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护理

2015-11-29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卫生院黑龙江黑河164411

关键词:溶栓我院脑梗死

周 茹(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卫生院,黑龙江 黑河 164411)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护理

周 茹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卫生院,黑龙江 黑河 164411)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67例患者中,基本痊愈38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1%(65/67)。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急性脑梗死;溶栓;护理;疗效

脑梗死,临床上又将其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尽早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闭塞,促使血管恢复再通。我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0.34±7.86)岁;合并高血压27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8例。

1.2 纳入标准

①发病时间<3 h;②年龄18~80岁;③存在明显的肢体瘫痪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4分;④了解并同意此次研究。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静脉给予rt-PA溶栓,剂量为0.6 mg/kg,先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在5 min内注射完毕;剩余90%混匀后采用滴注泵滴注,时间为1 h。治疗24 h后,复查患者头颅CT,检查其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并且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等。

1.3.2 护理方法

(1)一般护理。在治疗前,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讲解溶栓治疗的目的、作用等;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控制滴速,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等不良事件,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2)加强血压检测。据临床实践发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血压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电监护仪动态检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做好记录。(3)病房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对其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确保充足的休息;加强家属的探视管理,比如减少探视人数和频率等。(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爱护患者,耐心解答疑问,取得患者的信赖,给予情绪不良患者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并发症的观察。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比如观察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是否出血;是否发生再灌注损伤(表现为困倦、头痛、呕吐等);有无出现血管再闭塞等情况,并予以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基本痊愈:经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大大减少(>9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经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经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减少(18%~45%);④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7%。

2 结 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67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1%。见表1。

表1 67例患者的疗效分析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严重急症,其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暗带组成。据研究发现,中心坏死区神经元发生永久性死亡的风险非常大,其通常发生在血管闭塞10 min后;缺血半暗带区域存在较高的局部血流量,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永久性死亡,若此区域的血供获得及时改善,则可能会挽救处于死亡边缘的神经元[2]。rt-PA是一种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将其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可以激活纤溶酶,有效降解血小板上的纤维蛋白原,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进而改善缺血区供血[3]。

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要想保障其效果,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中,缩短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溶栓治疗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溶栓治疗中,控制滴速,确保在1h内滴注完毕,护理人员还要掌握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在病房管理中,温度控制为22℃~25℃,湿度为50%~60%[4];在血压检测中,还需要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每2 h记录1次;在并发症的观察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如类型、临床表现等。一旦患者出现不良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当患者出现意识水平变化、再次偏瘫等,则提示患者存在血管再次闭塞的危险,应马上通知医生,采取脱水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在本文研究中,67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并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7.0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潘贤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4):2292-2293.

[2] 张韶红,彭满青,刘 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上海护理,2011,11(05):43-45.

[3] 郭 松,田 洪,臧巧利,等.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79-1680.

[4] 刘丙丽.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3):135-136.

R605

B

ISSN.2095-6681.2015.011.126.02

猜你喜欢

溶栓我院脑梗死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