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元亲华史

2015-11-24刘竹溪

博客天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弹幕动画片漫画

文 刘竹溪

二次元亲华史

文 刘竹溪

二次元文化自日本传入,从模仿到今天开始制造内容,整整35年了

每年4月是日本动画片新季开播的日子,文化部宣布“整治暴恐动漫”,包括《进击的巨人》、《东京食尸鬼》、《死亡笔记》等热门日本动画都在被整治名单中。

二次元文化集散地Acfun和BiliBili两大网站上已经搜索不到相关视频。为了应对这一突袭,乐视网甚至申请了短暂的停牌。也许,这个春天宅民们注定不能一边看热门动画,一边发弹幕吐槽。

一时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日本动漫以及它衍生出的二次元文化,早在1980年就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历经35年,遭遇了版权冲突、政策更迭以及传播渠道天翻地覆的变化,二次元文化却在中国牢牢扎下了根,深受日本动漫影响的人,也已一代代步入社会。如果当年有个5岁男孩目睹了《铁臂阿童木》的首播,现在也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或许他的孩子正是《进击的巨人》的观众。这么多年来,以动画和漫画为核心的日本二次元文化,到底是怎么在中国传播开的?

1979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努力改变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贫瘠状态。当年,上海电视机厂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了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引发众多企业效仿。电视自此逐渐进入中国人的家庭。中日关系正值“蜜月期”,日本不仅向中国出口了电视的生产技术,也出口了可以在电视上播放的内容—动画片。

最早被引进中国的日本动画片之一,是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操刀的1963年黑白版《铁臂阿童木》。以捆绑播出卡西欧的广告为交换,中央电视台免费得到了这部动画片的播放权,并自1980年起播出。拥有人类心智的小机器人这样的题材,对于当时的中国观众来说非常新鲜,阿童木一登上中国的荧屏就俘获了无数少年的心。书评人欧阳杼回忆:“阿童木拥有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最难得的还是有朴素的热心肠。勇敢、正直、热情、智慧……在人类世界中无法实现的完美人格,却在一个机器人身上得到了寄托。”

动画片播出后,科学普及出版社迅速跟进,推出了15册的《铁臂阿童木》小人书。就这样,日本漫画以小人书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形式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在日本,一般是先有漫画,再改编为动画;但是在中国,往往变成先引进动画,出版商再跟风出漫画—这也正与中日两国对二次元文化的缩写ACG(动画、漫画、游戏)和MAG(漫画、动画、游戏)字母顺序的差异相映成趣。

阿童木之后,更多外国动画片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有《巴巴爸爸》、《鼹鼠的故事》、《堂・吉诃德》这类文艺范儿的欧洲作品,也有《宇宙的巨人希曼》、《忍者神龟》这类泛超级英雄式美国动画,还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等本土作品。从下午中小学生放学到晚7点《新闻联播》期间,各个电视台大多选择了播出动画片。

那个年代,不少动画片是免费引进的,前文提到植入广告的《铁臂阿童木》就是一例,另一种模式是《变形金刚》,制作方孩之宝公司希望借助动画片推销机器人玩具,而他们后来的确也在该领域大获成功。还有诸如《巴巴爸爸》的特例—据《七巧板》主持人鞠萍透露,德国人把《巴巴爸爸》送给了中央电视台免费播出。

中日美欧几大动画流派在电视荧屏上交相辉映的日子还在继续,日本的漫画也开始向中国进军。相对于大开本、全彩印刷的美国漫画,日本漫画相对低廉的印刷成本更容易被中国青少年接受。

很多70后、80后都记得一个名字: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动漫杂志《新干线》主编驰骋曾撰文表示:“他们当年出版了一批漫画名作,对我们今天的这些动漫迷来讲,一切的起源就是从他们开始的。”

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作包括《乱马1/2》、《七龙珠》、《猫眼三姐妹》等,其中名气最大的,可能要算《女神的圣斗士》。作为女神雅典娜的守护者,星矢等5名圣斗士一次又一次被对手击败,却能一次又一次站起来(还会换上更加强大的圣衣)逆袭对手。因为总是杀不死,5人得名“青铜五小强”。

真正成为二次元文化集散地的,不是在线漫画网站和传统视频网站,而是异军突起的弹幕视频网站

“小强”们的热血故事让少年读者们满心牵挂,但全书被分为9卷,每卷5本,每本1.9元钱,买完全套大约要90元,接近于一名职工一个月的工资。这对于90年代初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因此,同学中的死党们就会联合起来,大家各买一卷,看完后再彼此交换借阅。

在动画和漫画的双重影响下,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二次元文化已经逐渐形成以日本为主流的风气。进入中国的日本动漫作品题材也丰富多样,有热血体育题材的《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冒险题材的《铠传》、《天空战记》,泛科幻题材的《宇宙骑士》、《新世纪福音战士》,少女题材的《美少女战士》等。

当时,漫画虽然显得昂贵,但仍然低于它应有的价格。在版权制度尚不完善的当时,中国漫画出版商印刷的基本都是盗版作品,远在日本的作者并没有得到回报。漫迷liru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回忆,日本讲谈社曾与四川希望书店合作推出《刚烈小恐龙阿贡》,相对于当时同样内容的盗版漫画普遍3.8元左右的价格来说,《阿贡》5.9元的价格让习惯了盗版的读者难以接受。

日本出版商随后通过法律途径开始维权,盗版漫画在中国遭到政府打击,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也在1997年关闭,廉价的日本漫画日益难以寻找。

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成立。2000年起,广电总局规定电视台引进境外动画片需要通过审批,播出动画片的时长也受到限制。日本动画“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缓解。2004年,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必须在播出总量中占60%以上。到了2006年,进一步的规定出台:下午5点到晚上8点之间禁播境外动画片。对于动画片的主要观众中小学生来说,在放学到晚上黄金时段间禁播境外动画片,也就等于电视这个看动画渠道基本被锁死。

新兴的互联网给了这些年轻人一个继续以低成本接触日本二次元文化的机会。

首先是提供在线阅读的漫画网站。鬼畜视频制作人梦二回忆,自己第一次发现网上也可以看到漫画时非常兴奋,连续看了一天,看得眼睛都痛了才罢手。在互联网从拨号上网时代跨向宽带时代后,视频网站也应运而生—2004年1月,YouTube成立,2006年12月,优酷在中国诞生。在线看动画也成为可能。

真正成为二次元文化集散地的,却不是在线漫画网站和传统视频网站,而是异军突起的弹幕视频网站。

弹幕视频网站的鼻祖是日本的NicoNico。所谓“弹幕”,就是指观众可以在视频的任何时间点留言,其他观众看到同一进度时,就会看到这条留言从屏幕上飞过。当某个时间点让人特别想要点评时——例如剧情重大逆转处——大量的留言就会同时飞出,形如飞行射击游戏中敌方首领喷射出的密集子弹,也就是日语所谓的“弹幕”。

比起同时代只能在页面下留言的传统视频网站,“弹幕”评论制造的互动感是无法比拟的。知乎用户“白秘书”在问题“为什么有人喜欢看弹幕”下说:“实现了虚拟的实时围观,观众能够强烈感受到自己融入到一个旨趣相投的群体中,并且通过弹幕达成与他人精神的节点连接,个体就在这种连接中融入到一个兴趣团体中,获得被理解和被发现的满足感。”这种形式或许正是喜欢看动画片的“宅人”们所需要的。

“弹幕”精准地匹配了二次元爱好者的心理需求,NicoNico以及它的中国模仿者Acfun和BiliBili得以迅速成为日本和中国的二次元文化爱好者聚集地。除了观看动画之外,同人创作、cosplay、翻唱、舞蹈、游戏解说等同为二次元衍生出的亚文化也聚集到这些站点。

在中国,独特的二次元语言也在Acfun和BiliBili发扬光大—主要原因在于通过互联网共享的日本漫画、动画、游戏等资源很多是原版,即使有翻译,也是由热心网友建立的汉化组,而非专业翻译操刀,文字会大量保留日语的原始风貌(尤其是日语中的汉字词)。例如平面的世界被称为“二次元”、配音演员被称为“声优”、出色被称为“拔群”、小男孩被称为“正太”、小女孩被称为“萝莉”、可爱称为“萌”。同时,发源于本土文化的网络新热词也有不少发源于弹幕视频网站。曾经登上各大官方媒体的“给力”和“坑爹”,就源自中国传媒大学几位学生为日本动画《搞笑漫画日和》录制的中文配音。

猜你喜欢

弹幕动画片漫画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推荐一部动画片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