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外经验及其对皖北地区的启示

2015-12-06陈忠卫

关键词:皖北现代农业农产品

陈忠卫,张 琦



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外经验及其对皖北地区的启示

陈忠卫,张 琦*

(安徽财经大学 创业与企业成长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30)

从农业生产高科技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三大角度对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作出梳理,结合皖北地区农业结构转型实际,提出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与从业体制、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服务三农的专业合作社综合平台、引导和规范观光农业发展态势、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6条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现代农业是指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增加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物质投入,走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道路,协调工农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农业[1]。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障地区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更对保障工业原料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全局意义。皖北地区包括安徽省的阜阳、蚌埠、淮南、淮北、亳州、宿州六市,2012年末农业人口2533.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80.8%,农业资源丰富,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性课题。

一、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与趋势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农业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在农业生产中大量运用生物、信息、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设备;农业劳动者拥有较高的素质和技能;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自给的局限以及行政区划的界限;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完备。

(一)农业生产高科技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2]。19世纪末以来,美国通过大范围使用机械替代劳动的技术变革,劳动力得到大大节约。二战后,随着生物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美国又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基因农业等农业生产方式,许多特大型农场甚至采用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模式,加速了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3]。德国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在网上开设“虚拟市场”,建立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生产和供应网点等措施,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成长[4]。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世界上多数农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组建了农业科研机构以及科技推广队伍。法国形成了以国家农业研究院为主体、地方和私人农业科研机构为补充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构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工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全国立体农业技术发展和推广网络。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着力发展农业教育,受过职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均占总体的70%以上。美国农民的素质、学历普遍较高,大多接受过正规教育,不仅懂得田间栽培技术,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农机设备,还对农产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技巧有一定的认识。法国建立了相配套的农业教育体系,包括高、中、初三个层次。同时法国还规定,拥有继承权的农场子女只有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够获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资格。荷兰则实行免费教育制度,包括12年的基础教育和务农前职业教育,并规定农民在没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条件下无经营农场的资格。

(二)农产品流通网络化

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可以拓宽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也能满足消费者对生活新品质的追求,还可以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巴西走产加销、农工贸相结合的产业化、一体化农业发展道路:不仅生产咖啡豆,同时加工生产速溶咖啡;注重维护农民自主生产加工的权利,重点帮助其处理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5]。日本大力发展“第六产业”(1),提供补贴,支持农户自建农产品零售直销终端,支持农民建设使用自产原料的餐饮店,支持农民发展各种“农家乐”式的观光农业。此外,部分地区还坚持农业综合功能开发,发展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休闲度假园等新型业态,拓展农业的体验功能与经济功能。

发展各级各类专业合作社是当今世界各国在提高农产品流通网络化方面的普遍做法,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民由分散经营走向联合,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同加工企业、流通销售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农业经营一体化水平。例如,日本由下而上建立了基层、县级、全国三级农协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同时代表农民参与政府农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起到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纽带作用。法国在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采取合作社的形式,为农户提供整套的社会化服务[6];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大量的农工联合体,促进了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农业经营一体化水平。

政府的“有形之手”对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7]。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建立了完善、多层次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交易期货市场、批发市场、共同出售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集体零售市场等,从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供给到农产品销售几乎全由市场调节,政府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同时美国政府强调市场设施大型化、现代化以及流通平台建设,强调市场秩序的管理。荷兰政府着力打造农产品拍卖市场,规定农产品交易必须在拍卖市场进行。拍卖市场将农产品进行具体分类,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统一进行拍卖。

(三)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完善农业基础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外现代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全方位农业服务体系,以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水力、土地、资金、顾客、政策等资源。例如,荷兰为方便农产品进出口,建立了欧洲第一大海港——鹿特丹;通过发展合作社和合作银行,为农民提供从产前到产后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服务。法国构建了以政府资助、各级互助保险公司经营为特征的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负责保证农业保险机构的正常运行,各级互助保险公司则负责保险、再保险业务[6]。日本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的同时,通过推行实名制销售和完善农产品产地标识认证制度等措施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降低了农民收入[8]。为保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应对。法国结合本国实际,制定了多种具体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比如《硝酸盐指令》《地表水指令》《污水处理指令》等。此外,法国政府还与牧民签订了环保合同,极大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英国鼓励农场采取休耕制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林地生态功能建设,同时成立专门机构——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保护本地区生态环境。巴西虽开发历史较短,资源破坏较轻,但仍十分重视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了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措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普遍注重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相互促进,循环发展(如图1),可以把经验概括为:突出2个环节(生产、流通),打造1大平台(公共政策服务),实施11项工程,进而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

图1 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循环模型

二、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皖北平原不但是安徽的粮仓,也是全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基地。近年来,为了促进皖北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帮助该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专属的政策措施,开启了该地区农业历史的新篇章。

(一)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使得自给能力增强,但农产品流通体系不畅

《皖北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011年,安徽省农委在其提出的扶持皖北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措施中也指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设皖北粮仓。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皖北地区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自给能力增强。其中,阜阳粮食年产量连续6年突破百亿斤,实现了“八连增、十连丰”,再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淮南、宿州粮食产量实现“十年连增”;蚌埠、亳州和淮北2013年粮食产量分别为263.6万吨、447.4万吨、120.1万吨,分别增长0.9%、1.1%和0.9%。

但是,皖北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不甚完善,农产品购、销、运各环节运转与连接不畅。这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在种植前,农民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源、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获得丰富的市场信息,从而难以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决策;农产品在收获后,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销售对接服务较少,缺乏有效的电子商务平台。

(二)农民收入总量持续增加,但与皖江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近年来,皖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持续、大幅度提高。其中,2011到2013年淮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795.0元、7835.0元、8869.0元,蚌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615.0元、7674.0元、8741.0元,淮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313.0元、7286.0元、8240.0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到2013年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6232.0元、7161.0元、8098.0元)。皖北六市2011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也均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上或与平均水平持平。以2013年为例,淮南、蚌埠、淮北、宿州、亳州、阜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3.2%、13.9%、13.1%、14.1%、13.8%、14.2%,而全省平均水平为13.1%。但是,与皖江地区相比,皖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宿州、亳州、阜阳三市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571.0元、7456.0元、6965.0元,均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而皖江地区的马鞍山市和芜湖市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过万元大关,分别为12339元和10962元。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加上外出务工渠道顺畅,创业机会不断增多,皖北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创造财富的热情呈退化趋势。

(三)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但产业链延伸以及规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皖北地区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产业联合体数量、家庭农场数量等指标值不断上升。2013年阜阳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土地流转面积达353.0万亩,流转率42.0%,位居全省首位;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到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32家、家庭农场1317家,也走在了全省前列。与此同时,皖北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显现(如表1)。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近年来皖北地区绿色蔬菜和特色瓜果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家畜、家禽、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生产基地逐渐形成。阜阳市2013年蔬菜、瓜果产量分别为499.8万吨和66.2万吨,分别增长4.9%和1.9%。亳州市2013年中药产业继续获得发展,药材种植面积为54.5千公顷,比去年扩大2.3千公顷。

表1 皖北地区主要农产品布局

数据来源:由作者根据《皖北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整理而成。

但是,皖北地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该地区农产品大部分仍以原材料或初级加工品进入市场,农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不够,影响和制约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另外,皖北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龙头企业的规模仍较小,与农民利益的联结不够密切,企业联农户带基地的能力不强[9]。

(四)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但科技含量有限

皖北地区抓住国家扶持粮食主产区的机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等工作取得一系列进展。例如,2013年亳州市完成建设23.6万亩水利受益区、69.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9000亩耕地;加固改造129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0公里县乡公路。同时,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服务格局。例如,近年来淮北市大力建设科技推广体系,开展农技入户活动,每年引进30个以上示范新品种,良种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农作物。此外,皖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提高。2013年,皖北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266.0万千瓦,占据全省的半壁以上江山,比重为53.2%,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率为3.7%;六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均有所增加,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北、淮南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分别为805.0万千瓦、796.8万千瓦、690.1万千瓦、524.4万千瓦、268.4万千瓦、181.3万千瓦,分别增长2.3%、4.7%、4.3%、4.0%、4.4%、1.5%,其中,宿州市位居皖北地区首位。

但是,皖北地区农业科技含量有限。皖北地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已将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等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但应用的规模有限、深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完善的信息网络设备,相对落后的服务手段对农技推广造成了负面影响。农业科技含量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是缺乏高素质农业劳动者。皖北地区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技术能力不强,从事生产活动多依靠经验而不是知识,农村劳动力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对发展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安徽省人民政府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十分重视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均把其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考虑范围之内。同时,各级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皖北发展现代农业,如省农委出台的《2011年加快皖北三市七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阜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但是,一些针对皖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执行难,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在县和乡镇两级政府官员心中,发展现代农业仍存在“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难言之隐[10]。结合国外经验,我们认为,未来应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走高科技化、网络化、可持续化道路。

(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皖北地区应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院共同发挥作用的面向市场的教育、科研、试验、咨询和推广服务体系。具体来说,皖北地区应鼓励私立研究机构的发展,建立农民技术协会,加大农技的推广普及力度;引导并扶持有实力的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化组织应用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节水技术等现代科技,发展精准农业、基因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开设“虚拟市场”,建立农产品生产和技术供应网站,建立皖北农业信息网;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挑选农业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热线专家组,利用农技“110”、网络医院等形式,提供在线咨询,普及农业技术;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技术引进、实验、推广、培训等环节的责任主体。

(二)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与从业体制

首先,皖北地区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皖北地区应建立农业专门院校以及专业化培训中心,普及大学教育,普及农学、信息学、管理学和机械学等知识与技能。再次,各地可以组织专家、学者,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发挥“田间教室”这一特殊课堂的作用,由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开展菜单式培训。最后,各地应实行职业证书制度,对青壮年农村劳动者的从业资格作出规定。青壮年农村劳动者必须通过相关教育培训评估,获得相应证书,以此作为凭证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对于无证人员,政府或行业协会有必要为其提供获得相关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其知识与技能。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

在产前环节,皖北地区应建立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帮助农民及时获得与市场需求有关的信息,避免盲目生产的出现;健全农业生产原材料、设备市场,保证农民能够获得优质种子、幼崽,能够获得优质的化肥,能够获得价格合理的农业生产设备。在产中环节,政府应大力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依托现有优势农产品,打造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把现有的原料基地建设成食品加工基地(如打造淮北、阜阳畜禽养殖与加工基地)。在产后环节,皖北地区应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进一步建设阜阳、宿州粮食物流节点;建立多层次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批发市场、共同出售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集体零售市场、拍卖市场,并制定相应行政法规,保障市场的有效运行;注意运用信息技术,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农产品流通形式多样化。

(四)打造服务三农的专业合作社综合平台

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合作社具有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城乡、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皖北地区应进一步自上而下地完善多种类多层次的专业合作社,如生产资料合作社、信贷合作社等,加快建成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竭力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与综合平台;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出租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壮大农业生产组织规模,提高竞争实力。此外,皖北地区还应建立各地市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企业家联谊会,代表农民参与政府农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总结怀远龙亢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依托各类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建设2到3家现代大型农场。

(五)引导和规范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发展观光农业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单一经济功能,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一条有效途径。皖北地区应坚持对农业综合功能的开发,让农业与餐饮业、旅游业相结合,重点拓展田园观光、劳动体验、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等功能,发展农业采摘园、观光园、休闲度假园、渔家乐、农家乐等新型业态;改变观光农业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现状,建立合作经营组织,共同开发利用地区内的农业资源,统一规划市场,建立观光农业基地;将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对道路建设、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在改善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农舍的同时,建立现代化新型农舍,建设好农村交通、水电、食宿、娱乐等基础设施,为观光农业基地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同时,各地政府应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以及客源市场状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观光农业,防止“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乱象,避免同质化。

(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皖北地区应当遏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开发模式,突出保护本地区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自然资源。首先,政府应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宣扬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政府应鼓励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学产品和农药的使用,增加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高效、无污染的农产品。再次,政府应给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农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例如提供更广的融资渠道、降低其贷款利息。最后,政府可以与农民签订环保合同,通过法律手段保障环境保护的真实性、有效性,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注释:

(1)“第六产业”这一概念由今村奈良臣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是指将第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后所形成的综合产业。发展“第六产业”的目的是打造现代农业完整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卢良恕. 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J].中国工程科学,2008,(2): 4-6.

[2]Kershen D L. The contested vision for agriculture's future:Sustainable intensive agriculture and agroecology[J]. Creighton Law Review, 2013, 46(4): 591-618.

[3]许开录.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与模式[J].生产力研究,2009 ,(1): 51-53.

[4]李蓉丽.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 28(5): 594-596.

[5]杨瑞珍.巴西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 (5): 76-79.

[6]张珂垒,蒋和平.法国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体系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8 ,(12): 50-54.

[7]Hardeman E,Jochemsen H. Are there ideological aspect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Environmental Ethics, 2012,25(5):657-674.

[8]Sangha K K. Moder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analysis of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mpacts of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sector,Punjab, India - A review[J]. 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4,48(5): 331-341.

[9]汪正宏,庄道元.皖北地区农业发展的 SWOT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33(1): 9-11.

[10]毛铖.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五重现实困 境—— 对湖北十多个县市的实地调查[J].江淮论坛, 2014,(5): 14-19.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Northern Anhui

ZHANG Qi, CHEN Zhong-wei

(The Institut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Anhui)

Based on the review of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about high-tech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network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fter analysing the fact about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Northern Anhui,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suggestions including innovating the system about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s, extend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building a synthetic platform constituted b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order to serve agriculture,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rthern Anhui;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l experience

F303.3

A

1004-4310(2015)04-0006-06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02

2015-03-24

陈忠卫(1968-),男,汉族,浙江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创业与企业成长、产业经济;张琦(1991-),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业与企业成长、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皖北现代农业农产品
摄影·美好安徽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