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馏技术在混合二甲苯分离研究中的应用

2015-11-30杨玉敏臧红霞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对二甲苯乙苯二甲苯

杨玉敏,胡 洁,臧红霞



精馏技术在混合二甲苯分离研究中的应用

杨玉敏,胡 洁,臧红霞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混合二甲苯主要是由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组成的混合物(简称C8芳烃或C8馏分)。运用精馏技术,采用实验室小型填料精馏塔进行间歇精馏,通过控制塔顶温度和回流比,将邻二甲苯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出来,然后用气相色谱仪对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对数据处理找出最优实验条件,为实验室进行邻二甲苯的分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备允许条件下,控制塔顶温度80 ℃,回流比为10∶1时,分离得到的邻二甲苯的含量较高。

混合二甲苯;精馏技术;分离提纯

混合二甲苯主要来源于催化重整、蒸汽裂解、甲苯歧化和煤焦油[1],且各种同分异构体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2],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有重要用途的医药产品、农药产品及特殊材料。近年来,混合二甲苯的分离技术是世界上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话题,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并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混合二甲苯主要是由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组成的混合物(简称C8芳烃或C8馏分),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和汽油的掺合组分,资源利用率低。分离提纯各异构体,可进一步制备成重要的中间体或化工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分离后产品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邻二甲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绝大部分用于生产邻甲基苯甲酸,苯酐[3-5]等。

混合二甲苯中各组分的沸点相差不多,各组分密度接近及沸点相差较小,如对二甲苯与乙苯的沸点差是2.16℃,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的沸点差是0.75℃,所以利用精馏技术很难将间、对、乙苯分离开来。相对来讲,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的沸点差是5.3℃,在混合二甲苯分离工艺设计中,可以考虑利用传统的精馏技术先将邻二甲苯分离出来,再利用间二甲苯与对二甲苯、乙苯的碱度差,利用络合萃取技术进行进一步分离。

本文尝试利用精馏技术,采用实验室小规模填料精馏塔,采用间歇精馏技术,通过控制塔顶温度、控制回流比,可大大提高塔釜产品中邻二甲苯的含量。为实验室进行邻二甲苯的分离提供依据。

1 实验仪器、药品、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仪器

精馏塔(图1所示):塔内径D=30 mm,塔内填料层总高Z=1.2 m(乱堆),填料为环,理论塔板数约60块。

气相色谱: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图1 精馏仪器设备图

1.2 实验药品与材料

混合二甲苯(旭阳焦化有限公司提供),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无水乙醇(以上药品皆为分析纯)

1.3 实验方法

改变精馏回流比,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间歇精馏,将邻二甲苯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最后由气相色谱仪所测的邻二甲苯的含量作为评价依据。

2 实验步骤

2.1 混合二甲苯的组成测定

2.1.1 混合二甲苯来源及各组分物理性质

本文所研究的混合二甲苯来源于焦化产品,其组成大致为50%间二甲苯、25%对二甲苯、10%邻二甲苯、4%乙苯,以及其他杂质[6]。C8芳烃各组分的物理性质见表1,C8芳烃各组分挥发度见表2,C8芳烃各组分相对于邻二甲苯的挥发度见表3[7]。

从表1中的数据看出C8芳烃各组分沸点很接近,从表2、3中看出各异构体相对于邻二甲苯的挥发度都大于1,理论上可以用精馏的方法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出邻二甲苯。

表1 C8芳烃各组分的物理性质

表2 C8芳烃各组分挥发度

表3 C8芳烃各组分相对于邻二甲苯的挥发度

2.2 气相色谱仪测定混合二甲苯组成

2.2.1 色谱测定条件

色谱柱:HP-innowax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FID检测器,检测温度:300 ℃,载气流量:30 mL/min,空气流量:40 mL/min,尾气流量:25 mL/min,分流比:215∶1[8-10]。

柱箱:在初始温度为50 ℃下,保持1 min,升温速率为0.5 ℃/min,温度升至,70 ℃时,保持5 min,然后将升温速率变为1 ℃/min。温度升至100 ℃时,保持5min,最后以5 ℃/min的速率升至230 ℃,保持5 min。

2.2.2 邻二甲苯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定量纯邻二甲苯,使纯邻二甲苯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分别为5%,9%,12%,15%,20%,并标号为1到5,每次进样量为11μL。以邻二甲苯与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横坐标,以邻二甲苯峰面积为纵坐标,依据不同质量比的邻二甲苯有不同峰面积作图,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邻二甲苯的标准曲线

由图2知,峰面积对质量比的线性回归方程是:Y=5053.9X-13382,线性相关系数R2=0.9920,表明邻二甲苯在质量比为5.54%~18.03%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的标准曲线建立方法同上。

2.3 精馏操作步骤

打开冷却水和塔顶放空阀,检查塔釜的液位是否在液位计的2/3位置。打开电源及电加热器开关,并将电流调大(顺时针方向),待塔节温度升上后,将电流调到略小。稳定操作后,打开回流流量计阀门,开始回流操作,并打开产品流量计阀门开始出料(控制回流比小一些,以确保产品含量达到80%以上)至产品储槽。

取样:可通过启闭产品槽及塔釜的对应阀门,从塔顶、塔釜取样口取样分析。精心稳定操作,每隔20~30 min分析一次产品,以确保产品质量,并随时检查塔釜液位。

完成实验后,先关闭加热电源,待塔节温度降低后再关闭冷却水阀。

3 结果与讨论

3.1 混合二甲苯组成分析

混合二甲苯原料进样量为1 μL,按照2.2.1色谱条件运行气相色谱仪。所测混合二甲苯气相图谱如图3。

图3 混合二甲苯气相图谱

注:峰保留时间:乙苯9.635 min、对二甲苯10.316 min、间二甲苯10.277 min、邻二甲苯11.303 min

从图3知,本实验所用混合二甲苯的组成为4.4%乙苯、26.6%对二甲苯、46.0%间二甲苯、9.5%邻二甲苯。

3.2 不同回流比对精馏结果的影响

在相同原料及相同进料量条件下,研究回流比分别为5∶1、8∶1或10∶1时的精馏效果。操作稳定后,取塔底产品,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产品中邻二甲苯的含量。

(1)回流比为5∶1的精馏气相色谱图见图4,结果见表4。

注:峰保留时间:乙苯9.635 min、对二甲苯10.316 min、间二甲苯10.277 min、邻二甲苯11.303 min。

表4 回流比为5∶1的精馏气相色谱结果

从图4及表4的实验数据中看出,当精馏回流比为5∶1,塔顶温度升到80~81 ℃时,几乎将原料中比邻二甲苯轻的组分全部蒸出,塔釜产品邻二甲苯的含量达到16.49%。

(2)回流比为8∶1的精馏气相色谱图见图5,结果见表5。

图5 回流比为8∶1的精馏气相色谱图

注:峰保留时间:乙苯9.635min、对二甲苯10.316min、间二甲苯10.277min、邻二甲苯11.303min

表5 回流比为8∶1的精馏气相色谱结果

从图5及表5的实验数据中看出,当精馏回流比为8~1,塔顶温度升到80~81 ℃时,塔釜产品邻二甲苯的含量达到48.56%。

(3)回流比为10∶1的精馏气相色谱图见图6,结果见表6。

图6 回流比为10∶1的精馏气相色谱图

注:峰保留时间:乙苯9.635min、对二甲苯10.316min、间二甲苯10.277min、邻二甲苯11.303min

表6 回流比为10∶1的精馏气相色谱结果

从图6及表6的实验数据中看出,当精馏回流比为10∶1,塔顶温度升到80~81℃时,塔釜产品邻二甲苯的含量达到54.91%。

从表4~6的实验数据看,对同一批原料,随着回流比的增大,塔釜产品邻二甲苯的含量逐渐提高,且在回流比为(8~10)∶1时,邻二甲苯含量为48%~54%。这说明在填料塔塔径为Φ30 mm、填料高度为1.2 m时,控制回流比(8~10)∶1,用间歇精馏的方法,可以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邻二甲苯。若回流比大于10∶1时,精馏结果会更佳,但由于该精馏塔的设计缺陷,最大可调回流比为10∶1,所以在此装置下进行精馏的最佳回流比为10∶1。

4 结论

通过该实验可知,运用精馏技术采取间歇精馏方法,对于混合二甲苯,能在塔釡得到含量较高的邻二甲苯。当塔顶温度到80~81℃时,当回流比控制为(8~10)∶1时,所得邻二甲苯的含量达到48%~54%。

本文的测定结果为实验室进行邻二甲苯的分离提供了一些数据支持,如果能够再次提升塔顶温度,将可以进一步提高塔釡中邻二甲苯的含量。为精馏塔的改造以更好地分离混合二甲苯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数据参数,邻二甲苯可从混合二甲苯中通过精馏方法分离出来,为混合二甲苯的分离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向。

[1]谢世英.浅谈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147-148.

[2]罗袆青,孙长江.C8芳烃中二甲苯和乙苯的分离技术进展[J].现代化工,2005,25(8):23-26.

[3]武显春,单希林,张坤斌,等.钴-溴催化氧化邻二甲苯制邻甲基苯甲酸[J].大庆石油学报,1999,23(2):33-35.

[4]王毅.论邻二甲苯法制苯酐工艺氧化反应系统[J].化工设计,2010,20(3):17-19.

[5]伍川,王净依,陆俊跃,等.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106-110.

[6]陈艳华.浅谈混合二甲苯的分离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21-22,25.

[7]陆承东,胡玛丽.C8芳烃的分离技术[J].钢铁研究,1997,(03):57-62.

[8]曾维俊.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二甲苯馏程[J].化学世界,2007,(11):654-657.

[9]张娟.气相色谱法分析混合二甲苯[J].河北化工,1996,(02):59-60.

[10]盛振晗.混合二甲苯组成分析[C].西北地区第六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一届色谱年会论文集,2010.172-173.

2014-11-08

邢台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焦化粗苯精制-混合二甲苯的分离及异构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ZC027; 邢台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煤焦油深加工技术-混合二甲苯的分离.项目编号:XTXY11Y31

杨玉敏(1969-),女,河北邢台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化工理论与分析技术的研究.

TQ522.62

A

1672-4658(2015)02-0184-04

猜你喜欢

对二甲苯乙苯二甲苯
苯乙烯装置恒沸热回收与常规蒸发技术结合新应用
UOP公开一种生产高纯度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方法
芳烃抽提二甲苯白土塔活化流程改进技术分析
均三乙苯的合成研究
膜反应器中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热力学分析
宁波利万聚酯引进BP对二甲苯生产技术
2014—2019年我国对二甲苯回顾与展望
和利时海南60万吨/年对二甲苯(PX)项目
经溶剂回收仪再生的二甲苯在快速冷冻病理中的染色效果研究
硬脂酸替代二甲苯透明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