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嘉善国际木雕城东方美术馆官窑瓷器展

2015-11-29张永溪

上海商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斗彩官窑珐琅

文/张永溪

(作者系原青海省博物馆馆长)

我很荣幸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台湾天禧美术馆馆主资深大藏家吴明宪先生。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对华夏五千年文化史如数家珍。他收藏的古玩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和杂项等各类藏品都达到高、精、珍的水平。

为了宏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现宋、元、明、清时期官窑瓷器的艺术魅力,经协商我们从台湾天禧美术馆浩如烟海的瓷器藏品中遴选了宋五件,元三件,明六十二件和清四十六件,共计一百十六件展品,在嘉善国际木雕城六楼东方美术馆展出,以提供广大古玩爱好者鉴赏。参观如此规模的官窑瓷器展,将是一场品鉴官窑瓷器的饕餮盛宴。

官窑瓷器是指专门为皇家烧造的瓷器,有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和观赏用瓷。宋朝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均选用精品,供皇家使用。元朝没有设立御窑厂,主要皇家用瓷来自瓷都景德镇,未见官窑款识,只见有“枢府”款瓷器,应是皇家用瓷。明朝永乐以后由景德镇御窑厂为皇家提供用瓷,但永乐很少写款。从宣德开始署名“大明宣德年制”……但明朝没有正统、天顺、景泰等款,称为“空白期”。清朝到康熙十九年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内务府派驻官员,督理景德镇制瓷。

在展出的五件宋朝瑰宝中,有汝窑粉青釉觚型尊,上刻寿成殿皇后阁底款;官窑出戟尊,建福宫底款;汝窑天青釉水仙盆;钧窑天青釉玫瑰紫折沿盆等,都应是北京故宫旧藏。还有一件官窑海棠洗(见图1),口径长23.2cm,口径宽17.2cm,高8.8cm,为折沿倭角长椭圆形海棠洗,器型规正,曲线和弧度秀美,四足紫黑色露胎颜色如赤铁,粉青色釉肥润厚如凝脂,富有玉质感,器表大开片色如鳝血,小开片似冰裂。器底有乾隆御题詠瓷诗一首:“李唐越器久称無,趙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氣,纹猶血裂似冰膚。”乾隆壬寅(1782年)御题,乾隆皇帝认为唐朝越窑瓷器很久没有见了,宋朝的官窑瓷器也是非常珍贵和稀少,此器粉青釉的表面已经没有火气,温润如玉,血裂开片的表面犹如小孩冰洁的肌肤一样。这件官窑海棠洗器型美、釉色美、开片美,美轮美奂,应是乾隆把玩之物。

元朝展品有:青花戏曲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釉里红龙纹扁瓶和霁蓝釉描金银彩碗等。后者为海内外罕见之珍品(如图2),口径21.2cm,高9cm,元朝蓝釉为进口料,见有蓝釉白龙梅瓶,蓝釉描金银彩碗,迄今未见报导,此器除圈足外通体施蓝釉,碗外下部有一圈描金彩莲瓣纹,口沿下有一圈缠枝莲纹,花为金彩,枝叶为银彩,器内口沿有一圈描金彩勾云纹边饰,中间为暗花追尾龙两条,器内碗底外面是一圈暗花廻纹,中间暗花六莲瓣,上有杂宝纹。圈足露胎处有一块白釉,釉和胎交接处有一圈淡淡的火石红。釉色、器型、饰纹、修胎全部符合元朝瓷器的特征,是元朝瓷器中之珍品和孤品。

在明朝的六十二件瓷器中,有洪武、永乐、宣德瓷器二十一件,其中青花十六件,永乐青花云龙纹直颈扁壶(见图3),高45cm,高端、大器,壶身通体前后各画一条三爪回头云龙,龙身较瘦,四肢灵动,强而有力,龙头回眸,两眼炯炯有神,生动传神,透着元朝龙的遗风。颈部和口沿绘缠枝莲纹。画工精细,青花浓淡相宜,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所用进口之“苏尼勃青”钴料,形成浓重的结晶。斑点有晕散,有凹凸不平状。圈足露胎处白砂胎温润细腻;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为永宣青花器瑰宝。

斗彩为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斗奇争艳之意,另有青花填彩、青花点彩和青花加彩之称谓,斗彩始于明成化。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举世闻名,我们这次展出的明成化三十八件瓷器中有二十二件斗彩瓷器,不但有鸡缸杯、葡萄杯、人物杯、团花杯,还有花卉、海马、海象天字罐,斗彩飞象蟋蟀罐等,更有甚者,天禧美术馆藏有一件斗彩鸡纹僧帽壶(见图4)。通高21cm(而斗彩鸡缸杯的高度只有3.5cm,是僧帽壶的六分之一),底部接近圈足处画一圈莲瓣纹,腹部和颈部大面积画牡丹、湖石、花草、蜻蜓、小虫、公鸡、母鸡和小鸡。雄鸡引颈高亢而立,雌鸡觅食小虫和小鸡嬉戏,釉下青花采用淡雅幽菁的“平等青”料画出兰花、湖石、花草、动物,显得娟秀媚人。青花轮廓线内填以鲜艳透明如鸡血的红色,绿色透亮中闪黄和娇嫩透明的鹅黄色,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争奇斗艳,好一派田园自然之美丽风光,让人爱不释手,流连忘返。

在清朝的四十六件官窑瓷器中,除青花、斗彩、粉彩和五彩等精品外,三十二件珐琅彩瓷器突显了这次展览的宗旨——珐琅彩大观。珐琅彩瓷器存世量稀少,尤其是宫廷造办处监制,皇帝亲自审稿并下旨由宫廷画家绘制的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作品,堪称稀世之宝。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又称“佛郎”,是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的一种铜质工艺品,“掐丝珐琅”和“铜胎画珐琅”,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康熙皇帝将景德镇已烧好的素白胎上涂红、黄、蓝、绿、胭脂等彩料作底,然后在底色上采用进口珐琅彩料绘牡丹、莲花、虞美人等纹饰,再经低温炉火烧制而成。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最为精美。用景德镇特制的白釉瓷胎,由皇帝亲自参与,审核设计画稿,宫廷画师奉旨彩绘,名师良匠负责烧造,宫内研创多种珐琅彩颜色,绘上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不同画面配以诗、书、印,成为一件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乾隆时期北京有三处烧造珐琅彩地点:一是皇帝寝宫旁边的养心殿配房;二是怡亲王府;三是圆明园。乾隆二十一年以后宫内珐琅作坊移出京城,改由广东粤海关制作。此后的珐琅彩已不再具有清宫珐琅独领风骚的魅力了。

存世的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器中,直径或高度超过21cm的器物未见报导。在这次三十二件珐琅彩展品中有一件雍正珐琅彩牡丹芦雁纹过枝大盘,直径有50.8cm(见图5)。盘的正面画有六朵牡丹,三根芦苇,两只芦雁在空中成双成对飞舞,下面有一只翠鸟在天上飞舞,朝着站在芦苇秆上的翠鸟飞去,好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牡丹花瓣由浅到深有色界过渡,使牡丹花呈现出立体感,花朵饱满,鲜艳欲滴。鸟的羽毛、翅膀、爪、头和眼,画工细腻,生动传神。盘的背面画四朵牡丹,两枝芦苇,牡丹根部画有一大块山石和花草,显得根深叶茂,并写有行书诗二句:“斜依風苇藂藂裊,逺飏煙波渺渺平。”诗前有胭脂水阳文“佳丽”引首章一方,诗后有胭脂水阴文“四时”印和阳文“清香”印各一方。盘底心有青花双栏圈“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该盘胎土洁白细腻,整体厚重,做工规正,釉色肥润,白中泛青,画工精细准确,有西方油画效果,透露出郎世宁的风格。诗句行楷,书法束张欹正,飘逸潇洒,透出大家之气。如此画工精美,器型硕大,书法严整,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珐琅彩大盘举世无双。

在展出的二十六件乾隆瓷器中,除难得一见的珐琅彩天干地支转心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描金梅瓶和斗彩云龙福海纹双凤耳抱月瓶外,黄地粉彩龙纹梅瓶(见图6),高37cm,此梅瓶器型规整,端庄秀丽,瓶底和瓶口内施松石绿釉,显出乾隆时期特征——淡雅,因吹釉工艺之故,仔细观察,绿釉有浓淡不匀之感。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圈足向上第一层是胭脂水三角形几何纹边,上面是绿白相间的海水纹,通体画五条云龙,前面为胭脂红立式正面龙,左边上画蓝色龙,下面粉红色龙,头部都朝前,右边上画粉红色龙,下画蓝色龙,两龙头相对,似有情感交流。五条均为五爪龙,两条黑色长须,飘逸洒脱。肩部有一圈胭脂红莲瓣纹,蓝色廻纹和胭脂红冰地花朵纹。此器通体黄釉,是皇家专业之釉色,显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皇家气魄。

纵观展览,每件展品都精妙绝伦,让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一次能饱览如此众多之官窑瓷器,实乃此生没有虚度。

猜你喜欢

斗彩官窑珐琅
斗彩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千古“贵”瓷 争奇斗艳
西夏官窑瓷器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此“官窑”非彼官窑
清 玻璃桑葚景掐丝珐琅嵌玉壁瓶
王淑凝·作品欣赏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