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2015-11-29李宏伟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急救科河南濮阳457500

关键词:脉压心血管病心脑血管

李宏伟(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急救科,河南 濮阳 457500)

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李宏伟
(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急救科,河南 濮阳 457500)

目的 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为开展高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随访EH中老年患者446例,将2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64例纳入观察组,其余38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64例(14.35%);年龄[OR=1.013,95% CI(1.18~6.48)]、脉压[OR=1.011,95% CI(1.14~5.76)]、CRP[OR=1.260,95% CI(1.21~34.21)]成为EH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压上升可增加中老年EH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而影响长远预后。

原发性高血压;中老年人;脉压;心脑血管事件

心血管病是人类第一大死亡病因,在我国心脑血管病致死例约占总死亡例的42%[1]。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我国EH发病率高达18.8%,35~74岁人群发病率约为27%,老年人发病率约40%~60%,EH已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病[1]。EH可致靶器官损害,是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等高致死性疾病的高危风险因素,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而我国EH控制率仅为6.1%,EH已成为公共卫生因素[2]。脉压(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是心脏射血与动脉循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心脏收缩和动脉血管顺应性决定的,是反映大动脉硬化、心血管功能损伤重要指标[3]。本次研究中老年EH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为开展高血压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某院门诊收治的EH患者4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完成2年体检者414例,其中男201例、女213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58.4±6.4)岁。其中全因死亡20例,心肌梗死5例,冠脉血运重建18例,急性心力衰竭3例,心绞痛急性发作27例,脑卒中25例,将2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64例纳入观察组,其余38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年龄≥45岁;②临床确诊,无误漏诊;③未合并先天性心脑血管病,如先天性房颤、先天性房室缺损、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等;④本地户籍,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社区建立有健康档案。退出标准:①未获得随访;②因主客观原因退出研究,如遇到车祸;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某次随访获取指标不全等。

1.2 方法

血压测量:坐位,水银柱血压计袖带测量,检查前医嘱充分休息、禁烟酒,连测三次取均值。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Bodymassindex,BMI),并测量患者腰围/臀位比。同期测定患者心率,晨期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送实验室检查,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糖水平、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因素分析

两组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BUN、SCr、WBC、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因素分析()

表1 两组因素分析()

因素 观察组(n=64) 对照组(n=382) t P年龄(岁) 69.4±11.4 59.3±10.6 5.74 0.01 BMI(kg/m2) 25.4±2.7 25.1±2.1 0.93 0.45腰围/臀围 0.88±0.05 0.89±0.07 0.80 0.65心率(次/min) 77.7±8.1 77.5±8.1 0.64 0.74舒张压(mmHg) 77.4±11.4 82.0±8.4 7.34 0.00收缩压(mmHg) 160.1±20.4 140.3±17.4 11.09 0.00脉压(mmHg) 82.7±35.3 57.7±20.8 3.87 0.00 TC(mmol/L) 4.54±0.63 4.39±0.92 0.64 0.74 TG(mmol/L) 1.83±0.55 2.08±0.75 0.57 0.80 HDL(mmol/L) 1.25±0.23 1.21±0.45 0.50 0.83 LDL(mmol/L) 2.74±1.25 2.54±1.34 0.59 0.78 Bun(mmol/L) 6.30±1.42 5.94±1.64 6.04 0.01 SCr(μmol/L) 96.3±27.9 88.0±15.8 7.17 0.00血糖(mmol/L) 5.73±0.71 5.89±1.14 0.73 0.69 WBC(×109/L) 6.35±1.03 5.94±1.27 5.17 0.00 CRP(mg/L) 5.73±1.24 4.54±1.53 5.37 0.01 FINS(mU/L) 8.72±6.47 8.05±5.62 0.63 0.34 HOMA-IR 2.11±1.27 2.20±1.83 1.05 0.42 LVEF 67.3±5.46 68.0±5.07 0.84 0.5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原值赋值,将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作为因变量,分别赋值为“1”、“2”,进行非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脉压、CRP成为EH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研究显示,EH患者确诊后2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较高,本组患者64例(14.35%),远高于金俊茹等、杨光等统计结果,可能与纳入患者老年比重较高、未提剔除吸烟与饮酒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有关。CRP是传统的心脑血管病预测指标,反映患者炎症水平,甚至可作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预后预测指标,研究显示CRP每增长1个单位,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6%。脉压差也可作为EH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预测指标,研究显示脉压差每增加1 mmHg,风险增加1.3%,换算成脉压增加10 mmHg,心脑血管风险增加34.4%。

EH患者预后预测指标较多,其中CRP、血尿素等临床生化指标敏感度高,动态监测预测效果好,但这些指标不易获取,不易推广普及。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 39(1):3-21.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3.

[3] 丁瑞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与血压变异型的相关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6):32-33.

R544.1

B

ISSN.2095-6681.2015.011.096.02

猜你喜欢

脉压心血管病心脑血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监测血压,脉压差莫忽视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