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乞丐职业化是对善良的欺诈

2015-11-26

中国民政 2015年24期
关键词:职业化欺诈乞丐

乞丐职业化是对善良的欺诈

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一直是个非常矛盾的难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乞丐的职业化。目前,乞丐职业化已非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据《金陵晚报》报道,南京民政部门发布的针对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显示,超过七成是职业乞丐。早先也有媒体报道,成都街头流浪乞讨者九成为职业乞丐。大洋网也曾报道,在珠海渔女景点,有多位市民还目睹开宝马车过来乞讨的职业乞丐。

荆楚网评论认为,乐善好施、行善积德,无疑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品德之一。然而,近些年来所谓的“乞丐”令人们大跌眼镜。有些明明生活得很好,却假装成“乞丐”乞讨,利用人们的善良之心,行欺诈之实。那些妄图不劳而获,利用人们善良来赚钱的人与黑心商人无异,他们是在拿自己装出的可怜来欺诈人们的善良还有金钱。笔者认为,对于乞丐“职业化”这一现象应该加大治理力度。地铁站、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要加大排查力度,筛选“假乞丐”并予以打击和处罚。此外,设立举报热线,让借乞丐身份行骗之徒无处遁逃。依法打击乞丐行骗行为,不要让假乞丐伤了善良人的心。

这些职业乞丐为何有恃无恐呢?中国江西网评论认为,这是因为乞丐管理法规有真空。职业乞讨人员通过乞讨可以有丰厚的回报,获得较大的利益,但相关政策原则性规定偏软,以及针对职业乞讨未出台明确的规定,使得落地实施出现政策的真空。救助法明确规定:“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的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遵循自愿、无偿、公开救助的原则”。新办法贯彻的是自愿原则,只要职业乞丐没有违反法律,有关部门就不能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这使得破坏市容、强讨强要的职业乞丐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

红网则认为,追究乞丐问题的根源,不是限制少了,而是服务少了。解决乞丐问题的根本出路和治本之策便是服务:一方面,政府应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让社会更公平,不产生或少产生乞丐,同时辅以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救助乞丐,政府投资建立更多临时庇护所,为乞丐提供帮助;再一方面,补做乞丐道德教育和职业培训功课,引导他们在实现生存权益的同时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舍此,光靠沿袭“禁”“治”祖宗之法,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在民政系统工作了35年的太原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张广远认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对职业乞丐,他们做的不是一味地排斥、厌恶,而是对他们进行规劝,帮助他们转变思维,进而转换生存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乞丐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职业乞丐之所以存在,关键仍在于有利可图,所以要减少它的“职业吸引力”。而救助是福利性质的,只能保证一时的温饱。政府应该最大限度地扩大、延伸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要照顾到进城务工却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将其纳入保障范围,达到减少职业乞丐数量。

中央电视台在去年的一期节目里已经证实“职业乞丐月收入过万”是真的。因此我们还是要呼吁广大群众尽量不要施舍钱物,而应劝导、引导他们到当地的救助站,毕竟真的乞丐会得到所需的一切帮助,而职业乞丐会原形毕露。

(以上各界观点,均不代表本刊观点)

猜你喜欢

职业化欺诈乞丐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独立保函欺诈举证问题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乞丐面
乞丐虎
现代乞丐
非同寻常的乞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