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的因素之探析①

2015-12-05张尧良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6期
关键词:选材足球运动教练员

张尧良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41)

影响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的因素之探析①

张尧良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41)

世界足球强国的经验证明,高校是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校园足球热潮席卷全国,高校足球运动发展成为校园足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优秀的高校足球运动员是高校体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包括高校中足球运动员的选材机制、训练情况、学习成绩情况、未来个人发展情况,教练员的训练理念、训练水平等一些列内容,试图梳理高校足球运动员在培养方式上的发展轨迹,系统全面的对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对策。

高校 足球运动员 培养方式

2015年3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此方案共有50条改革措施,其中校园足球在整个方案中被提到“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增强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校园足球被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全社会开始关注校园足球,大学生作为引领社会时代发展的先驱力量,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地广泛,在高校中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有可能就会出现在顶级联赛的比赛当中,正确解决高校足球运动员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因素,使高校足球运动员更系统地、科学地发展有利于推动校园足球建设。

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影响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的因素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体育教师网站、中国教育部官方网址等网上相关文章,对关于高校足球运动员各个方面进行资料手机并整理,了解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方式,为该研究提高可靠的,切实的理论依据。

2.2访谈法

通过与从事多年高校足球研究的专家,高校在职足球专业体育教师,高校足球运动员进行访谈,了解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该文提高坚实的参考依据。

2.3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对得到的信息进行研究,谈归纳总结出具体问题并加以分析,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方案,总结出该研究的观点。

3 结果与分析

3.1高校足球运动员的选材机制及训练情况

运动员选材是高校足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每个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纳新选材,而选材机制直接关系到高校足球事业后备力量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但是目前对运动员选材机制发现其中存在很大的问题,选材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有些选材只是凭借经验,这种选拔机制存在的漏洞很大。笔者在多年的高校足球训练中发现,盲目的追求运动员过往的运动成绩及对其基本功的考核是目前选材的重点,而忽略了运动员潜在的足球意识。应把运动员选材变得更为科学化,加大科学仪器和设备的投入,以科学化的选材方法选拔优秀的运动员,为高校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力量的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选材的过程中应统一运动员评价标准,从身体素质、体能、技术、战术、意识等多方面来考核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运动员选材的公平性。

3.2高校足球运动员学习情况及个人发展情况

目前,高校足球队训练时间一般在每周8~12 h之间,远远不能达到训练的需要,足球运动员和普通学生相比,由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因此,高校足球运动员往往在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甚至存在着各科成绩不及格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学习的好坏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来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大多在上大学前就经历过足球训练,有些中学教练不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以运动成绩为宗旨。导致对于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以训练和比赛为借口逃避学习。由此而引起的学训矛盾不可忽视,而学校教务部门和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学训矛盾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改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加强文化素质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需融入到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在注重学生训练比赛成绩的同时,教练员一定不能放松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保证训练水平和文化素质共同发展。要采取各种宣传、教育、引导的方式提高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产生学习动机。结合学校教务部门出台一些政策,例如:“运动员加分、免试管理办法、运动员管理奖惩制度”等,免修一些次要学科,使运动员的学习精力减轻,弱化学与训之间的矛盾。

3.3高校足球教练员训练理念及训练水平

高校足球教练员基本上都由高校在职教师担任,年龄在28~45岁,最低学历为本科,最高学历为硕士,职称以讲师居多,少数助教、副教授和教授。均受过正规的专业素质教育,具备较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专业运动队的实践经验,自身水平受到极大的局限性。作为足球运动员各项技战术的传授者,自身的执教水平和综合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足球事业的发展。运动员选拔和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执教理念、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然而由于大多数高校足球教练员并非专业运动队出身,训练方法多为在学校学来的书本知识,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许多教练员还存在着科研水平不足、执教水平有限、大纲执行情况不佳、缺少相应岗位培训、选材方法模糊等问题,因此,定期进行教练员岗位培训,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制定相应的教练员考核系统,督促教练员不断地提高科研、执教、选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其综合实力,为其对运动员的训练和引导奠定基础。笔者经过多年的足球训练带队经验发现,很大一部分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并没有依据大纲执行,这违背了运动员培养的宗旨。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对教练员的教学计划、内容严格把关,定期对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完善,保证训练有序进行。

3.4高校足球运动员训练经费及训练硬件条件

良好的训练条件是运动员培养和训练水平提高的根本。目前高校足球运动训练条件并不理想,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改善目前的不完善的训练条件。大部分高校的足球场设施较为陈旧,甚至某些高校连一片标准的足球场都没有,队员训练都是在沙地或土地上进行,训练用具则更为紧缺,高校的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改善足球硬件设施亟待解决。高校足球运动队训练经费来源主要来自学校和政府拨款,数量有限、来源面窄。所以,主管部门应主动扩大资金渠道,努力扩充训练经费,拓宽经费来源,联合社会资源,建设学校与社会资源的良性机制,加强经费投入,来保证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排除训练后顾之忧,提高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于训练的满意度和热情,能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训练和比赛之中。

4 结语

随着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推动,重视对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发展足球运动已经成为整个足球改革板块中的重要环节,高校足球运动员有着具有着文化素质高的特有的优势,这些优势在教育、人文和科技等方面都可以体现。适合将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但目前高校足球运动员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运动员的选材及训练,学与训的矛盾都亟待解决。教练员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加大对高校足球的资金投入。遵循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创新出新的培养方式,从而实现校园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王崇喜.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张庆春,张建哲,刘文娟.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缺陷解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58-61.

[3]任林峰.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66-267.

[4]张国庆.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4):20-21.

[5]李建军,周生灵.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和制约因素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4):57.

G807.4

A

2095-2813(2015)12(c)-015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155

张尧良(1984,1—),男,汉,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选材足球运动教练员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