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提高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中外记者问

2015-11-29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2期
关键词:结构经济

|高端视角|GAODUANSHIJIAO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提高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中外记者问

2015年1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了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我们了解到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了7.4%,您觉得这个数字与去年初提出的“合理区间”是什么关系?您如何评价中国2014年的经济表现?

马建堂: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很不平凡的一年。国际上就是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复杂,国内“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面对这样严峻的环境和极其复杂的改革发展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新的动力。应该说,取得GDP增长7.4%的成绩真的非常不容易。

1.总体平稳

7.4%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7.4%在国际上也是一个不低的水平,现价增量在8000亿美元左右。与7.4%相配套的是物价水平上涨2%,这个涨幅比较低,老百姓得到了低物价涨幅的实惠。稳增长归根到底是为了稳住就业,稳住民生。按照人社部的统计口径,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任务。

经济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四个指标配合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2.结构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二产业的7.3%,也快于第一产业的4.1%。2014年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到48.2%,这是衡量中国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从动力结构看,我们毫不讳言,2014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我给大家举几个数据。

(1)工业中高技术产业比2013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快4个百分点,占比提高到10.6%,提高了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是工业内部的新动力。

(2)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P2P,即网贷高速增长,电信消费、信息消费都是比较高的增长。2014年,中国经济尽管传统行业困难比较多,但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正在加速成长,新的动力正在加快孕育,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3)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有将近7.5亿人生活在城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深刻变化,尽管这个变化不是一年形成的。除此以外,三大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的比重在提升,区域结构、收入结构继续改善。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7.4%这个增速在合理区间,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深刻的,是趋势性的。

3.质量提升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很重要的一点,既要保持经济的一定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于中国经济质量在提升的第一个数据,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14年全社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72313元/人,比2013年提高7%。第二个数据就是单位GDP的能耗下降4.8%,为什么能下降得比较多?因为服务业在成长,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成长得快,而且能耗比较少,能耗比较多的重化工业在减速。

4.民生改善

发展为了谁,发展为了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老百姓收入的提高。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1-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长9.1%,这些数据大家也可以对比。民生改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才是最主要的收入渠道。

总之,2014年真的不容易,困难很多,我们取得的进展也不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

经济未来发展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凤凰卫视记者:请您预测一下今年整个中国经济走势。另外,从今年开始有什么新的统计方法能够整体反映中国经济,尤其是结构转型的成果?

马建堂:国家统计局以及我们统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统计数据搞准确,少预测未来。但既然你提出来了,那我就说几句。

要预测2015年的经济,最重要的恐怕要把2015年我们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说清楚。如何认识2015年经济运行面临的环境,恐怕还是需要一分为二。一方面要看到,2015年所处的经济环境依然比较复杂严峻。从国外看,一些发达经济体确实在加快复苏,但是有一些主要经济体复苏过程还是比较艰难曲折的。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的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了分化,加上国际地缘政治的动荡,还有最近原油等大宗原材料的跳水式下跌,都使得2015年的国际环境并不那么令人乐观,仍然还是复杂的,甚至还是严峻的。从国内看,“三期”叠加的影响、各种矛盾交织依然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比较大,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些困难,要有忧患意识。同时,我们更要看到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或者说中高速发展,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我们还是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的。这些条件在哪里?可以从三方面看:

1.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相互推进

这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基本面。我们判断经济形势走势,一定要看到这个基本面,这是经济运行的核心。

2.改革开放激发创业创新的不竭热情,这是中国平稳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经济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华民族地位不断提升的关键,是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关键,也一定会是今后及“十三五”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所在。特别是简政放权、放开准入、方便办事,将会极大地调动中国9亿左右的劳动人口,数千万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热情。要创业创新,就要雇佣人,要有资本金。2014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后,3-11月份,市场主体增加了1005万。2014年是中国改革的元年,2015年继续推动开放。改革是当头炮,打破创业创新的枷锁和羁绊,13亿中国人、9亿多劳动力所孕育的创业创新的热情就会迸发出来,这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

3.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都会有波动,要熨平这个波动就是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适时适度地预调微调,这是2014年平稳增长很重要的原因,也会是2015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很重要的原因。

概括起来,2015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平稳较快中高速的增长。关于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全国“两会”将会给出答案。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非常好。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统计部门如何在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适应新常态,引导大家把工作精力更好地放在转型升级上去,这是统计部门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们刚刚召开了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就如何引导大家把精力放在转型升级上明确了三点:一是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经济的总量;二是更加全面地反映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更加及时地反映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从过去把比较多的精力放在统计总量速度上,转为在把速度指标搞清楚的同时,花更大的精力放在刻画、统计和分析中国经济的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上。这是我们对适应新常态的一些设想,我们也在努力地这样做。我们的统计分析报告和一些统计指标已经增加了反映结构和质量的指标,当然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欢迎媒体朋友和我们一起努力。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国经济跃上中高端的关键

新华社记者:您提到下一阶段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具体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马建堂: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这几十年,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经济发展质量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后,特别是未来“十三五”期间,我们确实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去。怎么转方式、调结构?要推动结构转型,更好地发展服务业,更好地培育信息产业。

1.主体是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细胞,是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体,只有千百万企业在市场的压力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生产更多的新产品,不断调整自己的技术结构,运用新技术,运用互联网技术,企业才能过得更好,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企业的行为本身就是宏观上转方式、调结构的微观基础,要推动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在市场的条件下去创新。

2.市场的力量

市场机制、市场动力、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减少干预,进一步地放开准入,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3.政府的引导

政府要认真把握优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妥当、合适的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引导市场主体去转变自己的方式,调整自己的结构,这里的方式包括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甚至包括老百姓的消费方式。转方式、调结构不只是生产者的任务,要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比较紧缺的东西和比较富裕的东西通过价格杠杆来引导。

总之,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国经济从中低端跃上中高端的关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风险防控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

中国网记者:201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同时,以化解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也将持续。您能否为我们解读一下?

马建堂:中国经济不仅要稳增长、调结构,还要防风险。关于风险,不同的学者和机构有不同的分析,比较有共识的至少是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风险,一是房地产调整的风险,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累积的风险。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些风险的防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是中国2014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而且在各部门、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这两个领域的风险得到很好的化解。

当然,就像对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不能掉以轻心一样,对2015年甚至更远一点的各种财政金融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防范风险是个逗号,永远不是句号。要不断努力,把风险控制在受控范围,这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猜你喜欢

结构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耳朵的结构
论结构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