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分组:基于差异教育理念的课堂观察

2015-11-30刘云霞

中国德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观察点维度差异

差异教育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差异,优化差异,差异发展”。多年来的差异研究实践告诉我们,以差异教育理念为指导,实施多维分组课堂观察,可以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支撑。

一、分析关键问题,确定观察点

观察点即课堂观察中的具体着眼点,实践中我们首先确定了关键问题,然后借助崔允漷的“四维度七十二视角”,从“教”的维度、“指导”的视角确立观察点。

首先,确定关键问题。研究基于问题,问题来源于实践,这一直是我们差异研究的思路。因此,在确定关键问题时,第一步,我们各研究成员就“思维”这一维度,基于自我实践先行确定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共同研讨,进行问题汇总筛选。我们的问题经过梳理,归为“基于学生”和“基于教师”两大类。具体来说,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思维类型的确定,这应是我们课堂观察基于差异出发的基点;而基于教师角度出发的教师教学策略对不同学生思维的影响,这应是我们基于差异进行课堂观察的最终结果。在数学课上,学生的思维表现出不同的速度与准确度,我们据此将学生分为四类:思维快而准、思维慢而准、思维快而不准与思维慢而不准型。我们的关键问题即是基于这四种思维类型,看教师教学策略对不同学生思维产生的不同影响。

其次,确定观察点。一是确定观察维度与视角。是从教的维度来看针对性策略有哪些入手?还是从学的维度来看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对不同学生产生的效果入手?在几经讨论之后,我们进一步明确,首先我们需要整体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效如何,这是检验教师思维搭桥是否有效的最有力的证据;其次,我们需要观察策略是什么,也就是说仅仅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效又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基于学生学习成效来分析教师的具体的搭桥策略;再次,为了凸现班集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指导的意义,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学生的目标达成度,课堂思维推进的整体状况,使课堂观察更为科学合理。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确定从课程性质(目标达成)、学生学习(应答次数及具体表现)、课堂文化(课堂思维推进中学生整体参与状况)以及教师教学(指导行为)这几个维度入手,合力指向于学生的外显学习行为这一观察点,根据学生外显的学习成效来分析目标达成度、学生应答次数及具体表现、课堂思维推进的整体状况以及教师具体指导行为,实现对观察问题的策略探寻与提升。三是划分小组,再度细化。接下来,我们按照具体的观察维度,划分观察小组,并针对具体维度下的观察需求,进一步明晰学生外显学习行为包括的方面。比如,学生学习维度下,为了进一步体现基于全体的个别关照的意义,我们确定下以座位表标注学生思维类型,并统计学生课堂发言应答次数,以此分析教师是否实现了基于全体进行的个别关照;再如教师教学维度,重在观察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搭桥策略实施后的后续学习表现,以此分析教师进行思维搭桥的时机、策略。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课堂观察中,不同维度的观察组需要依据观察目标,跟踪不同思维类型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具体教学行为,来判断梳理针对性搭桥策略。

二、解剖观察点,开发观察表

课堂观察表的项目直接指向我们观察点问题的解决,观察表设置不是一蹴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针对拟解决问题及观察点,研讨确定观察方法与观察项目清单。一是确定观察方法。我们的观察目的即希望可以基于不同思维类型学生的学习表现来梳理总结形成相关策略。而课堂观察方法中,定性分析强调基于事实说话,定量分析则侧重于通过数据揭示规律与结论。显然我们的观察需要定量分析提供目标达成度、应答次数等数据证据,与此同时需要定性观察教师具体的搭桥策略,而两种方法的合理结合才能助推我们的课堂观察全面合理;二是确定观察项目清单,即结合观察点要素把从哪些项目入手观察进行确定。简便易操作的原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深谙的法则。比如,学生学习维度应答次数记录,我们设置了学生座位表,并以ABCD标注学生思维类型,课堂教学中进行对应记录;而教师教学维度,在研讨中,我们觉得某一个“指导行为”的记录,应该顺应教学进程,捕捉教师搭桥策略,以及学生外显表现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因此我们设计了“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描述、教师指导策略、学生表现描述、效果分析”这样几项。之后,我们将实验人员分成四组,各自研发课堂观察表格,并经过交流汇总两次课堂试用之后形成课堂观察工具。

我们认为,以差异教育理念为指导的课堂观察工具,其一,需要有具体差异类型标注的学生座位图;其二,课堂观察表中对于相关差异类型选项要提前加以标记,项目的确定可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入手,先后顺序的安排需合理科学;其三,对于差异的不同类型的相应观察,最好可以实现定量与定性两相结合,从更多维度入手实施观察,更好的保证课堂观察结论的科学性。

三、梳理观察表,形成观课报告

课堂观察的工具是课堂观察表,在整理观察表信息形成观察报告时,我们认为要注意这样两方面:首先要搜集有用数据,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即按照观察表项目分类进行统计。其次,基于有用的课堂事实,梳理形成相关策略。我们定性观察的教师则基于教师搭桥教学策略下,不同思维类型学生的相关表现,来判断此类策略对促进此思维类型学生发展的效果,并抽象出具体的搭桥策略。

基于差异的课堂观察活动,使我们就数学课“为不同思维类型学生进行思维搭桥的策略”的问题,不仅提炼出具体策略,更梳理出具体实施的时机与注意问题,并取得了课堂观察的较圆满成功。

四、若干思考

为使课堂观察技术可以更加坚实地支撑我们的差异教学研究,我们将已有实践进行认真梳理后形成以下思考。

(一)差异理念是观察技术的灵魂

观课议课活动使我们实验教师于细节观察之中,真切看到了不同生命个体成长的不同姿态,引发了教师教学从差异出发的自觉行为改变。正是“基于差异”的理念赋予了课堂观察技术以灵魂,课堂观察才得以散发出了生命关怀的温度,绽放出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差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观察,其关键点在于观察点的确定。实践中我们除去查阅参考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之外,主要按以下三点展开:其一,确立差异角度。在基于生命个体差异,确立从哪种差异角度出发的前提下,与学科课程本身对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身学科特点相结合,比如数学组基于思维的差异,而英语组则可以从学生英语认知水平出发确定差异观察角度;其二,关键问题的确立。即基于确定的差异角度,预设要解决什么样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共同研讨,也可以采取问题搜集、筛选的方式;其三,在与本校差异研究相结合的前提下,确立观察维度与视角,最终以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的探寻为目标,确定具体观察点。基于差异的观察点一旦确定,整个课堂观察也便有了形神均聚于一处的灵魂。

(二)分组合作是观察质量的保证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当从多个维度以学生“类”为观察对象时,其观察的精细性与迅捷性更增,分组合作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差异形态则显得尤其必要。首先,观课前合理分组。第一,基于观察问题的需要,结合观察工具进行分组。比如我们按开发出的三个观察工具分成了三个观察大组;第二,基于观察内容以及观察对象的数量需要确定观察人数,再次细化小组,即为三大组确定合理人数,每一组再根据需要进行细化;第三,观课后基于观察表记录与个人思考,进行同一维度同一观察点的组内碰撞提升,达成协议,形成观课报告。有分工,有合作,保证了课堂观察的广度、深度与精细度,更保证了课堂观察的探究质量。从确定观察点,准备观察工具,到具体的课堂观察活动及议课,我们历时近三个周,因此一个学期组织多维分组式课堂观察的次数不宜太多,1—2次为宜。

(三)科学易操作是观察实施的原则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是课堂观察从组织到实施应始终遵循的原则。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观察的准备以及形成观察报告环节。即基于研究确定观察点,分析观察点支撑要素确定观察项目,形成课堂观察工具,以及最终依据课堂观察记录的事实与分析提炼抽象相关策略,这里的每一步都要尽可能做到科学有效,操作性则更多体现在课堂观察实施及议课环节。

首先,关注课堂观察工具的可操作性。观察项目在表中排列需顺应教学环节,顺应师生对话进程,便于观察者边听边想边记;提前进行分析、预设,将各种结果尽可能列于表格,观课时以“√”选择,提高记录的易行性。

其次,进入课堂进行观察的可操作性。具体说来有四点:一是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提前进入教室;二是根据观察内容与对象,准确选择观察位置;三是凭借观察工具,明确准确记录。连续跟踪教师教学行为(策略、语言、行为)与相关类型学生的表现(情感状态、思维方法、思维水平),扼要准确的记录课堂事实与思考,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四是议课的可操作性。遵循“愉悦研讨,以学论教,科学客观”的原则,在主持人的组织下按“介绍观课主题——互动议课(执教者教后反思,观课者发布观课报告)——参与人员谈思考与收获——梳理总结策略,深化观察主题”的流程展开。科学性指向课堂观察的高质量,而可操作性则是课堂观察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二者只有完美结合才能实现课堂观察的有效与高效。

【刘云霞,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观察点维度差异
相似与差异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博士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