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有效性

2015-11-29王志涛

关键词:微量蛋白尿肾脏

王志涛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分析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有效性

王志涛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药剂,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A/C值。结果 研究组在A/C比值中明显低于对照组,所以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值得推广应用。

胰激肽原酶;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疗效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疾病,会对肾脏产生持续性的损害,微量白蛋白尿(MAU)是早期反应肾脏功能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MAU漏出过多是人体血管系统发病的前期预兆,可能存在患者其他内脏器官受损或者产生心血管病的情况,因此,有效控制MAU的漏出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而胰激肽原酶是临床上用来治疗早期肾病的常用药物,它能够刺激肾脏内的激肽系统,阻止肾小球增生,保持肾功能的正常运转,从而阻止蛋白的漏出,减轻尿白蛋白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MAU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5.3±3.7)岁,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7.1±2.8)岁,两组患者均无泌尿系统感染和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即采用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使患者平均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即120/80 mmHg。而研究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胰激肽原酶液剂,使用方法为肌肉注射,1次/d,40 U/次,连续使用2周后改为胰激肽原酶口服片,2次/d,240 U/次,连续使用12周;治疗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肌酐比值,A/C值。其比值测定是近年来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的一种新型方法,它能够准确的反映出24 h内的尿蛋白量,与传统的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更为简便和精确,成为近年来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1]。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平均血压将至正常水平,MAU值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平均血压有明显下降,MAU值明显减少;无效:患者平均血压并未得到有效降低甚至增加,MAU值无减少或增加;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值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值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5 155.4±137.8 85.6±81.7对照组 45 156.1±140.3 107.8±101.5

由表1可知,研究组治疗前的A/C值为(155.4±137.8),治疗后为(85.6±81.7),对照组治疗前的A/C值为(157.1±143.3),治疗后为(107.8±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由表2可知,研究组有效37例,显效8例,无效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22例,显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11%,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大量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患者的MAU漏出的量值要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一般每三个高血压患者中就会有一个患者有MAU漏出的情况出现,且高血压患者中有1/3的患者都有肾脏功能性的损害。因为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疾病,会对肾脏产生持续性的损害,血压过高会压迫肾小球一直处在高量灌注的状态,长期下来会使肾小球基底膜破损,导致基底膜间隙增大,使蛋白容易漏出,早期时会出现MAU,若不加以注意会持续性的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脏内血流调节紊乱,使血管内的各种活性物质增加合成数量,进一步导致肾内小动脉痉挛或者硬化,当肾脏中的毛细血管硬化到一定程度时,最终出现肾脏系统的紊乱,肾功能失调[2]。因此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采用注射胰激肽原酶药液激发肾脏内激肽系统的活性,刺激肾脏内组织激肽系统释放酶,从而扩张肾脏小动脉血管,提高血液的流通性,恢复基底膜间隙至正常,最终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现象的发生。

胰激肽原酶具有保护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胰激肽原酶能够降解激肽原所生成的激肽,促使血浆中的一氧化氮水平提高,使得纤溶酶被激活,从而改善血黏度,促使分泌前列腺素E,进而增加肾的血流量,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改善患者机体的微循环。

本研究中的表1、表2数据显示,使用胰激肽原酶能够有效防治早期肾功能的损害。在研究组使用两周胰激肽原酶针剂后,A/C值明显下降,之后改用胰激肽原酶口服片帮助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未使用胰激肽原酶的对照组对缓解MAU漏出现疗效甚微[3]。综上所述,胰激肽原酶能够有效控制MAU漏出,减缓患者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1] 钱红霞,李新胜,张 玲,张金成.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08):34-41.

[2] 忻蔚然,靳维华,潘明康,等.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MAU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77-3079.

[3] 董良璞.高血压合并MAU患者采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的临床体会[J].医药与保健,2014,22(5):77-78.

R544.1

A

ISSN.2095-6681.2015.08.077.02

猜你喜欢

微量蛋白尿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罗仁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经验介绍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