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年代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作用

2015-11-25

电影评介 2015年4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思政课理论课

张 喆

一、年代剧与时代特征

年代剧的提法大体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港台影视界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古装剧与时装剧的划分方式,称之为年代剧。大陆真正当代意义上的年代巨制还要在《大宅门》之后,这类年代剧往往“从不同角度演绎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中国在面临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之下,个体英雄为家族的命运,民族的荣辱而奋起反抗,实现了个人小人物在宏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化超越”。[1]

目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电视剧划分为四类,即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类,其中年代剧通常以近代历史为背景,有的延续到现代和当代。因此年代剧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正好与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改革开放密切联系。作为年代剧的创作,不仅是为了再现当时的时代特征,更主要的是找到历史年代、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优秀品质的共同点,从而达到引发民众共鸣和吸引关注等目的。此外,中华文化数千年的传承,民众已经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因而对于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极高的认同感,跨年代的叙述又使这种品质在剧中的表现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更加体现了年代特征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这无疑更加唤醒了观众对年代的回忆和年代特征的追忆。所以,年代剧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具有非常直接的载体作用,不只是很好的包容了时代特征,而且生动的再现了时代特征。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电视剧《大宅门》剧照

当前,国家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注重通过调整思路,改进教法,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这是因为高校教学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对象因素发生变化。当前在高校就读的主要是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不同于80后大学生,他们更加强调个性,尽管个性发展对于某些专业学习推陈出新有帮助,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培养方向却存在极大的障碍,尤其体现在作为高校思政课这一“三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很难通过课堂教育端正学生思想观念,使其免受社会负面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较差,这使得很多教育都难以深入,高校思政课也是如此。

(二)新媒体环境的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日新月异,智能技术的到来更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早已经深入课堂,对传统教学构成的挑战。就教师而言,授课的内容,讲授的方式等方面如果不能与网络和科技相联系,就会很难与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甚至很多知识还未讲授,学生已经通过手机等信息终端了解掌握。就教学而言,如果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不能产生兴趣,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就教学方法而言,应当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手段,掌握新媒体技术,了解新媒体信息,创建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或者关联传统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课堂关注,对知识关注。

(三)传统教学内容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学生高中以前就不停地接受政治课教育,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导向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只是传统教学的翻版,高校思政课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面对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应当将传统的学科界限打破,将知识连贯起来,按照新的独特的视角,结合大数据的特征,新解密的材料进行重新排列和整合,将传统知识转变成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纯粹理论教学欠缺实用性。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社会价值更加看重经济价值的实现,因而反映在学情方面就是实用性视角和拜金主义倾向。作为高校思政课这一打造价值观的阵地,却不能够向社会一样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感官刺激和事例导引,这显然不足以打动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就是现实基础上的抽象,实践基础上的升华,如果实践与理论在讲授和行为方面形成了脱节,其结果必然将学生导向社会,而偏离理论。

三、年代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年代剧的出现使高校思政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应对挑战的工具,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有效吸引授课对象。年代剧首先是戏剧,其次才是能够应用的教学手段,所以其本身就具有文艺作品对观众的吸引作用。而一部年代剧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迎合了某一个年龄段观众的口味,而是极大地反映了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和最大范围观众的欣赏需求。因此面对挑剔的90后受众,年代剧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既满足了90后对作品戏剧性的兴趣,又为教学内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因此,只要运用得当,必然会大大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很好适应新媒体环境。任何一部年代剧作品都是新媒体技术在文艺作品创作上的反映,为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主创人员和技术人员一定倾尽全力。将年代剧引入教学过程也同样会使教学过程本身更像是年代剧的另一次不同风格的展现,而年代剧尊重时代特征的细节也一定会使教学内容能够很好的融入作品中,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改变传统知识的展现方式。每一部年代剧都是创作者对于年代特征的独特诠释,即使存在雷同也是因为时代特征的一致。对传统知识而言,一旦以年代剧的方式展示就相当于采用了全新的逻辑视角,这样每有一部对某一时代特征阐述详细的年代剧,就等于给传统的教学内容多了一个全新的逻辑表达可能,这对于传统思政课教学单一的不足是极大的改善。此外,对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而言也多了一种新的方式。年代剧是一座桥梁,学生可以借此与社会,与家庭寻求一种联系,对于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是非常有益的。

(四)使理论与社会现实有效结合。年代剧的创作并不是为了反映历史年代的特征,最主要是影射当前社会,通过歌颂传统而号召当代。面对当前社会的种种问题,不仅影响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加影响到学生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而需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内心的感官刺激打开学生的心门,年代剧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因此,将思政课的理论融入年代剧的人物和情节,表面上是对剧中人物情节的分析,实际上却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任务,显然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升有巨大作用。

[1]刘慧.“年代剧”的艺术特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思政课理论课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