手,就像海明威谈论打猎和斗牛一样,以至于他曾自豪地说道:“大海是我的天地。……我曾身临其境,因此我最有资格向你描写所有这一切”。[2](P162)奥尼尔是一位勇于面对现实的剧作家,但在当时面临政治、经济双重危机的美国大环境下,他感到无能为力, 茫然而找不到出路。这就使他的作品难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以及悲观、迷茫的人生态度。

二、大海——捉弄人类的神秘力量

作为生命的源泉和摧毁生命的神秘力量,大海以它的浩瀚深邃和神秘莫测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想象,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传说,还是西方《圣经》中“创世纪”里的洪水浩劫的故事,都说明了大海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奥尼尔的戏剧中尤其突出。早年的航海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同时海上生活的痛苦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的创作就是以“航海剧”开始的,这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作为一个剧作家的真正起点,是在我离开学院和置身于海员中开始的”。[2](P163)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闻名世界的剧作家,起点也恰在于他航海剧创作的成功。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大海这个经典意象随处可见,“写大海题材和主题成了他的戏剧创作传统之一”。[3](P181)

(一)大海的上帝意象——对大海的敬畏

在西方文化中,大海的原型意象可追溯到《圣经》里的许多神话故事。如在“先知的故事”里,海都被赋予了巨大的威力,人们只有顺从了“上帝”的旨意,才能风平浪静。否则大海便将人类置于海中淹死,人类无法抵抗和控制自己的命运,大海的神秘诡谲和变化多端是它的象征意象,海似乎永远深不可测,人只能被它恣意蹂躏。不少主人公像古希腊悲剧中受命运捉弄的人物一样,沦为大海的受害者和殉葬品。

1916年的剧作《渴》,是奥尼尔把大海作为神秘力量的开端,赤裸裸地展现了残酷的大海对人类命运的主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敬畏。剧中描写了中年绅士、年轻舞蹈演员和黑人水手在海上遇难,乘救生筏逃命的故事。绅士和舞蹈演员的贪婪私欲是他们同黑人水手冲突的根源,三人的疯狂举动和膨胀欲望触犯了大海。最终,作为上帝的复仇的大海对他们执行了严厉的审判,使他们三人都葬身鱼腹。

1917年的剧作《归途迢迢》描写了一帮水手在码头附近的酒吧狂饮作乐,而主人公奥尔森并不参与其中,他正盘算着如何带上省吃俭用的钱回家置地建房,过上快乐平静的生活。然而奥尔森这种盲目的乐观并未持续多久,虽然开始他为了顺利返家而拒不喝酒,但最后还是被人稀里糊涂地灌了药,身上的积蓄都被抢劫一空,且被卖到另一艘无人愿去的船上,他归家的希望完全落空。命运把他又踢回到海上,踏上遥遥无期的路途。由于奥尔森在内心深处“背叛”了大海这个“上帝”,大海便变本加厉地对其实施了惩罚。

奥尼尔曾说:“大多数现代戏剧都是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我对此毫无兴趣,我只对人与上帝的关系感兴趣。”[4]在很多剧作中,大海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任何试图对抗和征服大海的行为,必将遭到惩罚:要么归途迢迢,望洋兴叹;要么葬身海底,成为鲨鱼的美餐;要么精神失常,成为大海的活祭品。无论如何努力,都逃脱不了那神秘力量的控制。大海对渺小无助的人类的惩罚是如此地严厉,奥尼尔对大海的敬畏是可想而知的。

(二)大海的恶魔意象——对大海的憎恨

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大海也是具有超强破坏力的恶魔的代表。如在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凡是水域都是他的管辖之地,只要他一不高兴,大海就会掀起滔天巨浪,给人类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波塞冬的形象,也反映了古代海洋民族对大海恶魔的恐惧与憎恨。在《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修斯历尽千辛万苦的海上漂泊生活中,那些迷惑人心的妖魔鬼怪实际上就是诡计多端、凶险四伏的大海恶魔的化身。

奥尼尔对大海恶魔无比憎恨。这在《东航卡迪夫》中扬克临终前发出的感慨中可见一斑:“水手的生活没什么可留恋的——干的牛马活,拿的低工资,吃的猪狗食……失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可难过的?一辈子呆在陆地上该有多好。”[5](P99)在扬克的心中,死亡并不可怕,它与航海生活的痛苦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他憎恨大海,无比向往农庄生活,反映出美国在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下层人民对于农耕生活的无限眷恋。

在《安娜·克里斯蒂》(1920年)中,人对海的憎恨表现得愈加明显。大海使克里斯这位在海上闯荡了大半生的老水手饱受丧亲之痛,因为它先后吞噬了他的父亲、两个兄弟和两个儿子。海是令他憎恶和仇恨的对象,“讨厌的海”、“可恶的海”、“可恶的老家伙”、“鬼家伙”等都是他的诅咒。虽然这些诅咒软弱无力,但却能借此来宣泄他对大海的不满与憎恨,推卸自己亏欠的责任,减轻内心深处的负罪感。因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远离大海,但是命运就是如此地捉弄人——女儿最终还是爱上了海员伯克。老克里斯在绝望之中不得不彻底地向大海屈服:“我现在明白了,跟海作对是没有用的。活着的人是一定不会去跟他作对的”。[6](P146)为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再次签约远航,再度回到他曾发誓“死也不在”的海上生活。作者似乎想要展现给世人的是:人在神秘力量的控制支配下,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注定了的命运面前,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渺小的人类一次次被神秘的可恶的大海所耍弄,奥尼尔对大海恶魔的恨无可言语。

(三)大海的希望意象——对大海的向往

奥尼尔对大海的感情是矛盾的,他在憎恨大海的同时又对大海深深地依恋。他曾说过:“……海上生活是理想的,以船为家,与水手做朋友,周围是茫茫大海……”[7](P202)虽然神秘的大海掌控着人的命运,无情地吞噬着人的梦想与生命,但是人又无可奈何、心甘情愿地承受着它的蹂躏与折磨。人生活在海上是痛苦的,但又离不开它,因为新生活还是要在海上去追寻。

在剧作《天边外》(1918年)中,错位的理想和爱情追求,酿成了主人公罗伯特这个富有诗人气质的青年终生的悲剧。罗伯将从小就梦想离开闭塞、单调的农庄出海远航。然而因为与邻家女露丝成婚——一个错误的爱情抉择,使他留在了农庄务农。由于他不谙农事,整天耽于幻想,致使农庄日益衰败,最终成为生活的失败者。命运给予了他钝刀割肉般的惩罚——梦想缠绕了他一生,也让他的一辈子过得生不如死。然而在生活陷入窘迫之际,在身患重病之时,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投身到大海的怀抱中。正如罗伯特的临终遗言:“那不是终点,而是自由的开始——我的航行的起点!”。“海”在此代表了充满希望的自由世界,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大海是一个天边外的梦,一个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所在。”[4]

在《悲悼》三部曲(1931年)中,剧中人物想去开始新生活时,如克里斯丁与情人布兰特计划从那个“地狱”——孟南家庭的牢笼中逃脱,莱维妮亚想脱胎换骨时,第一选择都是大海。大海,这个象征美好生活和理想的意象,在三部曲中多次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先是卜兰特所做的诗情画意般的描绘,然后同样的话又出现在卫道士莱维妮亚的口中,那“月光下面温暖的土地,可可树丛里沙沙作响的贸易风、珊瑚礁上的波涛在你的耳朵里低唱,像一支催眠曲……”[8]奥尼尔借助人物的独白和对话,尽情描绘了“海”的怡人,与剧中现实的残酷、阴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海的无限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雾——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屏障

“雾”也是尤金·奥尼尔剧作中运用得非常巧妙的意象。尽管雾这个意象仅仅出现在七部剧*按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它们是:《东航卡迪夫》,《雾》,《归途迢迢》,《安娜·克里斯蒂》,《毛猿》,《悲悼三部曲》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但在奥尼尔作品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安娜·克里斯蒂》中的雾是神秘力量的象征,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雾意象与人的精神上的迷乱与逃避现实相关。奥尼尔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挥洒了不少的笔墨使这一意象用得恰到好处。

(一)充当帮凶的雾

奥尼尔在最初的海洋剧中,曾写过一部作品《雾》。在《雾》中他把大海作为诅咒的邪恶势力,雾则是名副其实的帮凶。轮船失事后,身份各异的旅客乘着救生艇在大雾迷漫的海上漂浮,等待救援。正是大海使他们落难,然后又把他们抛进雾里来折磨,让他们在迷雾丛生的海上陷入迷途。正当他们绝望之时,雾中传来了救助船的汽笛声,但由于双方隔着一层声音不易穿透的浓雾,最终他们又和救助船失之交臂。正如克拉克所说,在雾这个幕后操纵者的捉弄下,“似乎所有人都迷失了自己”。[9](P52)在这里,雾第一次和神秘力量、绝望及死亡联系在一起,充当大海的帮凶,成了大海意象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在《东航卡迪夫》中,雾作为一个主导意象,也被一次又一次地不断提及,它象征着飘忽不定地笼罩在人头上的厄运,主人公一死,雾就立即消散了。这表明了大海与扬克之间的紧张对峙关系,在这里,雾作为海上的衍生物,充当着大海的帮凶的角色。

在《安娜·克里斯蒂》中,雾是大海的使者,也是操纵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海和雾这两个意象始终笼罩全剧,它们将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冲突贯穿在一起,象征着海员生涯的动荡不安与神秘莫测。克里斯在剧终时喃喃自语:“雾,雾,雾,老是雾。看不出你是到哪儿去。只有这个老鬼家伙,海——只有它知道!”在克里斯看来,海和雾都是神秘力量的代表,他对海的诅咒也是对雾的诅咒。雾是海用以控制人们的最坏帮凶,浓雾罩海便是海“所玩弄的把戏中最坏的一个”。雾是危险的、诡异的象征,是他无法与之抗争的命运。

(二)净化灵魂的雾

在西方,基督教的洗礼仪式象征用水洗去原罪,获得重生。同样,在奥尼尔看来,海水及雾的冲刷、洗礼能洁净人的灵魂,人在海、雾的怀抱中可以洗心革面,获得重生。雾的这种作用在《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女主人公安娜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老水手克里斯的女儿在陆地上受尽虐待,沦落风尘,来到父亲的船上后,大海和雾洗涤了她那被妓女这个身份玷污的心灵。正如父女俩对海的态度截然不同一样,他们各自对雾的感受也完全不一样:对克里斯来说,海和雾是可恨的敌人,是他永远也无法与之抗争的命运;而对于在陆上受尽侮辱的安娜来说,海意味着新生,雾则意味着身心的一次净化。所以,她想到的不是趁着有这个自然屏障,躲起来舔舐自己的伤口,而是愿意向雾展示她那肮脏的身体,在海上迎接雾的洗礼,使自己忘掉所受的屈辱,使自己的心灵重归童真,获得新生。

这里,雾的形象显得宽容而温柔,它帮着大海为安娜找回曾一度迷失的自我,并为她重新树立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因为正是雾把爱人布克从茫茫大海上带到安娜的身边的。在经受了雾的洗礼之后,她以前所受的种种屈辱仿佛都烟消云散,纯洁、安宁的生活又回到了她的面前,所以安娜对雾是怀着感激之情的:“我觉得现在多少是清洁些——正如你洗过澡之后的那种感觉。我觉得又快乐了——是的,真是的!”[10](P768)而当安娜与以前的旧生活彻底决裂,担当起女儿与妻子的全新角色时,雾更是她的忠实见证人。

(三)逃避现实的雾

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雾意象若隐若现,无处不在,伴随蒂龙一家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白天到黑夜的痛苦旅程。一方面,雾象征着隔在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象征人与人之间隔膜和误解的加深,预示戏剧冲突的发展;另一方面,雾也成为剧中人物命运的预兆,象征蒂龙一家人无法摆脱的生活中的痛苦阴影,和剧中人的精神状态相呼应。在第一幕中,全家人都以为玛丽戒毒成功,于是笼罩在家庭中的阴霾消散一空,家里又有了欢声笑语。从第二幕开始,空气中开始烟雾蒙蒙,此时家人心情已渐郁闷起来。到了第三幕,大雾从海湾弥漫开来。到最终一幕时,雾更加浓重了。雾从淡转浓预示着一家人心情一步步走向低谷。可以说,雾是蒂龙一家人亲情关系和精神状态的象征,是一家人心情变化的晴雨表。剧中每个人都在逃避现实,雾就成了他们生活在虚幻中的借口,成为隔离现实与虚幻之间的一道屏障。正如玛丽所言:“雾可以使你与世界隔绝,也可以使世界与你隔绝。你会感到在雾里一切都变了样,一切都面目全非。没有人再能找到你了,碰到你了。”[11](P389)

有评论家认为奥尼尔在剧作中运用了“雾的暗示”,意在把雾与玛丽的毒瘾联系在一起。但在雾中的逃避是短暂的,雾散尽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正是由于雾的不可控制,玛丽爱上了吗啡,虽然吗啡的作用也是暂时的,但它能暂时麻痹她的神经,减轻她的痛苦。在这个意义上吗啡意象与雾意象实为同一物,雾是吗啡,吗啡是雾,二者异曲同工,可以说吗啡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迷雾。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玛丽需要不断借助这种精神上的雾来帮她赶走无法摆脱的过去之阴影。与其说她不能戒掉吗啡,不如说她不愿意拆除能使她与家人和外部世界相隔离的屏障。

四、结语

奥尼尔始终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成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在他的剧作中,呈现出的是一幅幅现代人梦想破灭、生活失败、精神迷惘的画面。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现代社会底层的人们,其生存状况及其所受的精神困扰,体现了现代人心灵中普遍存在内心的空虚、苦闷与彷徨。这一切,都从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他并没有停留在剧本的表面现象上,而是探本求源,将犀利的笔锋深入到生活的本质中去,揭示和剖析以物质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对人性美、艺术美的摧残、腐蚀和戕害,它给现代人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危机,揭示出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所在。

纵观奥尼尔的剧作,审美意象贯穿始终。大海、雾及其他作品中月光、网等艺术符号都是其剧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审美意象,这些意象“无不是把对于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现实的人生情景物态的展示与对冲突的提炼、命运的感悟、意境的渲染等熔于一炉,并将其统摄于特定的戏剧意象之中。”[12](P267)表现出尤金·奥尼尔那对虚无命运的彷徨与无奈。

参考文献:

[1]王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克罗斯韦尔·鲍恩.尤金·奥尼尔传——坎坷的一生[M].陈渊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3]廖可兑.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Sheaffer, Louis.O’Neill:Son and Playwright[M].Boston:Little,Brown.1968.

[5]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一卷)[M].郭继德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二卷)[M].郭继德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六卷)[M].郭继德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8]奥尼尔.奥尼尔剧作选[M].荒芜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9]Clark Barrett H.Eugene O’Neill: The Man and His Plays.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1947.

[10]尤金·奥尼尔.安娜·克里斯蒂[A].外国剧作选(五)[C].聂淼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11]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五卷)[M].郭继德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2]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林丽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ages of the sea and fog in O’Neill’s plays

YANG Qing-yu

Eugene O’Neill, the most eminent American playwright, has in many of his plays remarkably displayed the spiritual loss and disillusionment of the modern American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s. O’Neill has created quite a few images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his plays. The sea and fog are two popular images in his plays, and they not only render his plays rich lyric emotions but deepen the themes. Life is just like sailing in the heavy fog at sea, and nobody can see through it. This paper interprets some of O’Neill’s pl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wo classic images: the sea and fog.

猜你喜欢

尤金大雾奥尼尔
大雾帖(组诗)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烛光晚餐
莱阳市近35年大雾变化特征分析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每天努力一点点
大雾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一场完美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