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有利于维护文化安全

2015-12-08武茜韦玮

人间 2015年36期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

武茜 韦玮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有利于维护文化安全

武茜韦玮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030006)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深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和凝聚表达,是中国人民共同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基本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准则。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安全建设的实现过程中,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才能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获得全面性和持续性的思想保障,才能有利于保障传统文化优秀成果,进而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的维护愈来愈显示出其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观;文化;文化安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表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主要软件。文化安全是中国安全自身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是中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是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安全的灵魂;二是文化安全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是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此外,文化安全还意味着一国在保持其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手段扩大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维护支撑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保障。

美国制定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充分意识到“在与全球恐怖主义进行的战争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我们的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战。”中国如果忽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就很可能被其他国家的文化化解掉,那么,到时候文化战争中的失败者将是我们。文化安全不仅仅是压力,还是发展动力。文化安全是全球化事物产物,同时也是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它还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精神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1]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比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方式;文化拓展是重要的,比文化拓展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身份和文化拓展的方式。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总是建立在特定历史阶段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基础之上并居于主导、辐射全体又具有相对理想性的观念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在现阶段,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推动文化价值观念创新,实现先进文化发展质的飞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是我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选择,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占据主导和引领地位,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接受、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就必须努力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顺应文化安全背景,有利于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情况下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在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情况下澄清人们的思想困惑,冲破思想迷雾;有利于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的情况下进一步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社会发展日趋多元,社会矛盾也开始交错呈现。在思想层面,各种思潮不断碰撞和交锋,西方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等带有欺骗性和虚伪性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迷雾,对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思想上达成共识,破除思想上的迷雾,朝着正确的方向共同努力,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消除阻力,凝聚力量。

习近平曾在重要会议上提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为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的重大作用,需要精准把握它的根本性质,理论精髓,推进深读的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理想和精神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集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契合了公民道德遵循的回归,呼应了社会和谐的构建,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期盼。

在新世纪的国际化平台上,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重塑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形象。这一国际形象的塑造,同我们平衡地把握中国形象的现代性与本土性紧密相关——没有科技现代化就无法认同世界文明的进步,没有自身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就无从认同文明的本土主体。只有全民提升自己的文化价值,只有整个社会的良好的文化素质,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是无法阻挡的,中国形象的提升才是可持续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作者简介:武茜(1989-),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韦玮(1992-),女,汉族,北京人,硕士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90-01

猜你喜欢

文化安全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构建我国“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