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微视频介入小学信息技术授课的施教方法初探

2015-11-28严嘉友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初探

严嘉友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等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概念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也正在一点一点地冲击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些新形式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介正逐渐体现其价值。教学微视频便是其中之一,它能够灵活地嵌入到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最近,我正尝试在教学中引入微视频以探索不一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 教学微视频 初探

一、介入的积极效应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新授环节以教学微视频介入,可以节省时间,因而在后续的思考、讨论、实践探究时间安排相对充分,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学微视频介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通过暂停、调节滑块等方式调整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的引导形式

普通教学一般通过统一引导和单独引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实践,两种形式各有利弊。统一引导便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但在兼顾学生不同学力情况方面显得欠缺。单独引导便于满足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因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学生情绪容易失控。学力不足的学生可能会不顾基本任务,费时费力地尝试更高层次的操作,导致浪费时间。

教学微视频介入小学信息技术授课的施教方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引导形式采用。在教学微视频的帮助下,学案任务层次丰富,通过视频刺激,能够在学生脑中强化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实现有的放矢的个性化学习。

二、微视频介入实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调整

(一)在工具软件使用的教学中

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从熟悉基本操作到使用常用软件再到学习简单的计算机语言的过程。小学阶段涉及的多数软件,学生能够通过适当的探索学会使用。面对一个陌生的软件,我常常鼓励学生尝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养成。

四、五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工具软件的使用为主。工具软件之间往往有许多共同点,例如窗口组成、常用操作等。面对一个陌生的功能操作,通过观察菜单栏,学生常常可以逐步推断出整个操作过程。

以办公软件(Office系列或Wps系列)为例,例如插入图片,经过教师简单分析,将操作拆分,学生便可得出如下操作过程:

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片”→“来自文件”。

这样,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思考、分析→实践尝试的学习过程。

(二)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

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我会建议学生将计算机语言和平时接触的语言学科——语文、英语进行比较。并在教学中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学生,利用细节加以强化。

小学阶段的计算机语言(logo和scratch)可归纳为连词成句:将独立的词语(基本命令)遵循一定的语法(格式与逻辑顺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文章(完整的命令集)。这一方式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程序是否正确,排查出错点。用语言的形式理解指令,便于学生把指令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或动作,利于找到其中的规律并灵活运用。

Logo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正多边形和正多角形,二者的共同点是都用了重复命令绘图,并有一个通用的公式能够概括此类图形的绘制过程。这个公式的推理过程是我在教学中的重点,而推理的前提是对logo有语言方面的理解。

以正多边形为例,通过一般方式(逐行输入指令)画出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找到其规律,以重复命令的形式概括出特例:repeat 3[fd 100 rt 120] 和 repeat 4[fd 100 rt 90],找出相似之处后,使用代数合并为一个公式:repeat n[fd l rt 360/n]作为通用公式。

当学生全神贯注在接受微视频的知识时,耳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外界声音,老师的话语因此无法有效地传达到学生,需要理解顾及。

三、微视频介入实践的思考

(一)介入内容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工具软件、程序语言三类。基础知识类内容是这一学科的入门知识,如认识计算机、键盘操作等,教学微视频少量介入即可。目前个人计算机比较普及,学生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在新授时可以将多数时间用于操作的巩固和强化上。

工具软件类知识教学介入教学微视频综合效果明显。从画图教学开始,学生将接触一系列的工具软件,通过微视频介入,教师在程序使用的内容说明方面可以压缩而适当丰富任务的其他内容,学生将拥有更多的操作实践时间。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进行操作,使学生的操作成果更加多元化,并且能够提供更多的案例讨论交流。

程序语言类知识教学介入教学微视频能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语言知识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语言时相对来说较难保持学习兴趣。相对于使用语言,学习语言时更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重复教学。在语言教学方面介入教学微视频,学生可以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根据需要可适当跳过或重复观看。如此一来,学生为自己简单定制学习形式,在教学上体现了过程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介入时机

教学微视频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借用播放微视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微视频将操作流程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逐步完成操作,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微视频的形式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做出展示,让学生在大脑内形成鲜明的记忆轮廓。教师可以在信息交流平台发布教学微视频供学生使用,使学生随时随地熟记信息知识。

(三)介入形式

使用微视频时,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微视频应以何种形式将其介入到教学中。起初,我在潜意识里将微视频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来使用,因此学生在使用时只是简单地跟随视频内容进行操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放弃了思考,导致课堂教学违背了初衷。我认为微视频和教师一样,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前我以知识点为单位,制作尺寸精简、形式新颖、主题明确的教学微视频介入小学信息技术授课,自制网站,网页展示,并设置问卷模块收集学生的评价信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制作不同形式的微视频,找出相对较为理想的展开形式,希望能够在这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成果。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初探
改革中发展,实践中磨合
学生管理法制化及其权利保护思路初探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