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破解路径①

2015-12-04段富贵冯文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产业化体育产业市场经济

段富贵 冯文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破解路径①

段富贵冯文昌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随之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提倡全民强身健体的社会大背景下,结合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也将步入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但是作为新兴产业,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市场运作环境不够成熟、资本运作不充足市场经济观念落后、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困境。基于此种情况,必须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破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该文将对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探索其解决困境的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困境对策

①基金项目:焦作市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500022。

冯文昌(1968—),男,汉,河南延津县人,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太极(拳)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必然。将高校体育产业化,既符合我国体育事业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具有深远影响,我国已经开始逐步探索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式。但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很多问题,了解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情况,分析探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探索解决困境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良好发展。

1 高校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况

1.1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

所谓体育产业,即是指不断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而将与体育相关的产品流入到生产、消费和服务的一种产业类别。高校体育产业,就是将体育产业发展到高校当中去,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进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体育产业化势在必行,它不仅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产出,让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产生观念上的改变,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动力,并且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1.2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

高校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两大特征:一是非完全盈利性。既是产业,就应当按照价值规律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应当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同,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又要结合高校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化不同与其它体育市场,它并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1]二是非主流经营性。受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必须首先保证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占用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不能占用学生正常的学习课程,应当利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设施、场地,在教师和学生业余的时间,进行高校体育产业的运行和发展。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非主流经营性”的特点。

1.3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

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备基本完善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解和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高校教育的发展不断进步。高等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一环,“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国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力度是非常大的,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和校园建设的补贴也很大,同时,高等教育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它有其市场性,在各种竞争下,高校的各种设施和场地建设是相对完善的。合理的对高校内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如:健身器材、游泳馆、球场等,进行对外开放,促进有体育需求的人进行消费,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良好发展。二是拥有较高素质的复合人才。许多具有体育特长的人才都会选择高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高校拥有各个方面专业的体育人才和大学生群体。人永远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高素质的人群为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优势。高校在各个体育方面都拥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教师。他们是体育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实际践行者和创造者。研发新的体育技术和设施,研究先进的专业理论概念和方法。他们能够将体育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地转换为市场生产力,推动高校体育事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2]三是相对稳定的消费人群。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消费群体是比较固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体育消费的观念并且不断地进行体育消费。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是具备非常大的潜力的。高校本身就拥有一大批消费群体,如收入稳定的教师和喜爱运动的学生。同时,高校周边有非常大的群众基础,随着人们自身体育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些人群也会经常对高校体育产业进行消费。

2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2.1运作环境不成熟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产业化运行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其市场运作环境并不够成熟。大多数高校的体育产业化发展只进行了尝试性的运作,其消费群体也只局限于在校的教师和学生,及周边的部分市民,这就不能让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融入市场经济的调解中。政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解杠杆,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出台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稳定政策,其消费群体也相对单一,这种运作环境的不成熟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3]

2.2资本运作不充足

商业赞助可以良好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高校的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受到很大的局限,并没有完全交给市场规律进行调节,由于高校体育产业的非完全

盈利性的特点,各种商家考虑到经济效益等问题,加上政府没有进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的注入,高校本身所含有的有形资产,如: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等,和无形资产,如:体育精神、校园文化等,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3市场经济观念落后

“无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邓小平语。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校仍然停留在完全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不能将高校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充分的加以利用。保证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动摇,与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并不矛盾。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种有利资源,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快速发展。[4]

2.4政策支持不到位

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放宽政府调节力度,给市场运行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就可以放任不管了。市场的自由快速发展是必须的,但政府对制度的改善和政策的制定同样必不可少。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当前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无法对其进行完善的调节,政府应该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指导高校体育产业能够快速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下。政府的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5]

3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探究

3.1树立现代化体育产业理念

不论是高校管理人员还是教师、普通工作人员及学生等,都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的体育产业发展理念,强化市场意识与观念。充分运用资助、付费、联办以及共享等方式,拓展获取资金支持的范围与途径,以此弥补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等问题。另外,高校要最大程度的减少行政性干预,明确体育产业资产的运营权、处理权与收益权等,杜绝重复管理的现象,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部门,坚持独立自主的运作方式,树立以教育为核心、以经营为辅助的体育产业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的市场服务观念与意识,最优化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走广范围、多形式以及多渠道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3.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市场经济运行几十年来,其机制已经较为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运行要充分融入到市场经济机制的环境中,在保证高校仍然以教育为根本目的的前提下,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无论是高校所在的地方政府、高校的领导教师还是高校的学生和周边群众,都应该及时改变原有的观念,学习树立产业化的意识,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如: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划项目之中,给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举办高水平的竞赛运动,提高其知名度,扩大消费群体,并且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充足的资金;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市场资源,并建立长效机制。但是在对高校体育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当规范经营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产业结构,保证高校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教育下一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6]

3.3改善体育产业运作环境

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体育产业的消费热情越来越高,市场环境下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面对机遇,高校应当及时转变观念,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制定发展体育产业的相关计划,解决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让高校体育产业化良性发展。高校应当改善自身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当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市民应当为高校体育产业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努力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快速有效的发展。[7]

3.4创新体育产业发展项目

在国家提倡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好的体育竞技项目和体育产品能够吸引广大的消费群体。高校在进行体育产业化改革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符合高校体育产业特点的项目。如利用自身具备的设施、场地和教师资源,发展相关的体育培训辅导项目,吸收消费群体。与企业合作,研发高科技体育产品,或者推出与体育相关的周边产品,投入市场,带来经济效益。大力开展周边市民的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消费人群,提升高校自身的知名度。

3.5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

扩大体育产业的人才供应,以及提升体育产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推动体育产业市场向前发展的关键基础。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以来,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前进,规模也大大扩展。这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高校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化的体育人才,持续提升体育产业的管理与运作水平。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设置相关体育专业,培育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高校中的丰富资源,促进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程度,创新体育产业的形式、管理等,强化体育人才的复合性与综合性。同时,高校还要注意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与锻炼,为其提供校外实习机会,或者鼓励其多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相关比赛与活动等,巩固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实践经验,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专业、成熟的人才,提升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高校体育产业化也必将逐步走向正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帮助,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为国家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同时也响应了全民强身健体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娄德玉,商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29-31.

[3]任保国.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J].体育科学,2004(7).

[4]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程文广,乔永利.我国体育院校开发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23-25.

[6]胡启良.新时期湖北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困境与经济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51-52,54.

[7]任保国,李桂林.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37-40.

[8]王明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存在问题、潜在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20-23.

作者简介:段富贵(1977—),男,汉,河南兰考县人,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太极(拳)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b)-0007-02

猜你喜欢

产业化体育产业市场经济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产业之篮球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