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写作中显性纠错与隐性纠错有效性对比研究

2015-12-05王善江伍晓苏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错误率显性隐性

王善江,伍晓苏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大学英语写作中显性纠错与隐性纠错有效性对比研究

王善江,伍晓苏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本文以大连大学10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两种纠错方式,即显性纠错与隐性纠错,就其四次作文出现的错误率和错误种类进行反馈。本研究旨在探究对于作文中不同类型的错误,哪种纠错方式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大学英语写作;显性纠错;隐性纠错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修订本,简称《新大纲》)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各行业日益与国际接轨,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就要求其学习者掌握其应用的准确性与得体性。英语写作考察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是多样性的,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纠正这些错误来帮助学习者习得正确的语言规范。Ayoun(2001)将错误纠正方式划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性纠错,一类是隐性纠错。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近十年对显性纠错与隐性纠错对比研究逐渐重视起来。Ferris于2002年出版的Treatment of Error in Second Language Student Writing一书指出直接纠错(即显性纠错。不仅指明错误,而且提供正确形式)比其他间接纠错(即隐性纠错,用下划线或代码指出错误位置)更能促使学生正确地修改作文。Ferris以长期或短期来比较隐性纠错与显性纠错的有效性,但是对于错误发生的类型并没有明确界定。

国 外 学 者Corder、 Allwright、 Hendrickson、Bailey、Chaudon和Ellis对于隐性纠错大力支持,却忽略了显性纠错的优点。推崇显性纠错的Chandler对于隐性纠错并没有分析研究[2]。1993年,Carroll和Swain以100个西班牙的英语学习者为实验对象,就学习者对于与格交替(注:与格,即拉丁语和德语等语言中名词的特殊形式,表示这个名词是某个动词的间接宾语)的习得做研究,实验对象被分为两组,一组实行显性纠错,一组实行隐性纠错。实验结果表明,显性纠错组的效率高于隐性纠错组。2001年,Kim和Mathes重新做了Carroll和Swain的实验,依然就与格交替的习得,对20个韩国的英语学习者分组实验,然而实验结果并没有发现两组的明显差异。

国内对显性纠错、隐性纠错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近十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完善发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通过如何纠错来提高英语学习者成绩才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国内学者,如张雪梅、戴炜栋等近年逐渐关注了纠错,但是对于纠错方式,即显性纠错和隐性纠错的有效性对比研究并不多[3]。张繁针对大学英语作文中的纠错采取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两种研究方法,以江汉大学5名教师以及江汉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认为纠错是有必要的,纠错研究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了解学生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4]。黄平平就隐性和显性纠错反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交替的影响作了实证研究。实验以28名淮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语法判断测试和与格交替判断测试。结果表明,显性反馈在学生对目标语结构的习得上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隐性反馈对此种习得并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显性反馈效果比隐性反馈效果更明显[5]。

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实证研究方式,对两种纠错方式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五个层面,分析两种纠错方式各自的效率。

表1 本文的错误分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有两个研究问题。其一,对于大学生写作而言,教师纠错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否有效?其二,对于语法的五个层面而言,两种纠错方式哪种更有效率?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连大学1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均为B)。受试者均未参加CET4考试或考前培训。(三)研究步骤

本文将实验研究设计为前测和中测两大部分。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该实验维持一个学期。在实验前,先对100位受试者随机分组,每组50人,依据两组学生分班时的英语成绩,进行T检验,即相似性分析。分析结果证明两组的相似性程度接近,符合实验要求,才可以继续该实验。

实验前测。该测试在正式实验前进行。测试题为2011年6月的CET4的作文题。为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该题选用日常生活中的熟悉话题Online Shopping。题目难度适中,受试者在30分钟以内完成。测试前不给受试者任何准备。

实验中测。在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对控制组实行显性纠错的批改方式,即不仅指明错误,而且提供正确形式;对实验组实行隐性纠错的批改方式,即用下划线或代码指出错误位置,不提供正确形式。为了保证该实验更加有效,对于实验组,学生不能确定正确语言形式时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对于比较难的语法点,教师则在课堂上进行点评。控制组的学生则被要求仔细阅读老师指出的错误即可,如对修改地方有疑问,也可以单独发问。两组中每一位学生必须完成另外3篇作文,3篇作文的题目来自于2010-2012年CET4的作文题。

最后,以每次作文错误发生频率以及错误类型为依据,对每一次实验进行图表分析,再进行综合对比。

(四)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2010-2011年的四篇CET4的作文题。根据CET4考试要求,受试者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150字的作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前,会给出一篇范文作为参考,并且强调作文基本要求,即作文要求切题,表达清楚、条理清晰,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无语言错误。

(五)错误分类

对于学习者错误的描述,涉及到学习者的异质性话语,以及这些话语在目标语中的重构。因此,这就要求关注学习者话语的表面特性(在这个阶段,不去识别错误的来源)。

Duskova(1969)将错误类型分为词汇错误、词素错误、句法错误、词序错误,并作了相关实验。她在50位母语为捷克语的英语学习者中,发现了1007个的错误。最为常见的是冠词错误(260个),其次是词汇错误(233个)和词素错误(180个)。相比之下,句法错误只有54个,词序错误31个。

Dulay(1982)等将错误类型概括为不完整句、成分冗余、形式错误和语序错误。不完整句,即缺乏一个完整句子必备的构成要素;成分冗余,即句子中出现重复和多余成分;形式错误,特指词素或结构的形式错误;语序错误,即词素或短语在句子中的位置错误。这两种错误类型划分不能直接用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因此,本文综合大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错误,对基本错误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以便实证研究的开展。如表一所示: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表二是用SPSS软件对两组成员原始分班成绩的差异性检验。第一个sig值大于0.05,表明两样本方差是齐性的,第二个sig值大于0.05,样本平均数没有差异。即证明了两组成员的基本英语水平相当。在受试者基本英语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这为之后的前测和中测提供了保障。

图1 前测实验结果

表2 独立样本检验

根据前测结果,可以看出,短语和句子错误率在学生习作中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词错误率和语篇错误率,词素错误率最少。图二后三次(中测)实验结果

图2 前测实验结果

图二描述了两组学生、三次作文的错误率,直观地显示了每次作文的总错误率、词素错误率、词错误率、短语错误率、句子错误率以及语篇错误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评阅学生作文,无论是显性纠错还是隐性纠错都是有效的;纠错方式的选择是为了用更短的时间,有效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通过三次作文的评阅反馈,两组成员的作文总错误率都有所下降,这表明教师纠错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方面是有效果的。总体来看,每一次评阅都比上一次的错误率减少。

在词、短语层面,教师采用显性纠错的批改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词素、语篇层面,隐性纠错效果更好,即教师一旦指出错误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学生自己也有能力自觉修正,有利于下次规避类似的错误;在句子层面,隐性纠错在前两次实验中收效更好,然而在最后一次作文中,显性纠错效果更好,这可能是由于纠错方式的效度比较还要看试验实施的时间长短,某些纠错方式在短期内收效甚好,但是长期来看,可能并不好。

五、结语

本研究结果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纠错方式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对今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只持续了一个学期,如果时间拉长,结果是否会有不同?其次,本文对于错误类型划分仅仅是一次探索与尝试,国内尚无对作文错误分类进行明确划分,因此,文中的分类可能会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另外,本实验研究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特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至于英语专业学生或英语基础更好的学生,实验结果是否有所不同,本实验未能涉及。因此,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哪种纠错方式更有效,还需要今后研究者的不断探索。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Chandler,J.The efficacy of various kinds of error feedback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L2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3,(12):267-296.

[3]张雪梅,戴炜栋.反馈、二语习得、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2).

[4]张繁.大学英语作文纠错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黄平平.隐性和显性纠错反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交替习得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3.

A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Writing Error Correction Of the College English

WANG Shan-jiang,WU Xiao-su
(College of English,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is paper takes one hundred non-English majors in Dalian University as subjects.Two kinds of error correction,explicit error correction and implicit error correction,are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The subjects are to complete four compositions before giving feedbacks on the rates and types of their errors.The paper discusses which error correc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different error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competence.

College English Writing;Implicit Error Correction;Explicit Error Correction

H319

A

1008-2395(2015)04-0113-04

2015-03-25

王善江(1970-),男,大连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伍晓苏(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错误率显性隐性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小学生分数计算高错误率成因及对策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正视错误,寻求策略
解析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单词抄写作业错误原因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