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

2015-12-07赵素霞李忠鹏燕鹏飞ZHAOSuxiaLIZhongpengYANPengfei

物流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宜宾县物流生态

赵素霞,李忠鹏,燕鹏飞 ZHAO Su-xia ,LI Zhong-peng ,YAN Peng-fei

(1.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3.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1.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Chengdu 610031,China;2.Industri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engdu 610071,China;3.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实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村建设是实现一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农村的本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它以农民为核心,以农业及其衍生产业为基础,以整个农村为具体对象,遵循遵照“整体、协调、循环、共生”的原则,通过对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结构调整与功能整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目标。根据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政策要求,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通过对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的研究,探讨建设生态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后勤保障和动力支持。

1 生态农村建设和农村物流发展的关系

生态农村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现实条件下的生态农村建设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社会文化环境具有不同的建设内容。生态农村建设应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园区等生态产业建设为经济发展主导,引入生态工程技术,宣扬生态文明意识,实现安定祥和、生态文明的农村生活。根据日美等发达国家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生态农村建设离不开高度发达和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和保驾护航。

农村物流泛指农村地域上包涵有三次产业在内的有关对其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环节所涉及所有“物”空间位移的总称,从内涵和外延上讲,农村物流不同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它囊括了农村一切经济活动所涉及的物流职能。具体来讲,它既包括农村第一产业的农业物流,又包括农村的乡镇制造加工、建筑等第二产业所需要的物流活动,还涵盖了农村第三产业所需的物流服务活动。可以说,农村物流是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执行载体。

以生态农村建设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为指导,科学发展农村物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对待农村物流的整体布局,既要避免物流设施设备的无序规划而导致的重复建设,还要兼顾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更要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融为一体,以实现无缝对接。生态农村建设和农村物流的关系如图1所示。

通过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物流体系,缩短经济联系空间,有利于开展现代贸易,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等,进而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改进和革新,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最终形成新型和谐的生态农村。对此,生态农村建设对物流发展提出了一定要求:

(1)生产功能是其生态农村最基本的功能,是推动生态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农村与城市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基础。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一样,需要先进的设施设备、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高效的组织模式将农产品、农副产品及其它产品向内部和外界进行流通,取得经济回报,用于推动生态农村系统内的发展建设。

(2)生活功能即是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空间,农村物流要提供方便快捷、开放有序的物流服务,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满足生态农村居民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否则,低效无序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不仅会阻碍生态农村建设,更会成为社会物流的短板,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生态功能即是保障农村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非常巨大,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生态安全就没有国家的生态安全。农村物流系统在输送人类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物质的同时,也要维持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绿色环保”始终是农村物流发展的主旋律。

图1 生态农村建设和农村物流的关系

2 宜宾县生态农村建设的物流需求分析

宜宾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金沙江、岷江下游和长江上游“金三角”地区。全县幅员面积约3 000 平方公里,是宜宾市农业大县,农业和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全国天然油樟基地”和“百里特色水果长廊”之美誉;粮油、生猪、肉兔、林竹、蔬菜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具有“百里翠湖”越溪河省级旅游风景区,和誉为“西南半壁”的石城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古战场遗迹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新能源工业、机械电子制造、酒业、食品加工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宜宾县生态农村建设愿景是:以农民利益为首位,以安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为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美丽、富有人文生态气息的乡村环境。

2.1 宜宾县农村物流发展优势分析

宜宾县以建设生态农村为契机,农村物流发展优势显著。

(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宜宾县地处川渝滇黔的腹地,金沙江、岷江两江穿境而过,重庆港、乐山港、宜宾港、水富港、泸州港环绕四周,成贵高铁、连接周边各地市的高速公路、菜坝机场、五粮液机场等重大交通基建网日趋丰富。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将大力助推西南四省市的区域协同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最终促进长江上游川渝滇黔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2)商贸物流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宜宾县地处川滇交界处,两江两河流域岸线资源发达,柏溪镇、观音镇、蕨溪镇、横江镇、白花镇等区域中心均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县城镇和乡村商贸体系日趋完善。随着宜宾县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必将加强各类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快速流通,现代立体交通廊道的构筑必将支撑起发达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3)宜宾县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农副产品加工点多,深加工基地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以农产品供产销为中心的信息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极大推动电商服务业的加速增长。此外,教育和医疗资源在宜宾市各区县中优势明显,必将从根本上促进诸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2 宜宾县农村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宜宾县物流设施数量在不断增加,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然而农村物流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1)农村物流设施无序设置、重复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各级农贸市场总体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功能配套不够,市场间联系不紧密。一些市场存在地方保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从而导致物流设施的无序设置、重复建设严重,无法实现物流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建的物流中心功能分区不协调,影响了物流运作效率。

(2)农村物流需要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宜宾县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和莲藕、茶果等农产品的供给呈现季节性特征,其相关的物流需求时间也存在非均衡性,决定了宜宾县农村物流需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与此同时,农村物流服务对象涉及广大农户和城镇居民,物流需求规模小,需求分散、零碎,但因其同质性特征,可以通过协调社会整体资源,运用现代化组织管理方式,整合物流业务,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推动农村物流的集约化进程。此外,生态农村的物流流向(图2)同样决定了农村物流急需现代运输组织和信息技术,因为农用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农副特色产品的运输、储运条件相差较大,难以利用同样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运作,运输车辆返空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物流资源的很大浪费。

(3)物流基础平台建设明显不足。宜宾县铁路、公路建设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运输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尚未完全形成辐射范围广、运转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体系,更未建立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平台和物流基地。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设施设备缺乏,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信息服务不到位,导致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畅,产后损失较大。加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阻碍了生态农村的发展。因此,宜宾县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亟待加强与完善。

(4)商贸物流产业化程度低。宜宾县大多数商业网点仍以传统小型商业业态为主,规模小、档次低,大型综合超市、大中型专业店、各类高端品牌专业店、旅游特色店等比较匮乏,没有知名的大中型商业综合体,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缺乏。

(5)物流供给主体发育不全,高水平物流人才极度缺乏。宜宾县很多农林产品都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一些农副产品在运输和储存等物流过程亦有特殊的要求,这些特性需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和具有高水平的物流人才。据了解,宜宾县物流企业不足百家,企业现代化程度低,农村物流环节上的人才缺口颇为严重。二是物流主体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竞争力不强。

图2 生态农村物流流向

3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思路

农村物流作为生态农村建设的依托和保障,各国均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为发展农村物流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组织者,也是农村物流的主要组织者和运营者,他们利用组织的系统优势和拥有冷藏、加工、运输、信息网络等一体化、现代化的优势,将农产品集中统一销售。使农民获取了规模效益和成本效益。日本农协还直接参加或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等,同时建立自己的加工设施,不仅获取了农畜产品的附加价值,又能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日美两个组织的做法不仅推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还推动了农村物流的专业化,一方面节约了农民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物流效率。日美在农村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性和系统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1)物流中心选址临近产地;

(2)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合理;

(3)配送中心成为市场与零售商之间的中转站;

(4)电子平台的搭建是发展方向。

与发达国家相比,宜宾县物流发展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就是需求过于分散且网络节点设置不合理。针对宜宾县农村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加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应重点把握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物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主体这几个方面。首先,整合农村物流资源,以“三个三”工作思路搭建农村物流体系:(1)“三级架构”,即城乡物流园区、乡镇物流基地、村级物流点;(2)“三网融合”,即农村物流网、农村客运线网、农村邮政网点;(3)“三站合一”,即农村客运站、农村物流站、农村公路养护站。其次,重视信息化建设,构建农村物流信息网络。最后,开通物流班线,构建配送网络。

为此,本文在对县域农林生态产业生产布局及周边社会、经济环境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物流节点的合理布局,科学构建农村物流网络,而对农村乡镇物流基地的科学选址,则是本文研究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

4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决策

4.1 农村物流基地选址决策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选址决策指标的选取要遵循的原则,结合日、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从宜宾县乡镇农村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技术条件三大领域综合筛选,选取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特征、生态产业覆盖度、综合交通条件、用地可拓展条件、环境破坏度和运输成本等七个决策指标。其中,社会经济特征采用当地GDP 度量,产业覆盖度采用以备选方案为中心、20 公里为半径所覆盖的主要生态农业规模,环境破坏度的量化根据生态学专家综合打分给出。建立图3 的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决策指标体系。

根据宜宾县农林布局和生态产业规划,通过与当地政府的交流和意见反馈,和几位生态农学专家和产业经济学专家进行评选,初步产生了4 个备选地址,依次为:白花镇、观音镇、蕨溪镇和泥溪镇,分别用v1,v2,v3,v4表示,如图4 所示。现利用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对几个选址方案进行评选,以供有关部门参考选择。

图3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决策指标体系

图4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备选点分布图

4.2 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的格序决策过程

4.2.1 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方案指标评测矩阵

设农村物流基地选址决策方案数为m,决策指标数为n,农村物流基地选址决策方案指标评测矩阵为:

式中:pij为方案Gi相对指标Dj的评价值。

4.2.2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因决策指标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将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首先将选址方案评价指标进行归类整理,划分为正向指标集、负向指标集、适中型指标集,负向指标集包括环境破坏度(D6)、运输成本(D7),其余均为正向性指标;然后对正负向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方法参见文献[1],选址方案指标值经归一化处理后得到表1。

表1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方案指标值

4.2.3 权重的确定

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分为主观判断和客观分析,二者各有利弊,为避免失之偏颇,本文运用组合权重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综合运算,以下对总权重的确定过程予以详细阐述:

(1)客观离散度权的确定

λj)表示在第j 个评价指标下,所有评价方案的总离差即:

根据离差最大化确定权重的原理,评价指标的权重应该使所有评价指标的总离差最大,即使)最大。构造目标规划:

(2)主观重要度权的确定

将专家打分值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理,得到主观权向量为:

(3)总权重的合成

因考虑某项指标的总权重应与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关,定义总权重向量为:W=(w1,w2,…,wm),其中: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方案指标权重的确定中主观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客观权重及综合权重运用公式(5)和公式(6),并结合表1 中相关指标数据求得,评价体系整体权重见表2。

表2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方案评价指标权重值

4.2.4 决策矩阵的计算

运用公式(7),结合表1 和表2 中数据,经MTALAB 编程计算得系统决策矩阵,见表3。

表3 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方案决策矩阵

4.2.5 综合差异值的计算及方案排序

根据格序理论可得正负理想解分别为:

可得正负理想解间欧氏距离为:

则方案i 与正负理想解间欧氏距离为:

定义方案i 的综合差异值[2]为:

其中:q 为乐观系数(0<q<1),可由专家依据经验给出,依据方案贴近度Li(i=1,2,…,m)的大小,可对选址方案予以优劣排序。

结合表3,由公式(8)和公式(9)解得正负理想解后,代入公式(10)得正负理想解间欧氏距离0.107534。结合式(11)、(12)求得各方案与正负理想解间欧氏距离,为避免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折衷取乐观系数q 为0.5,代入式(13)计算各方案综合差异值,整体计算结果见表4。

基于综合差异值的计算结果,对宜宾县生态农村物流基地选址方案从优到差排序为方案4、方案2、方案1 和方案3,但方案4 与其它方案的优势并不是十分突出,这也和四个选址方案的区位交通、经济条件、产业结构相仿有关,不过这也恰恰论证了在选址条件十分接近而无法依据经验做出选择的情况下,格序决策方法所突显的优越性。

根据选址决策结果,建议在泥溪—古柏之间建设一座生态产业物流基地,抓住岷江经济带发展契机,高效衔接县域物流园区,提升整合传统物流通道,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成贵高铁、岷江航道、宜宾机场、五粮液机场等综合交通优势,构建“物流需求—物流商务平台—物流集团公司—物流子公司—物流资源—物流派送”的订单式一条龙无缝链接模式,提升物流技术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此外,通过农村物流“三个三”建设,加强农村物联网配套发展,搭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人才培育与引进,为宜宾县文、农、旅、加工、贸易五位一体的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支持。

5 结束语

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既然生态农村在空间上和生态城市遥相呼应,在时间上与生态城市同步发展和齐头并进,那么孤立地谈农村物流的发展显然是非常片面的,生态农村发展中的农村物流体系必须与城市物流体系一并纳入整个社会物流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中,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需实现“双管齐下、协同并进”的战略。

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应首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农村物流基地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范畴,实施城乡物流互动发展,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其次,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还要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农贸市场、农村超市网点、乡镇客运站点为依托,组建绿色运输车队、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初具规模的农村物流体系;第三,生态农村物流基地建设还要牢牢把握深化农村改革的时代机遇,以物流基地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鼓励城乡“联姻”,构建生产资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农户+加工企业+销售商+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最后,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对接农村资源,开拓农村市场,形成农贸产品的连锁经营业态,引导生态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壮大。总之,农村物流发展必须以城市为后盾,以县城为连接点,以农村乡镇各种经济组织为基础,多渠道开辟农村专业化、规模化、多样化、现代化的产业领域,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使生态农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

[1]李学工.转变农村物流经济发展方式的十大关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J].蔬菜,2014(9):1-4.

[2]尹石磊.现代农村生态物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吕玉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3):20-22.

[4]赵萌,等.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31-35.

[5]朱慧杰,等.系统论视角下生态农村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548-8549.

[6]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高鹏凌.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物流体系构建与规划[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郭耀煌.格序决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宜宾县物流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保健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宜宾县携手中国经济林协会共建油樟名县
宜宾县森林公安局解救一批画眉鸟类
宜宾县人民对肾结石的知晓率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