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评述:基于核心期刊论文(2001—2013)的文献计量评估

2015-12-02朱春奎邓川子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职能资料

李 燕,朱春奎,邓川子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推行了数次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始终被置于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三十余年来,政府经济职能日益明确,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凸显。但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仍未彻底实现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制型、全能型政府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监管型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履职过程中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仍大量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研究者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主题日趋丰富,研究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质量也有所提升。适时的评估与反思是增进知识积累,完善和改进研究的有效方法[1]。虽然已有学者回顾与梳理了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3][4][5][6][7][8][9],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8][9],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文献能够以客观数据为基础,运用量化方法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进行综合性评述。当前有哪些人在从事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他们在研究什么?在做怎样的研究?研究的规范性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系统地考察了2001年—2013年发表在中国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献,并在对其进行初步计量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与批判性反思,以期为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发展和深入提供参考。

一、文献来源、选取方法与指标设计

(一)文献来源与选取方法

笔者评估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段设定为2001年—2013年,范围为核心期刊。按“篇名”带有“职能转变”进行搜索,共得362篇文献,剔除新闻报道、人物访谈、会议综述等非学术性文章和明显的非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论文后,共得文献265篇。

(二)指标设计与编码

1.指标设计

笔者综合参考和选择性地借鉴了现有定量研究评估文献中的评价指标体系[1][10][11][12],主要选用以下评价指标。

(1)论文发表年份。设计这一指标的目的在于识别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的趋势与特征。

(2)研究资助。设计这一指标的目的在于了解制度性资金支持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影响。本次评估中将研究资助简化为三类:国家级、省市级、无资金支持(所有未标明资金支持的都被归于此类)。

(3)论文出处。选择这一指标,旨在了解和比较不同期刊在选择论文方面的基本倾向和旨趣。在对样本文献进行初步整理时发现,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非常分散,因此,在编码过程中将论文出处分为六个大类:经济管理类、政治类、高校学报、社科综合类、法学类、其他。然后再根据分布频次,统计出收录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名称,其分别为:《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导刊》、《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经济体制改革》、《学习与探索》、《中国经贸导刊》、《新视野》、《特区经济》、《商业时代》、《理论前沿》。

(4)作者单位与学术地位。设计这一指标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哪些人在做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以及研究者所处的系统与学术地位对其研究倾向和研究质量有无影响。作者所处系统分别为:高等院校、社科院系统、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民间研究机构(学会、协会)、政府部门、其他或无标明等。研究者的学术身份或地位分别为: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助理研究员)、助教、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无标明或无学术身份等。凡是文献为多名作者合著而成的,笔者只对第一作者的单位与学术地位进行统计分析。

(5)研究主题。经过对样本文献的初步整理,笔者把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主题划分为八类: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回顾与反思、发展方式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与政府职能转变、信息技术与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与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其他(无法归入以上类别之外的所有文献)。

(6)研究类型。借鉴何艳玲对研究类型的分类[10],笔者选择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作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基本分类。规范研究一般是先提出符合预设立场的标准,然后提出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对策,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实证研究则往往撇开预设立场,致力于在经验事实中证明某一种解释或者建构某一种理论。

(7)研究方法。借鉴罗蔚对研究方法的分类[11],笔者将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方法划分为六类:问题演绎、概念演绎、现象归纳、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问题演绎主要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与途径。概念演绎主要是关于探索概念的外延、内涵、意义、比较等方面的研究。现象归纳主要是采用描述性或者解释性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对已有文献进行解读,并评述、修正或者发展某种理论观点。案例分析旨在深入了解某一具体的社会问题,往往是对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件进行概括、总结、分析,以此通过案例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比较分析主要是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具体问题的不同表现和特征等进行共性与差异性的分析。

(8)资料搜集方法。设计这一指标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资料搜集方法的选用情况,判断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和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正确的资料搜集方法,侧面考察文献的研究质量。按照社会科学资料搜集方法的一般分类,笔者将资料搜集方法分为: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查阅、个案研究、没有或无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等。

(9)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无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计量经济建模等。根据样本文献的实际情况,笔者将数据分析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无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多变量分析(其中包括计量经济建模)。

(10)研究的基本规范。现有研究者在对公共行政学研究进行评估时,多从是否有理论假设、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否有文献评论、文献引用情况等方面来判断论文的规范性[13]。在对样本文献进行初步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文献没有引用文献,甚至缺少“文献引用”这一形式规范的基本要素。基于此,笔者将此指标分为三类:无文献引用及无理论对话、有文献引用及无理论对话、有文献引用及有理论对话。

2.编码方法

此次评估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编码后的样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按照各个指标对样本文献进行编码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编码结果的一致性,提高此次评估结果的信度,我们安排了两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负责样本文献的编码工作,在对各个指标类别的含义、特征进行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对编码的标准进行了统一。在笔者选择的10个评估指标中,论文发表年份、研究资助、论文出处、作者单位与学术地位、研究主题与数据分析方法在文献中均具有明显的标志,易于编码者统一标准,做出一致的判断。但对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研究规范与资料搜集方法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编码者对评价指标类别的理解,可能导致两位编码者的编码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在正式开始编码之前,两位编码员随机选择了10份相同的样本文献进行试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比较,仔细对比和分析编码结果的差异,相互交流和调整各自对评价指标类别内涵的理解。经过两轮试编码演练,最终对各评价指标类别达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主观因素对编码结果的影响。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们计算了肯德尔(Kendall)和谐系数对两位编码员的最终评估结果进行信度检验(仅选择了4个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指标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方法、研究类型、资料搜集方法三个指标的信度系数值均高于0.9,研究规范指标的信度系统值稍低,但也接近0.9,因此,可以认为此次评估的编码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样本分析

(一)文献计量分析

1.论文发表时间

从文献发表的时间上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数量从2001年到2013年出现了两次较大波动(见图1)。2001年—2006年间,文献数量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9篇,增至2006年的34篇,约占总样本量的12.8%。但从2007年开始,文献数量急剧下降,从2007年的26篇降至2012年的9篇,为近十三年的最低点。2013年政府职能转变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相关文献数量增至25篇,约占总样本比重达9.4%。以上趋势表明,学界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学术关注度基本上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周期保持一致,并与中央政府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密切相关。

图1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2.研究资助

就现有研究的制度性资金支持而言,明确标明资金支持的文献较少,仅占总数的26%,无资金支持的文献比重高达74%。在明确标明资金支持来源的文献中,受到省市级研究资金支持的研究成果多于国家级资金支持的文献,前者数量为40篇,约占样本总量的15.1%。这一结果表明,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资金支持还较为匮乏,在一定程度上讲,资金支持的缺乏可能会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的可持续性。

3.文献出处

据统计,在所选取的265篇文献中,来自政治类核心期刊的文章数量最多,为75篇,约占总量的28.3%;发表在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数量为66篇,约占样本总数的25%;发表在社会科学综合类(如云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数量为63篇,约占总量的23.4%。发表在高校学报上的文献数量为30篇,约占总量的11.3%,而发表在法学类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数量最少,约占总量的2.3%。

整体而言,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在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情况较为分散。表1列出了收录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名称。其中,《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2013年共收录了14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学术文献,约占总样本数的5.3%;《理论导刊》、《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章的主要录用者,文章数量均为6篇,分别约占总数的2.3%。

(二)哪些人在研究政府职能转变

1.作者单位

如表2所示,约有70.6%的研究人员来自高等院校,这表明高等院校是政府职能转变研究领域的主力军,约有10.9%的文献作者来自政府部门,行政学院(党校)系统的研究人员比例约为8.7%,仅仅约有3%的文献作者来自民间研究机构。

表1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收录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

表2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作者单位分布

2.研究者的学术地位

由表3可知,许多期刊未标明研究者的学术地位,导致“无标明或无学术身份”该项样本约占总数的34%。就研究者的学术地位而言,在所有研究者中,首先是教授最多,所占比例约为22.6%,其次是副教授(副研究员),约占总数的17.7%,再次是博士研究生和讲师(助理研究员),分别约占总数的11.7%和11.3%。

表3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者的学术地位

(三)在研究什么

如表4所示,约有28.3%的文献以政府职能转变回顾与反思为主题。从时间分布上看,2001年—2013年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顶峰。就研究内容而言,研究者们主要聚焦于梳理中国政府职能变迁的历史脉络,构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基础,阐释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动力,探讨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选择。

约有20.3%的文献关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从时间分布上看,研究者们对该主题的关注度呈现一定的波动。就研究内容而言,这一主题涵括了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探讨和对地方政府(主要是省、地级市)职能转变实践的经验总结。学者们分别从经济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推进新农村建设、政治合法性、政府机构改革等视角,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以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可行路径[4],并重点介绍了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各自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从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型视角探讨政府职能转变的文献,分别约占总数的15.5%和14%。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作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主题之一,从时间分布上看,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稳中有增。就研究内容而言,学者们主要聚焦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得构建服务型政府成了迫切需要与现实选择;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特点的思考,以及如何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探讨;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视角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领域和着力点的探讨。与之相比,以“发展方式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就研究内容而言,学者们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WTO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探究了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民营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以及区域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并从区域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指出了中西部区域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约有8.7%的文献将政府职能转变置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中,从时间分布上看,这一主题的文献主要集中在2004年—2008年。就研究内容而言,学者们试图探索和谐社会理念下的政府职能定位,以及如何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构建和谐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从信息技术、公共财政的角度探讨政府职能转变的文献数量最少,分别约占样本总量的3.4%和3.8%。就研究内容而言,在仅有的9篇关注信息技术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文献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信息社会中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作用。“公共财政与政府职能转变”也是被学者们忽略的一个重要主题,仅有10篇文章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探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3篇文章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文章内容也表现出极高的相似度。然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前提,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优化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由之路。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中公共财政理念的缺失,将直接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成果对政府职能转变实践的解释力与指导力。

表4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主题分布

(四)在做怎样的研究

1.研究类型

在研究政府职能转变的265篇文献中,属于规范研究的有212篇,占文献总数的80%,属于实证研究的有53篇,占总样本的20%,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失衡。需要说明的是,若按照严格的研究类型划分,许多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安排行文的研究,既非实证研究也非规范研究,但由于此类文章与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所应遵循的“洋八股”规范相去甚远,方法上又以逻辑演绎为主,故笔者将此类文献归为规范性研究。

2.研究方法

如表5所示,就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而言,运用概念演绎的方法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最多,共146篇,约占总数的55.1%;运用问题演绎的方法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次之,为64篇,约占总数的24.2%;另有27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约占总数的10.2%。

总体而言,在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中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比,研究方法较为多元。样本中绝大部分的规范研究运用了问题演绎(占规范研究总数的25%)与概念演绎(约占规范研究总数的66.5%)的方法,对其他研究方法极少问津。实证研究则以案例分析(约占实证研究总数的41.5%)为主,辅之以问题演绎(约占实证研究总数的20.8%)与现象归纳(约占实证研究总数的20.8%)。

表5 研究方法与研究类型的列联分析

3.资料搜集方法

如表6所示,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的文献有197篇,约占样本总量的74.3%;使用了文献查阅的方法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的文献有52篇,约占样本总量的19.6%;使用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及参与观察等一手资料收集方法的文献有16篇,仅约占样本总量的6%。

在规范研究中,约有82.1%的文献没有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约有15.5%的文献运用文献查阅的方法搜集研究资料,约有1.9%的文献使用了个案研究的资料搜集方法,仅有约0.5%的文献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在实证研究中,约有43.4%的文献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约有35.9%的文献运用文献查阅的方法搜集研究资料,约有13.2%的文献使用了问卷调查的资料搜集方法,约有7.5%的文献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收集所需资料。

表6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类型与资料搜集方法交叉分析

如表7所示,在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回顾与反思为主题的文献中,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的有53篇,使用了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的有20篇,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的文章均为1篇。在以发展方式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的文献中,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的有33篇,使用了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的有4篇。在以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的文献中,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的有18篇,使用了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的有5篇。在以服务型政府与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的文献中,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的有36篇,使用了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的仅有5篇。在以信息技术与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的文献中,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的仅有1篇。在以公共财政与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的文献中,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的有6篇,使用了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的有4篇。在以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的文献中,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资料搜集方法的有33篇,使用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的有10篇,运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搜集研究资料的有6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开展资料搜集工作的有5篇。总体而言,只有以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回顾与反思为研究主题的文章,能够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个案研究等方法搜集研究所需资料,而其他主题的研究运用资料搜集方法则较为单一(主要是文献查阅)。

表7 研究主题与资料搜集方法交叉分析

4.数据分析方法

就数据分析方法而言,多达约93.58%的论文无统计分析(见表8),仅有约6.42%的文献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以描述性统计为主的约占总数的4.91%,能够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文献更是屈指可数,仅约占样本总量的1.51%。从时间分布上看,无统计运用的文献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从2008年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尝试运用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在实证研究中已经开始运用多变量分析(如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因子分析等)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互动关系,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研究的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表8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统计方法

(五)研究的规范性如何

研究的规范性是衡量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选取的265篇文献中,约有72.5%的文章有文献引用,其中,约有70.2%的文章有文献引用无理论对话,约有2.3%的文章既有文献引用又有理论对话;约有27.5%的文章既无文献引用,也无理论对话,整篇文章基本上属于作者自有观点的阐述。从时间特征上看,研究规范性的总体趋势向好,具体表现为:自2002年开始,无文献引用无理论对话的文章数占当年文章总数的比例逐渐下降,有文献引用的成果占当年文章总数的比重在逐年上升。

表9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规范性的时间分布

三、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最近十多年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整体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当前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做出如下总结并进行初步讨论。

(一)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但缺乏深度挖掘

从最初围绕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而展开的回顾与反思,到近几年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中心进行的各种探索,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官方话语体系中关涉政府职能转变的语义内涵的丰富和表达方式的改变,研究者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视角更加多元,聚焦的主题也逐渐增多。然而,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成果并未随着研究主题数量的增多而达到应有的深度,即便是长期被关注的特定主题(如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回顾与反思),在现状的把握、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探讨等方面也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很多都是“面面俱到”的“老生常谈”,抑或是“新瓶装旧酒”,将原属于某一主题的分析思路和内容阐释直接移植到另一主题之上。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缺乏充分了解和本土化的理论知识尚显薄弱的情况下,本应深入实际,丰富理论知识,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研究者缺乏问题意识,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更谈不上理论的积累和发展。

(二)规范研究比重过大,研究类型呈结构性失衡

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类型,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证研究严重不足,大部分研究并不关注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运作,而只是聚焦于探讨应然层面的规范性问题,导致研究成果的结构性失衡。加之有相当比例的规范研究本身并不符合规范研究的“规范”,大部分的规范研究有形无实,既没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也无法根据假设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以至政府职能转变的规范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而无益于回答一些关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问题。与此同时,一些未经检验的理论假设被其他文章当做已被实践检验的理论来引用,鲜有文献试图在开展理论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构建。与大量的规范研究相比,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无论在资料搜集、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方面,还是在研究的规范性方面都略胜一筹。因此,注重实证研究方法的训练,积极倡导从问题出发,实证取向的学术研究应成为提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质量的可行路径。

(三)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有待提升

在研究方法(或许只能称作写作方法,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当前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呈现“方法运用单一”的特点和弱点。大多数研究都是运用问题演绎和概念演绎提出观点和得出结论,极少运用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现象归纳等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对文献进行深刻分析,完成理论建构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现有研究大多采用非经验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即运用大量的归纳和演绎方法,采用大量的概念式写作方式进行研究。

在资料搜集方面,绝大多数的样本文献要么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具体的资料搜集方法,要么仅仅依赖于文献查阅等非经验主义方法搜集所需资料,即使是在实证研究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者能够正确运用问卷调查等经验主义的资料搜集方法。其实,即便是规范研究,若要提出理论观点、建立理论模型、发展理论知识,研究资料也必须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验的调查,而非仅仅查阅文献。

就资料的分析方法而言,虽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尝试运用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并在实证研究中开始运用多变量分析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互动关系,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在资料分析和数据处理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方法的单一,原始资料的缺乏,加之远离政府职能转变的真实过程,不仅使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理论价值大打折扣,更减弱了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要素缺失,规范性亟须加强

一项较为完整的研究应具备问题陈述、文献回顾、概念框架、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步骤、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结论等基本要素[14],但近十三年来的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基本上无一能够完全符合上述规范性要求。大部分研究是应用性的、非积累性的。大量文献没有具体的问题陈述,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有分析性、批判性的文献评述,也没有明确的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方法,甚至有相当比例的文章没有使用或未标明参考文献,因此更谈不上发展性探究了。“无视过去的经验和研究,这导致今天积累的成果都是乱七八糟的大杂烩”[15],知识的积累性增长便无从谈起。有些论文虽能提出研究问题,但在之后的分析中却没有对此做出回应,也没有展开讨论与理论对话,讨论的问题过于具体,提出的对策过于抽象。虽然研究的规范性总体趋势向好,无文献引用、无理论对话的论文数量占当年样本总数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但现阶段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规范性仍然不容乐观。

四、结论与建议

当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迫切需要评估与反思。评估发现问题,问题引发反思,反思促进研究的改善和进步。笔者在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主题、类型、方法及规范性进行综合性评估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近十三年来,在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数量稳步增加,主题日益丰富,质量有所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低水平的规范研究比重过大、研究类型呈结构性失衡,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不高、研究要素缺失、规范性亟须加强、青年研究者的学术训练不到位、学术能力有待增强等一系列问题。

问题的存在不应该成为我们驻足不前、停止思考和探索的理由,政府职能转变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它仍将继续吸引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与此同时,以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为契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目标所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行动所向,必将推动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在此领域获得研究突破依然值得期待。针对已有研究表现出的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树立问题意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要立足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运作,增强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在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西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和细致剖析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构建本土化的政府职能转变理论体系,加快该领域知识积累的进程。

二是增加实证研究成果,提高规范研究水平。注重实证研究方法的训练,积极倡导从问题出发、实证取向的学术研究,增加实证研究成果的比重,优化研究类型结构,促进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均衡发展。同时,努力提高规范研究的质量,从明确的价值判断出发,根据假设、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演绎得出结论,开展理论对话,为解答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概念式写作方式和非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更多地运用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经验主义方法开展研究。注重使用深度访谈、大样本调查等方法获取原始资料,并使用量化的资料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从而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以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1]武玉坤.中国公共预算研究述评:对期刊论文的评估(1998-2007)[J].公共行政评论,2009(1):58.

[2]齐桂珍.国内外政府职能转变及其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5):91-92.

[3]青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08(6):6.

[4]易凤兰,姚锐敏.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述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120.

[5]张志敏.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与战略突破[J].改革,2009(2):125.

[6]蒋健,刘艳,杜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进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47.

[7]青锋,张水海.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演进及法制特点[J].行政法学研究,2013(4):12.

[8]刘华.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11(2):153.

[9]朱光磊.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论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1):145.

[10]何艳玲.问题与方法:近十年来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估(1995-2005)[J].政治学研究,2007(1):93.

[11]罗蔚.我国行政伦理研究状况的分析与反思[J].公共行政评论,2009(1):80-82.

[12]朱春奎,刘宁雯,朱光楠.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评述[C]//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公共管理学年鉴201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5-278.

[13]肖唐镖,郑传贵.主题、类型和规范:国内政治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以近10年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中的论文为对象[J].北京行政学院院报,2005(2):11.

[14]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J].社会学研究,2010(2):180.

[15][美]帕里,克里默.《公共行政评论》(1975-1984)中的研究方法[C]//[美]怀特,亚当斯.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7.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职能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职能与功能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工程咨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