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分析*

2015-12-02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9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纯收入边际

■ 马 会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题为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 “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题为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 “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连续12年以中央 “一号文件形式”来强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阶段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而 “三农”问题,说到底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消费问题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 “农民富天下富,农民安天下安”,农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是 “农民富”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实现 “农民安”的最关键措施,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实现农民消费能力可持续提升是破解 “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城镇化水平、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全面实现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演变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近40年,从绝对量上来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绝大多数年份里是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的,但不是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时快时慢,呈现出阶段式波动上升特点。如果以增长速度作为分段标准,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第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水涨船高”,有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基础,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在这个阶段也增速突出。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6.1元,198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73.8元,6年间增长了2.36倍,每年的增速都在10%以上,1980年更是高达20.59%,是这一阶段增长最快的一年。在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由1978年的2.68倍逐步减小到2.04倍。同时,农村居民消费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除食物消费支出外,其他商品支出快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0.68快速下降到1985年的0.59,下降了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由绝对贫困状态提高到温饱水平,这是一种质变。

第二阶段:1985-1993年,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第一个低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明显回落。198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17.4元,199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69.7元,8年间增长了2.43倍,平均每年的增速是12.26%,上一阶段为15.42%,1990年的增速仅为6.0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一阶段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更低。这一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开始超过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由1985年的2.12倍逐步拉大到2.74倍。同时,农村居民消费质量也没有明显改善,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85年是0.58,1990年更是提高到0.59,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停留在温饱水平。

第三阶段:1994-1996年,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第二个高速增长时期。199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16.8元,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72.1元,两年间增长了1.55倍,每年的名义增速都超过了20%,平均每年的增速是26.98%,1994年的增速更是高达32.10%,为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也很快,但是略低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速,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1994年是2.80倍,1995年是2.70倍,1996年2.49倍。同时,农村居民消费质量也没有明显变化,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上一阶段基本持平,1994年和1995年都是0.59, 1996年下降到0.56,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停留在温饱水平。

第四阶段:1997-2003年,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第二个低速增长时期。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617.2元,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43.3元,6年间增长了1.20倍,每年的增速都不到6%,平均每年的增速仅为3.12%,1998年的增速不升反降,低至-1.66%,为历史最低水平。1999年情况也没有好转,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继续下跌,环比增速为-0.99%。这一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也不快,6年里增长了1.56倍,但平均每年的增速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为7.56%,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因此拉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1997年是2.59倍增至2003年是3.35倍。但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97年的0.55降至2003年的0.46,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由温饱状态提高到小康水平。

第五阶段:2004年至今,这是农村居民消费第三个高速增长时期。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84.7元,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625.5元,9年间增长了3.03倍,基本上每年的增速都超过10% (2009年为9.09%,2010年为9.72%),平均每年的增速为13.09%,2011年高达19.15%,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速。这一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慢于农村居民,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速为1 0.73%,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因此明显降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2004年是3.29倍,2013年是2.72倍,为1998年以来最低值。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4年的0.47降至2012年的0.39,首次低于0.40,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由小康状态提高到富裕水平。

图1 1978-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率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额渐年上升,但这种上升是低水平的、不稳定的增长,不稳定从 (图1)可以清晰看出;低水平体现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上。如 (表1)所示,1984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为2.04,2013年这个比值不仅没下降,反而上升了。所以,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下降的,如何提升,这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可以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在其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农村居民增加的消费支出与增加的人均纯收入的比率。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可以写为:

表1 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对比

其中,APC代表的是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MPC代表的是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C代表的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金额,Y代表的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ΔC代表的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金额,ΔY代表的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金额。

表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基本符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变化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都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稳中有降,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明显。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来看,1978年为0.87,1984年为0.77;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79年为0.69, 1984年为0.56。但从城镇居民消费来看,变化不大,1978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91,1984年为0.86;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79年为0.61,1984年也为0.61。这一阶段,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村居民,其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84年的355.3元,6年间提高了2.66倍,年均增长率为17.73%,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84年的652.1元,6年间仅仅提高了1.90倍,年均增长率为11.43%。人均纯收入的快速提高使得农村居民在满足其基本生存消费支出外,可以拿出更多收入用于储蓄。同时也要看到,这一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高速增长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农村主权、价格等经营体制根本性改革所致,因而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阶段:1985-1993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没有明显趋势性变化。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来看,1985年为0.80,1993年为0.84,未降反涨;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85年为1.03,1993年为0.80,似乎是下降了很多,但要看到这一阶段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波动很大,且其值远远高于上一阶段。但从城镇居民消费来看,下降明显,1985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91,1993年为0.82;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85年为1.31,1993年仅为0.80。这一阶段,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城镇居民,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从1985年的739.1元提高到1993年的2577.4元,8年间提高了3.49倍,年均增长率为16.61%,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97.6元提高到1993年的921.6元,8年间仅仅提高了2.32倍,年均增长率为11.26%。

第三阶段:1994-1996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略有下降,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明显。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来看,1994年为0.83,1996年为0.82;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94年为0.83,1996年为0.75。从城镇居民消费来看,基本与农村居民变化趋势相同,1994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82,1996年为0.81;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85年为0.81,1993年仅为0.69。这一阶段,相对来说,农村居民受益较大,其人均纯收入提高相对较多,从1994年的1221.0元提高到1996年的1926.1元,两年里提高了1.58倍,年均增长率为27.93%,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3496.2元提高到1996年的4838.9元,两年里提高了1.38倍,年均增长率也高达23.71%。这种提高,更多的是名义收入的提高,即物价的快速上涨是这一阶段收入和消费支出提高的主要原因。这一阶段,政府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同时,消费物价指数CPI也快速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导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只是略有下降,不具有可持续性。

表2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对比

第四阶段:1997-2003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稳定不变,边际消费倾向波动异常。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来看,1997年为0.77,2003年为0.74,中间几年基本稳定在0.74;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97年为0.28,2003年为0.74,中间几年波动剧烈,1998年为-0.37,1999年为-0.27,2000年高达2.15。从城镇居民消费来看,尽管略有波动,但下降趋势明显。1997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81,2003年为0.77;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1997年为0.83,2003年仅为0.63。这一阶段,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低速增长期,1998年和1999年甚至出现消费支出的负增长,1998年比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减少了26.9元,1999年比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减少了12.9元,致使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报复性增加了92.7元,高于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1元的增加值,使我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出现了历史上都罕见的2.15这个值。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2090.1元提高到2003年的2622.2元,6年间提高了1.25倍,年均增长率为4.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尽管也增速放缓,但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从1997年的5160.3元提高到2003年的8472.2元,6年间提高了1.64倍,年均增长率为8.35%。

第五阶段:2004年至今,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平稳下降。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来看,2005年为0.79,2013年为0.74;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2005年为1.16,2013年为0.73。从城镇居民消费来看,基本与农村居民变化趋势相同,2004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76,2013年为0.67;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来看,2004年为0.71,2013年也仅为0.56。这一阶段,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都从改革中受益很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2936.4元提高到2013年的8895.9元,9年里提高了3.03倍,年均增长率为13.03%,这是自1985年以来的第二轮高增长时期,其增长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远远超过1978-1984年这个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史上梦幻般的黄金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真正的黄金时期。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基本同步增长,从2004年的9421.6元提高到2013年的26955.1元,9年里提高了2.86倍,年均增长率也高达12.29%。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的结论。1979年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84、0.69,2013年为0.74、0.73, 消费倾向下降有限;197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86、0.61,2013年为0.67、0.56,消费倾向下降更明显。

研究结论

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演变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进行研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影响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作为我国一半人口的农村居民其幸福感最直接的体现是其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二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影响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现阶段,依靠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来实现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可作为长效机制,但短期效果将十分有限,而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对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短期效果却会立竿见影。

三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决定着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实现程度。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主要引擎是投资,内需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的 “短板”。内需不足主要是由于占我国人口半数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不足。我们知道,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城镇居民,所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对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将会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影响着我国政治局面的稳定。古人反复强调:“农民富天下富,农民安天下安”。要想稳定社会大局,必须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五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目前,农村居民的小康是中国全面小康实现的关键,农村居民实现了小康,中国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小康。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指标是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指标。中国能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有效提升可谓是重中之重。

参考资料

1.孙连铮,韩淑梅.论农村消费成本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经济纵横,2011,(7).

2.王静.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财经问题研究,2012,(3).

3.吴云勇.“十二五”期间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纯收入边际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