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及优质护理的效果

2015-11-29曹雪玲正定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800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缺血性

曹雪玲(正定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8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及优质护理的效果

曹雪玲
(正定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8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及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43例随机分为护理组172例与对照组1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倍他乐克与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包括常规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护理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高于对照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其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优化LVDd、IVST、LVPWT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心肌病;肥厚型;中西医;护理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类以心肌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为主要临床病理表现的疾病[1],在心血管内科十分常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与工作竞争压力不断增加,患肥厚型心肌病的人数逐年增长[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优质护理意义,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根据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食后腹胀、心悸、憋气、胸闷、夜间呼吸困难、尿少、稍微活动即喘促等临床症状。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172例与对照组171例,护理组男100例,女7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2.8±2.1)岁。对照组男100例,女71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2.9±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本病情、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倍他乐克与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药方组成:茯苓20 g、桂枝20 g、黄芪30 g、石菖蒲20 g、当归30 g、党参30 g、炒枣仁15 g、炙甘草10 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包括常规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1.2.1 病情观察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困难、水肿、心绞痛等异常表现,应及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减少意外的发生。

1.2.2 饮食护理

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尽量减少食用油炸、辛辣刺激性、生硬、牛奶、红薯等产气食物,给予易消化、维生素高、低脂、低盐食物。

1.2.3 心理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身体变化,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其因长期处于病痛中而产生精神、经济压力,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1.2.4 出院指导

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患病机制及注意事项,避免反复发作;叮嘱患者劳逸结合,保持科学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尽量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长期坚持合理用药,预防发生并发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无明显心衰体征、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治疗后,心衰体征、各种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后,达不到显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

治疗后,护理组的LVDd明显高于对照组,IVST、LVPW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m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mm)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LVDd IVST LVPWT护理组 172 43.10±1.97* 13.60±2.03* 10.73±1.08*对照组 171 36.49±2.01 16.57±1.38 11.97±1.12

3 讨 论

肥厚型心肌病是左心室形态学的改变,主要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肌舒张功能减弱心室充盈增加、心绞痛等临床表现,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3]。肥厚型心肌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的有效方法,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4]。在中医理论中,肥厚型心肌病属于“胸痹”、“血瘀”的范畴[5],本次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基础上,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其优质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其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优化LVDd、IVST、LVPWT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1] 孟志华.超声技术用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及意义评价[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3,24(34):395-397.

[2] 罗云云.补阳还五汤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优质护理意义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7(12):456-457.

[3] 庞艳艳.综合护理用于补阳还五汤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39(15):393-395.

[4] 王雯雯.人性化护理用于补阳还五汤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剖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50(16):643-645.

[5] 宋彤彤.优质护理用于中药汤剂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2(17):380-384.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常规组(n=25) 15.28±4.56 46.29±10.61干预组(n=25) 10.53±2.21 76.25±12.53 P<0.05 <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易造成患者伤残,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劳作与生活质量,因此应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十分必要。该护理方式包含精神、身体、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护理,故选取何种路径进行护理至关重要[3-4]。

该护理路径同样也是患者脑卒中康复的住院流程,其护理目的在于规范住院流程、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治疗质量等。相关文献指出,该护理路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程序后,可以有效提高其日常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发现,该护理路径依据某项诊断或疾病制定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可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及预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凤.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126-127.

[2] 刘兴山,崔 淼,董 雪,等.运用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61-3962.

[3] 王 丽.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4):140-141.

[4] 田幼红.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66-67.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11.175.02

猜你喜欢

肥厚型心肌病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