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莎士比亚闯进了得州

2015-11-27熊梦楚

上海戏剧 2015年11期
关键词:戏剧节牛仔排练

熊梦楚

谈起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我们多半会想起脚蹬马靴、腰挂短枪的得州牛仔,而我要说的是得克萨斯莎士比亚戏剧节(Texas Shakespeare Festival),一个四百多岁的英国老头是如何闯进这片牛仔的土地生根发芽三十年。

得克萨斯莎士比亚戏剧节,1986年始创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基尔格市。今年我有幸受到美方邀请,带领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挑选出的9名学生参加了戏剧节,并成功完成了“中国戏剧之夜”的演出。在这为期23天的基尔格之行中,我们排练演出了一部英文的浓缩莎剧和一部英文的原创音乐剧,还接受了23名教授、导演、演员超过80小时以上的包括即兴表演、舞台发声、声乐演唱、形体塑造、舞台搏击等多门工作坊的课程,进行了戏剧节创办与剧场管理的相关调研,观看了所有剧目的演出并参与了创作与演出的座谈。

此次戏剧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话剧《仲夏夜之梦》和音乐剧《堂吉诃德》。这两个剧目都是我曾经既导过又演过的戏。但就是这么熟悉的剧目,却给了我意外的惊喜,甚至可以说是惊艳。《仲夏夜之梦》全剧台词和表演的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演员上下场的衔接如此顺畅。最让我惊艳的是几次演员的抢妆、换装,居然达到了如同魔术一般的效果,而戏中戏的夸张演绎是这个戏的点睛之笔。音乐剧《堂吉诃德》最大的亮点是所有演员演出不佩戴耳麦,连演几十场却并没有设置替补演员,这不得不让我佩服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身体素质。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得州的牛仔们则更是放荡不羁。而莎士比亚这样一个严肃、古典的英国诗人是如何与“牛仔们”打成一片,三十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这是此行之前一直让我困惑的最大问题,然而当来到这里之后疑团就此解开了。

自由与严谨是莎翁情怀遇到得州精神后让我最先感受到的。

在这里创作是自由的。今年是戏剧节创办三十周年纪念,要求重排1986年首届时排演的《仲夏夜之梦》和《第十二夜》,演出异常精彩,以至于我认为是因为三十年来反复排演才达到如此的效果。然而在之后的座谈中才惊讶地得知,剧目并不是要求按照以前版本来排的,而是演员和导演一起自由创作的新作。在参观剧场服装间、道具间时惊奇地发现,虽然这里完好地收藏了从1986年以来每次演出的服装和道具,但要求每一年剧目的演出,哪怕是曾经上演过的同样剧目,都要进行全新的自由创作。于是便有了数件奥赛罗将军的披风,也有了数把哈姆雷特王子的佩剑,纪念品商店出售的每年以服装道具设计稿为蓝本的明信片是很好的佐证。自由创作的同时,“牛仔们”并不缺乏严谨。

莎士比亚剧本中的台词依旧只能删不能增,每一句台词也都不可随意更改。排练场隔壁就是台词正音室,排练时哪一句台词发音不够完美都会被正音老师请进隔壁进行单独正音。后台有标注的方格里准确放置着每个场次需要的随身小道具,前台追光灯旁贴着每个追光的准确时间和位置。每一次演员的出场,音效的衔接,灯光的转换,布景的迁换,舞台的动作,服装的更换,都会有人在后台拿着秒表精确到每一秒。这些严谨的例子在戏剧节随处可见,就是这些不胜枚举的严谨细节保障了每一个演职人员的自由创作和驰骋表演。

团结协作与科学化管理是此次美国之行感受到美国戏剧精神的独特之处。

身为一名戏剧导演、一名表演教师,在以往的艺术创作和教学任务中总是会对演出时间的紧迫、剧场条件的有限、学生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等客观条件头疼不已。然而在这里,一个200人左右的中剧场,一个连一部大戏景片都很难放下的后台,竟然要在一天当中,循环上演三部截然不同、布景风格迥异的大戏;在这里,从创作排练到灯光音响合成再到舞台演出,周期短得可怕,演出效果却好得惊人;在这里,学生以往在学校一个月才学习一首的音乐剧歌曲只要一天就能学会,并且能保证每天学习一首新歌;在这里,每节课、每次排练,学生、演员们都会自觉地全神贯注,无需再去督促。这些之前的不可能是如何在这片牛仔的土地上成为了奇迹?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团结协作与科学化管理的重要。

在这里,导演是创作的核心,而舞台监督是剧场的核心。舞台监督的专业化有力地保障了导演构思的成功实现,也保证了作品的艺术水准。每一道灯杆的升降,每一个灯光的切换,每一名演员的上下,每一个布景的迁换都要听从舞台监督的指令。然而戏剧节创建人、艺术总监雷蒙德向我们反复强调,他们选择舞台监督的首要标准就是不能把自己当作上帝,而要懂得团结协作。

也的确如此,戏剧演出是最依赖大家的共同协作。然而在这里的共同协作绝对是建立在科学化管理制度基础上的。演员在排练场的共同协作是建立在排练制度基础上的,比如演员按时参加排练,排练时手机关机并存放,与排练无关物品存入个人物品柜,排练前清洁个人卫生包括口腔卫生,排练前后都要把排练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等。演出时的共同协作则是建立在演出制度基础上的,比如每个演员的服装由每个演员自己负责,演出前领到服装检查无误后签字接收;演出结束后,整理整齐交给服装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再签字;演出时后台的迁换景顺序完全按照舞台监督之前制定的计划完成,甚至每个布景上都标注着先后顺序的序号与字母。演出后的拆装台则完全按照舞台设计及制景人员的计划完成。制景工人亲自上阵,每人一顶牛仔式的安全帽,人手一把电动螺丝刀,喊着号子拆装着每一块地板和每一根房梁,快速而不慌张,绝对是谢幕后的又一场大戏。因此每次散场后都有很多观众留下不走,一边欣赏一边报以掌声。往往他们只用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一部戏的拆台和另一部戏的装台,这也就保证了在同一个剧场每天三部戏循环上演的可能。

就是这样,通过严谨的逻辑梳理、科学化的制度管理下的莎士比亚戏剧在得州的土地上迸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当我们依旧在埋头苦干,拿着顽强而执著的艺术精神在试图感化着身边的从业者和创作者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的创作足够诚意但是否严谨?我们的奉献足够无私但是否科学?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科学化管理下,才有可能出现百老汇般的戏剧繁荣,也许只有理性思考下的制度才是感性创作的保障。

猜你喜欢

戏剧节牛仔排练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戏剧·乌镇
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圆满落幕
彩色牛仔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新意牛仔
乐师
不穿牛仔时髦面谈
鸟雀排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