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2015-11-29刘惠荣齐青月张敏英唐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保定072350

关键词:质量指标阻塞性疗效

刘惠荣,齐青月,马 欣,张敏英,王 燕(唐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 保定 07235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刘惠荣,齐青月,马 欣,张敏英,王 燕
(唐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 保定 072350)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49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药、复方异丙托溴铵等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水煎服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指标和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对照组生存质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指标,较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明显,值得继续研究与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复方异丙托溴铵

慢阻肺[1]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主要由于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展引发。肺部疾病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临床常见病症,多对粉尘、烟雾等有害刺激因素较为敏感,进而出现异常炎症反应。中老年人为发病主要人群,病程缠绵反复[2],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单纯西医治疗已不能有效控制此疾病。本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我院收治的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9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均参照《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指南》;排除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病因已知的支气管扩张症及肺结核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囊性肺纤维化等发病于小气道的病变等,对药物过敏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4例。试验组男97例,女28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4.21±12.80)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15.72±0.23)年。对照组男95例,女29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3.72±11.21)岁;病程1~23年,平均病程(16.42±2.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患者低流量氧气吸入及易消化、营养充足的流质性食物。口服抗感染药物,药物以非典型病原体及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β-内酰胺类、三代头孢类药物单用或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4次/d,2喷/次,根据需要可调整剂量最大为24 h内12喷;辅助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化痰(天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3020201),静脉滴注,1次/d。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根据病症加减,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药方组成:瓜蒌16 g,薤白11 g,半夏13 g,桃仁11 g,白酒适量。发热明显者加连翘16 g,金银花15 g;痰鸣喘息、平卧困难加葶苈子14 g,射干10 g;痰黄胶黏、咯吐痰较困难者加海蛤粉11 g,玄明粉14 g,浙贝母10 g。若使用抗感染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应去除白酒。

两组均按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指标、疗效。

1.4 评定标准

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共35个项目4个因子(F1、F2、F3、F4),各项评分分为4级,评分为1~4分,得分数越高则表示生存质量越差。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能够正常生活与工作;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常规检查趋于正常,正常生活与工作基本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现象或有加重倾向,检查结果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生存质量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对照组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F1 F2 F3 F4 平均分试验组 125 治疗前 1.62±0.13 2.02±0.28 1.59±0.18 1.61±0.17 1.72±0.12治疗后 1.55±0.11*# 1.89±0.24*# 1.49±0.17*# 1.52±0.12*# 1.60±0.07*#对照组 124 治疗前 1.60±0.14 1.98±0.26 1.61±0.17 1.62±0.15 1.68±0.14治疗后 1.63±0.12 2.00±0.27 1.64±0.15 1.63±0.19 1.71±0.08

2.2 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在中医范畴属肺胀范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唇色青紫、咳喘有痰、面色晦暗、胸腹胀满等,身体虚弱、肺气虚弱、脾失健运成痰,治疗主要以化痰、清热、祛痰为主。本研究所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降气化痰[4]、通阳散结、运转胸中大气的作用。方中瓜蒌为君药,具宽胸理气、化痰散结之功效;薤白与瓜蒌寒温相配,可散结导滞、化解痰浊;半夏为佐药[5],具下气降逆、辛温化痰功效;桃仁可散瘀行血;加适量白酒可载药上行,温通舒展胸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指标,较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疗效明显,值得继续研究与应用。

[1] 李志英,王天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宁夏第三人民医院出版,2014,47(32):226-227.

[2] 徐海涛,王振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北京支气管疾病科,2013,35(61):889-890.

[3] 杨森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院,2013,66(20):302-303.

[4] 毛顾军,袁建霞.中医辩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思路分析[J].四川中医学杂志,2014,55(32):2000-2001.

[5] 杨明瑞.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候研究[J].山东中医药杂志学,2013,19(30):403-402.

R563.9

B

ISSN.2095-6681.2015.011.034.02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阻塞性疗效
更正启事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