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研究——以闽台合作专业为例

2015-08-15蒋先立吴细玲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闽台理论课院校

蒋先立,吴细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厦门3610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1]。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是大陆对台交流的前沿区域,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重要地位。在教育交流和合作方面,福建省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闽政办〔2008〕176号)等政策措施,鼓励两岸高校及相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项目。在历史机遇面前,福建省各高校充分发挥独特优势,与台湾省各高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了闽台高校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高职院校也积极作为,与台湾的科技类大学进行了交流与合作。2009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与台湾景文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多家在厦门的台湾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签约了制造业、电子通信业、建筑业、旅游业等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目前福建高职院校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主要采用派出大陆学生到台湾学习、参加企业实训,台湾教师到大陆高职院校讲学等方式。为此,相关的教学问题,包括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也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

一、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研究现状

海峡两岸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大陆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渗透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实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学生逐渐培养成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人才。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历了威权统治、政治开放、多元文化三个时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台湾民主政治得到巩固,台湾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完成了去政治化过程,开始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

当前,台湾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孝悌、勤俭、礼节与秩序等传统美德,政治方面的内容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主法治等现代公民教育,原来比较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分散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台湾各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很灵活,比如“社会议题辩论”、“道德困境讨论”、“角色扮演”、“创作与欣赏”、“发表”、“合作学习”、“主题探索”、“方案教学”、“学生社团活动”、“户外教学活动”等多元教学策略。台湾高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把实践教学摆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大陆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999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2]。从此,学者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研究。21世纪初期,学者们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中流行的各种观点、学生关注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释和分析[3]。近年来,有学者指出,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就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着眼于大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有用”;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适应特点,而不是舆论“推崇”的;在教育标准的制定上,要着眼于大学生现有的基础,而不是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呈现新的特征,高职院校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随着高职院校闽台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2011年以来,有研究者针对学生赴台学习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是比较弱的。

有的教师认为,多数高职院校仅仅向即将前往台湾学习交流的学生交代相关的注意事项,赴台之前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能起到提示作用,很难使学生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5]149。

闽江学院刘地松、张志云发现,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如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具有价值选择的矛盾性特征。大学生的全球化意识伴随着发展中的交流而不断增强,但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西方意识形态在不断渗透、麻痹甚至侵蚀当今高校学生的思想。在自由与市场的交互作用中呈现政治认同与市场竞争的落差性特征,高校学生关注更多的是经济问题,很少提及政治问题,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化,甚至引发政治信仰危机。在频繁交往的全球文化中呈现开放力度与保守程度的碰撞性特征,高校学生在增强外来文化吸收意识的同时,逐渐对经典传统文化日趋淡漠。在素养提升与人格完善的过程中呈现意识竞争与健康心理的共存性特征。高校学生竞争的形式日趋公开化,进一步塑造了大学生的人格魅力,但一些高校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进而出现形式多样的心理问题[6]。这些特征和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育出现偏差直接关联。

刘地松、张志云还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效果考察,发现针对性问题受到漠视。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仅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当,而且与其他非闽台交流合作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当;教学形式单一,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简单地采用PPT播放的形式,按照“幕布”显示的内容,逐字逐句地宣讲;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效果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的作用不大、内容枯燥、缺乏生机等[7]。

针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教师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刘玉萍指出,高校闽台合作专业要在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主法制、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教育,以解决闽台合作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接意识薄弱、现代文明素养薄弱、开拓创新能力不强、专业学习呈现心理不适应等问题[5]150-151。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王莹认为,两岸合作要以研究为基础,只有研究先行,才能让合作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开展对台湾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对大陆教育交流合作需求、趋势的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更具实效[8]。

研究者们关于闽台合作专业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的分析,实质上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内涵中有关方面进行某种视角的考察,是我们进一步探讨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的基本依据。

二、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真正推进两岸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

(一)高职院校没有系统地研究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

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以前的教育中一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他们受的教育是应试性的,学生平时疲于应付考试,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高中时期起,学校教育是文理分科的,理科学生基本上没有系统开设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课程,而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物流管理等闽台合作专业中的多数学生是由理科考取的,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起点比较低,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差,传统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民主政治等方面的素养水平较低。他们在赴台湾学习之前,除了对学习经费有所了解之外,对于到台后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却没有进行深入考虑,或者对此感到很茫然。对于已经赴台湾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对台湾高校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外,基本上不敢过问台湾的政治等问题,不能融入台湾社会,导致思乡情绪特别严重。在接受台企实训过程中,他们不了解台湾企业文化的背景,无法深入了解台湾的企业文化。以上是教师们看到的一些表象。产生这些表象的思想原因是什么,这些学生对于合作交流和学习到底会遇到哪些深层次的思想障碍,高职院校还没有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过。这样,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赴台学习和接受台企实训的效果必定会不尽如人意,最终也达不到人才培养和两岸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研究者们没有明确提出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差别化教学的问题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具有创新型和掌握实用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如何借鉴台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互通有无,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是高职院校闽台合作办学的内在要求。从两岸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看,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要求高职院校具有高度敏锐性,厘清自己的教学任务,借鉴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针对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思想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与非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差别化教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在内容上还没有针对两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不同,以及学生主体的特殊情况实施差别化教学,这些课程编制的标准、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考核大纲等方面均全校统一,与其他非闽台合作专业教学相同。

(三)学者们没有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管理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台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小班教学体制,重视教学实践,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并将其作为实践基地,专门配备教学助手,安排实践场地,配备实践设施;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倡导义工行为,鼓励学生亲历亲为。近年来,大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虽然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但是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发挥得不够,参与和合作的意愿不强。只有对台湾高校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基础、能力特点和职业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管理形式,以便使学生适应台湾高校教师的授课形式,塑造学生的主体性。

三、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研究的对策

正视当前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研究增强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的系统方案,是持续有效推进海峡两岸人才合作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调查研究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

了解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前提。一是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学生关注的与台湾有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他们的思想政治动态进行调查研究。二是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学生接受台湾专业教育和参加台企实训的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让他们做好交流学习的思想准备,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习和实训能顺利对接,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

(二)深入开展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研究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合作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进行两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较研究。两岸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异同点,找准二者的异同点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关键。其中,要重点把握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和风格、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在闽台合作专业教学中借鉴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防止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出现太大的反差而产生不适应性。其次,要对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从内容上看,要思考在闽台合作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公民意识、道德规范、法律素养等方面的针对性教育,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进行台湾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五缘文化、台湾问题的由来等方面的针对性教育,要在“形式与政策”课程中重点强调国际形势、对台政策、台湾局势等方面的针对性介绍。从方法上看,台湾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教师们大都接受过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其教学方法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丰富灵活。我们要借鉴台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贴近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教学方面看,近年来大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开展了主题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与台湾高职院校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教学相比,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还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三)开展增强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的机制研究

要着手解决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要思考如何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组织保障、管理机构、协作机制等方面形成合力,保障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研究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深入研究高职院校闽台合作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是高职院校思政部和相关部门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其研究会受到高职院校教师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两岸的地理位置、认识和交往方面的偏差等挑战。只有实事求是,把握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才能使高职院校以科学的教育活动促进闽台合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创两岸合作交流的新前景。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3).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1999-09-29)[2014-07-22].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481/4854367.html.

[3]陈坤,王国学.“两课”教育教学时代感和针对性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1):37.

[4]胡恒信,刘太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新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21-222.

[5]刘玉萍.基于闽台教育交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6]刘地松,张志云.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94-96.

[7]刘地松,张志云.闽台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2(5):148-149.

[8]王莹.闽台高校学生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2(4):38.

猜你喜欢

闽台理论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郑成功与闽台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