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9·3”阅兵背后的国际关系

2015-11-26文/王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缅怀东亚领袖

文/王 鹏

解读“9·3”阅兵背后的国际关系

文/王 鹏

中国在世界格局变革中奋发崛起,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政治角力的中心舞台,进行了一场规模宏伟、史无前例的大阅兵。阅兵纪念战争、缅怀先烈,旨在和平而不针对第三方。

“9·3”阅兵目的在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捍卫当年以千万生命为代价所换来的和平、巩固地区国际秩序,同时也正如西班牙《世界报》报道称,9月3日的阅兵是中国重申其“大国地位的一刻”。

西方国家对待中俄阅兵态度明显不同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指出:此次阅兵,西方大国领袖虽然没有亲自参加,但对比今年五月莫斯科的阅兵,毕竟没有采取集体抵制。他认为这个区别意味着:“故意与中国为敌的政策在国际社会中已属于政治不正确了。”造就区别看待中俄阅兵的原因,既有两国日渐拉大的实力对比,也与两国在与西方国家交往过程中的方式、策略迥异相关。

中国经济经历30年高速发展,如今虽增速放缓,但国际影响力日益加大,军事实力加速提升(从此次阅兵武器装备高达到84%的更新率就可见一斑)。而由于受制于脆弱的经济基础,即便俄罗斯在普京的铁腕治理下能够对西方的步步紧逼做出强力回应,但终究“内功不到、底气不足”。

阅兵折射出中韩战略互信进一步增强

此次阅兵,除了习近平主席外,最受中外媒体关注的来宾领袖大概非韩国总统朴槿惠莫属。

中韩加强战略互信将使中国在处理东亚事务上更有优势:将美国在远东的重要战略盟友趋向中立;更坚定中韩联手反对日本否定侵略历史的决心,防止其走军国主义道路;客观上也促使半岛局势趋向稳定。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结合此次阅兵两国领袖间种种充满战略互信与默契的言行可见,中国将在稳定半岛乃至东亚局势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当下仍应保持战略审慎

如果把此次阅兵看作一次国际社会“民意测验”,以此体察人心、评估形势,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大国对我心有不甘但又不愿或不能公开对抗;中等国家面对奥巴马的“好意劝说”陷入纠结和犹疑,中国有争取美国传统盟友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中立化”的可能,这或将成为未来十数年中国外交(尤其是周边)战略的突破点和有力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展军事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地区和平,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加重要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对霸权的渴望,中国人民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新的帝国,习近平主席“裁军30万”的承诺便是对中国捍卫和平诚意的最有力的证明。

(摘自国际在线)

猜你喜欢

缅怀东亚领袖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领袖哲学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平民领袖
深切的缅怀
缅怀先烈 传承文明 亲近自然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