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边外交政策与来华留学事业发展

2015-12-02

新东方 2015年6期
关键词:留学生

一、我国周边基本情况

(一)疆域辽阔,邻居众多

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的国家,我国有着广袤的陆地和辽阔的海洋,从北端的漠河到南端的曾母暗沙,长约5500公里;从东端的乌苏里江到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长达5000公里。辽阔的疆域周边簇拥着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陆地接壤14个,隔海相望8个,而不接壤但距离近的国家也较多。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接壤超过22000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有国土面积占世界第一的俄罗斯,有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二的印度,还有最大的内陆国蒙古。

(二)地缘复杂,关系纠结

我国的地缘环境极为复杂,众多的邻国是一把双刃剑,如能和睦相处就可以互惠互利,相互提携,共同发展。但是,处理得不好就会矛盾重重,摩擦不断,相互遏制,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纵观我国历史,与邻国有很多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时光,我国的文明极大地推动着邻国文明的进程,例如,在汉唐盛世就有“万国来朝”的光辉景象,日本著名的“遣唐使”可谓是留学生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但是,与邻国的冲突摩擦也不少见,流血冲突也发生过多起,比较大的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与南韩冲突)、抗美援越(与南越冲突)、珍宝岛之战(与苏联冲突)、西沙海战(与越南冲突)、中印之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等。

进入新世纪,看似平静的周边环境却暗流涌动,雾兴云涌。我国的崛起尽管是和平的,但也刺痛了某些国家的神经,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迎合了某些反华势力的口味,纷纷攀附美国,蠢蠢欲动。历史遗留、久拖未决的土地、海洋问题成了矛盾的导火索,有些国家利用所谓的“敏感地区”制造麻烦,以便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这些新旧矛盾的交织使我国的外交政策面临一场大考。

二、中国印象

(一)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震惊世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名至实归。以2013年为例:国内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开创了“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1%,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7%。这些成就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

(二)踏出国门,融入世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踏出国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当中,不仅有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还有广大工人、农民、教师和学生。而踏出国门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友好往来,有的是商务洽谈,有的是观光旅游,有的是探亲访友,有的是学术交流,有的是工作就业,不一而足。

表1 2001年至2014年我国出国(境)人数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信息)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出国(境)人数从2001年的1213.31万人达到2014年的近11700万人,14年间翻了近10倍,出国(境)人员的迅猛增加使得我国迅速融入世界的大家庭。

此外,我国企业、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大大推动了我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到2014年底,我国在海外设立公司近30000家,分布在世界185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额达到1231.2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位[2]。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我国主攻两个突出领域,一个是建立文化中心,再一个是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目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文化中心14个,计划到2020年达到50个;已建孔子学院490余所,孔子课堂近800所,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500所和1000所。

(三)恶性事件,降低“颜值”

尽管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国际交往大幅增加,但是,我国在世界的评价中形象与经济发展没有成正比。不知从何时起,文质彬彬的中国人与脏、乱、差有了交集,造成了“中国人不可爱”的假象。其实,这主要是极少数人的个别行为、个别事件给国家抹黑,降低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有些国人踏出国门恶习不改,乱丢垃圾、乱涂乱画、大声喧哗、性格乖张、摆阔装富,都显得非常粗鄙。还发生过在飞机上打架斗殴事件,有的飞机被迫返航,造成恶劣影响。

一些国内外事件也在贬低我国的形象,如见死不救的“小悦悦”事件、虐童事件、虐待老人事件、食品环境事件,等等,都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的形象。就在我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夕,发生两起令人遗憾的事件,损害了国家形象。第一起事件是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消防队员的大量伤亡,给我国形象减分不少。第二起事件是这样的:2015年8月30日中韩男篮挑战赛在广东东莞举行,佛山队与韩国釜山KT队在第三节比赛中,双方个别队员发生身体碰撞,随后演变成大规模群殴事件,最后,釜山队退出比赛以示抗议[3]。该事件令人惋惜的至少有三点:一是中韩友谊正处在“蜜月期”,韩国总统顶住压力即将来华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关键时刻,不该发生这种让“仇者快,亲者痛”的事件。二是这场比赛本来就是一场友谊赛,是为中韩友谊锦上添花的赛事,不该发生“小不忍乱大谋”的举动。三是篮球比赛出现身体碰撞在所难免,无论谁错在先,作为东道主理应克制,可以据理力争,但不可扩大事态。

古人云“鸟择良木而栖”,此话用于邻里关系也有道理。居家过日子都希望小区环境优美,邻居们道德高尚,彬彬有礼,邻里关系和睦,谁都反感乱糟糟的邻居。邻国之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无法选择以哪个国家为邻居,良好的邻国关系需要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三、全新的周边外交政策

(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我国历来重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周边外交”的战略决策,成为了我国大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0月24-25日,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到会,这在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会议总结了以往的周边外交情况,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针,那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4],做到睦邻友好,共同发展。这一战略决策既符合我国“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又适应当今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外交的实际情况,具有深远的意义。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前后,特别是座谈会之后,我国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动,积极推进周边外交政策。

表2 2013-2015年周边外交大事记(信息来源于外交部公开的资料)

时 间 事 件6月27-30日 韩国总统朴模惠访华7月3-8日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华8月29日为庆祝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议在北京举行9月3-13日习近平出访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9月25-28日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华10月2-8日习近平出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月9-15日 李克强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文莱、泰国、越南10月22-23日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10月22-24日 印度总理辛格访华10月22-26日 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访华11月29日 李克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2014年2月6-8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5月20-21日 习近平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7月3-4日 习近平访问韩国8月21-22日 习近平访问蒙古国日 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22 9月11-19日习近平出席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并出访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10月24日 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批准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和《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还通过了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北京反腐败宣言》11月12-14日 李克强访问缅甸并出席“10+1”“10+3”以及东亚峰会11月5-11日12月14-20日 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和泰国

时 间 事 件2015年4月20-24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5月7日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5月8-10日 习近平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8月31-9月3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9月3日我国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30多位外国领导人或政府代表出席,其中,周边地区的领导人或政府代表人数最多,规格最高,他们是: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朴模惠、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缅甸总统吴登盛、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Ж汶总统鲁瓦克、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党中央书记崔龙海、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维、印度政府代表、外交国务部长辛格、马来西亚政府特使、总理对华事务特使黄家定

(二)坚持“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是基于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所形成的人类集合体,共同体内的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意识,体现着成员的共同感情、共同信仰和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了一起。共同体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为其成员提供生活的某种确定性和安全性,而成员之间则维系着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报告中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5]。这一理念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中意义深远。周边国家和平相处,以诚相待,把对方当成好邻居、好伙伴,大家都会受益匪浅。但如果大家或几个邻居相互猜忌、不怀好意、故意找茬,那只能是“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坚持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四、来华留学事业机遇期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周边外交政策的实施为来华留学事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招收留学生的学校须抢抓机遇,认真领会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精神,贯彻我国来华留学16字方针——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配合国家的外交战略,加大“请进来”力度,大力培养知华、爱华、友华的力量,为周边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接收来华留学生接近38万人,按国别排序,前15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62923人,美国24203人,泰国21296人,俄罗斯17202人,日本15057人,印度尼西亚13689人,印度13578人,巴基斯坦13360人,哈萨克斯坦11764人,法国10729人,越南10658人,德国8193人,蒙古7920人,马来西亚6645人,英国5920人。在这前15个国家中,除了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以外,其他11个国家都是我国的周边国家,占73.3%[6]。

表3 2012-2014年来华留学前10名国家数据统计[7](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的资料)

从表3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连续三年来华留学十大生源国中,九个是我国的周边邻国,只有美国例外。可见周边国家对我国留学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为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宝贵的机遇期。

表4 2012-2014年周边10国来华留学生[8]人数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的资料)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周边来华留学10个主要国家中,韩国一直是稳居第一的生源大国,泰国后来者居上,在2013年和2014年中上升为第二大生源国,巴基斯坦增速最快,2014年比2012年提升了38.7%。另外,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也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但是,在这10个国家中有三个国家出现了来华留学生缩量的趋势,这三个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和越南。韩国是连续排名第一的生源大国,出现小幅波动十分正常,况且韩国人口基数小,出国留学生不可能一直大规模地涌向一个国家。对比韩国和日本,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日本人口是 12776.69 万[9],同期的韩国是 5004.44 万[10],但韩国2014年的来华留学数量是日本的317.9%。日本和越南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大幅度下降值得注意,这与最近几年中日、中越关系紧张有很大关系。所以,留学生事业与国家的外交政策紧密相联,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内政外交、发展状况的“晴雨表”。

(二)重点突出,全面发展

面对众多的周边国家,不同学校在招收留学生方面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历史优势、学科优势、人脉优势、气候优势等是扩大规模的重要方面。以海南大学为例,该校招收留学生的定位是:突出独联体,侧重东南亚,放眼印巴尼,不忘日韩蒙。

这种定位是经过认真论证的。首先,海南独特的气候优势、宽松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吸引着高寒环境下的独联体国家的人们,越来越多的人士以留学、游学、休闲的方式来到海南,成为海南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东南亚是海南籍华人华侨的重要聚集区,亲情乡情、寻根留根等情结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不竭的资源。第三,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关系日趋改善;巴基斯坦与我国是“铁哥们”,尼泊尔是好邻邦,这些都是来华留学不可缺少的力量。第四,尽管中日关系不如以前,但民间交往持续发展,不能忘记这只曾经的来华留学生主力。中韩关系日益紧密,海南省与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是“友好省道”关系,维护和扩大这股力量将是长久之计。蒙古国是来华留学的新兴力量,应给予足够关注。

(三)提升内涵,持续发展

周边环境的改善、我国影响力的提升为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来华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办学机构的内涵提升。首先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良好的师资和严谨学风是不可能留住学生的,留学生不可能长途跋涉到教学质量差的学校浪费青春和金钱。其次是服务质量的提高。“管理即服务”,我国来华留学的指导方针中提到的“规范管理”就是要求提高服务质量,防止服务缺位出现问题。缺乏服务意识、不关心留学生疾苦的学校不可能搞好留学生教育事业。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尽管留学生是来学习而不是来享受的,但是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干净的宿舍、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等都会给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四是加强人文关怀。留学生毕竟远离祖国踏入陌生国度,会有诸多不便和不习惯,如能设身处地开展人文关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改善形象,以德留人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东方礼仪之邦,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备受世界人民敬重和爱戴的国家,我国人民为推动世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国道德、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巨变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中国道德发扬光大,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即:自强不息、居安思危、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11]。努力改善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形象,让中国人变成可爱的人民,让中国变成可亲的大国,让来华留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1]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交出漂亮的成绩单[EB/OL].(2014-02-26)[2015-09-21].http://news.xinhua.com/forturn.

[2]201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高[EB/OL].(2015-09-18)[2015-09-21].http://finance.sina.com.

[3]中韩友谊赛群殴细数赛场上下的那些全武行[EB/OL].(2015-09-02)[2015-10-01].http://news.china.com/rollnews.

[4]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13-10-25)[2015-09-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

[6]2014年来华留学生近38万人,韩国居首[EB/OL].(2014-03-18)[2015-09-11].http://xinhua.net.com.

[7]教育部国际合作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G].2013:8.

[8]教育部国际合作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G].2013:8-11.

[9]日本人口统计[G].(2015-07-10)[2015-10-05].http://ja.wikipedia.org/wiki/.

[10]2014年世界各国人口排行榜[G].(2014-03-09)[2015-10-10].http://wenku.baidu.com.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百年潮 中国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42.

猜你喜欢

留学生
汇聚留学生力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后疫情时代,海外侨胞和留学生如何应对?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中国成世界最大留学生输出国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留学生X的打工手记:揭秘日本“专业代购”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