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建设法治中国积极献计出力

2015-12-06郭层城

团结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协商依法治国

◎郭层城

为建设法治中国积极献计出力

◎郭层城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勾画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划清了我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界线。全会精神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目标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贯穿的一条红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治国理政进入法治化新境界。革弊立新需要依法行政,激浊扬清重在法治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既要适应时代进步的趋势,又要适应中国社会的历史特征和现实需要,确保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充分发挥政协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开展立法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速推进,立法协商将成为人民政协直接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形式。不论是政府还是人大提出立法动议,还是重要法律的修订完善也都可拿到政协或者召集党外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协商。针对立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部门化倾向,在条件成熟时,人大、政府法制办和立法项目起草部门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如交给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由其组织专业界别的政协委员来开展立法项目的起草或者联合起草,以防止和消除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化倾向以及争权诿责的现象。为增加立法协商的针对性,政协可建立若干个委员立法协商小组,根据当年立法计划项目的内容和性质,把任务分到相应的小组。政协每年可选择若干个当年有协商内容的立法项目,组织政协委员就立法协商的效果开展调研,了解和评估协商意见的质量,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增强政协委员参与协商的责任心,以更加有效地开展立法协商工作。同时,还应将调研成果反馈给人大有关部门,

听取人大等立法部门对调研成果的采信情况。有关法律提交人大表决前,应当先同政协协商并征求意见,予协商于决策之前,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推进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立法的科学化,进而提高立法的质量。

民主党派应积极参与立法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和代表的是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其不仅具有多领域人才荟萃的特点,尤其在某些领域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研判能力。参与立法协商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重要职责。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应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积极为执政党的法治决策建言,为法治实施中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献策;作为政协的参加单位,可以在政协以本党派名义就立法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民主党派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可以参与人大、政协组织的相关方面和内容的立法协商;民主党派成员作为专家学者或社会公众,也可以受邀参与各方面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立法协商。同时,应履行好民主监督的职能,关注法制实施和党内法规执行中的问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主党派参与立法协商后形成的共识性意见和建议,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可以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特别是政治共识的形成有利于既定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法律的权威。

切实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律只有不依附和讨好金钱、权势,才能保证其公正。在现代法治社会,能否保持司法独立公正,对于维护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至关重要。当前,影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违法干预司法的记录、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就是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重要措施。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改进工作,优化司法职权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不仅需要司法机关作出积极努力,同时也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全社会乃至每个公民,以积极、理性的行动,为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司法权力依法独立行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依法治国就是要实现法治不以领导的意志转移为转移,不以领导的更替而更替。我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人治的影响还很大,因此,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从上到下的、普及全民的法治教育。法律不能只是纸上的条文,而要写在公民的心中,使法治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只有加强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从基础着手,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汇聚强大正能量,才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民主党派也要更多地配合党和政府做好普法宣传工作,用特殊身份和影响力,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大政方针政策渗透到各个层面,引导广大老百姓树立依法治国的信心,相信法律的公正。教育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准则,践行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明,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推动全民、全社会自觉遵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

(郭层城,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责编 卢淼)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协商依法治国
Multi-Agent协商中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民主党派大调研8 大主题折射中央最关注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同声遂相应 同心自相知——忆与民主党派同志在合作共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