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2015-11-29田帅南徐水县妇幼保健院普外科河北保定072550

关键词:胃部普外科胃炎

田帅南(徐水县妇幼保健院普外科,河北 保定 07255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田帅南
(徐水县妇幼保健院普外科,河北 保定 072550)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普外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09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55例和对照组15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结果 复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慢性胃炎[1]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幽门螺旋杆菌侵染胃黏膜及淋巴细胞,胃部长期受到刺激导致上腹部出现烧灼感、反酸、上腹部胀痛等炎性症状。病程长,不易恢复,长期会出现胃萎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压力及饮食结构等变化,使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诱导其发病的因素很多,如吸烟过量、大量饮酒、饮食辛辣、精神长期紧张[2]、暴饮暴食及药物刺激等。临床上常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疗效较差且不良反应较多。针对此情况,我院选取普外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09例,对其部分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普外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0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03例,女106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1.9±0.6)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8.6±1.3)年;浅表性胃炎186例,萎缩性胃炎12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55例和对照组1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患者甲硝唑(辽宁金丸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10500)口服,80 mg/次,1次/d;奥美拉唑(海南新世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47)4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阿莫西林(东北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82)口服,20 mg/次,1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药方组成:太子参30 g,玉竹、陈皮各12 g,苏梗、丹参各13 g,石斛、云茯苓各11 g,麦芽15 g,香附16 g,鳖甲、甘草各14 g。大便干燥加郁李仁15 g、火麻仁16 g;疼痛剧烈加五灵脂12 g、延胡索13 g;湿浊较重加白蔻仁5 g、薏米仁31 g、扁豆32 g;肝气郁结加柴胡11 g、郁金16 g;脾胃失调及气虚加黄芪与白术各13 g。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通过X钡餐造影检查无异常现象,腹胀、腹痛、反酸等症状消失,胃酸水平恢复;显效:通过X钡餐造影检查有明显改善,上腹胀痛、胃部疼痛等症状减轻,胃酸分泌有所改善;无效:通过X钡餐造影检查无任何改变,病情加重,胃部剧烈疼痛。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复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腹泻1例,腹部疼痛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腹泻6例,腹部疼痛4例,恶心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胃炎[3]是由多种诱发因素导致的胃部粘膜出现病理变化,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数患者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其中包括腹胀、胃痛、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病得到有效的控制[4]。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并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与药物,通常多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虽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带来极大的痛苦。传统中医认为慢性胃炎是由于胃部气机不通畅,经络受阻而造成患者胃部脘痛[5]。与患者情志受伤、过度疲劳、饮食不规律及脾胃功能紊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次研究有效地将各种中药联合,发挥其最大药效,改善患者慢性胃炎症状。方中麦芽、太子参及陈皮等可健脾益胃,使脾胃虚弱得到明显改善;丹参具养胃益阴、活血化瘀的功效。诸药共同使用,能够养胃消炎、滋阴补阳[6]、祛除体内痰液及湿气,且药效持久,彻底根治。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玲玲,贾云超,马可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药学与临床,2014,12(55):1125-1129.

[2] 由丽君,郭日新,杨海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进展评价分析[J].上海药科专科学校,2013,56(22):456-459.

[3] 国建军,李硕国,蒋玉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气郁结型慢性胃药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附属医院研究院杂志,2014,19(20):156-159.

[4] 张聪下,陶严会,袁紫燕,等.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浙江实用医药,2014,42(10):778-781.

[5] 王地震,路佳慧.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进展评价分析与研究[J].安徽省县人民医院报社,2012,66(34):98-102.

[6] 山海军,魏国军.单纯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北京302医院普外科期刊,2014,15(52):41-4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改善情况(,次/mi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改善情况(,次/min)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时间 最慢心率 静息心率 平均心率试验组 232 治疗前 33.25±2.46 45.62±3.17 53.16±2.72治疗后 48.69±2.15*#66.25±1.49*#68.25±1.64*#对照组 231 治疗前 33.29±2.17 45.21±2.64 53.17±2.41治疗后 41.32±2.65* 58.63±2.19* 60.31±1.42*

2.3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均无异样变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在中医理论中,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胸痹”、“迟脉症”、“眩晕”、“心悸”的范畴[3],主要有头晕耳鸣、胸闷气短、心悸乏力、面色发白等临床症状。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脉益气[4]。研究发现,常规西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限制,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单纯采用活血化瘀、益气作用的中药治疗,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窦房结自律性等作用[5],但长期服用,有明显副作用。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均达不到理想疗效,而中药与常规西药结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疗效,到达标本兼治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心率状况,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谷乐乐.两种药物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6(12):320-321.

[2] 高明月.两种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24(6):234-236.

[3] 苏晓彤.中药汤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2(6):36-37.

[4] 马建明.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展前景及研究现状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4(3):30-33.

[5] 杜小月.中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化影响剖析[J].陕西医药,2012,3(6):22-23.

R573.3

B

ISSN.2095-6681.2015.011.047.02

猜你喜欢

胃部普外科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胃部爱情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什么原因造成男人的肠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