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因子对海鲜菇产量、外观品质的影响*

2015-11-21王丽芬陈桂珍朱传进黄如励孙淑静胡开辉

中国食用菌 2015年5期
关键词:鲜菇出菇补水

王丽芬 ,陈桂珍 ,朱传进 ,黄如励 ,孙淑静 ,胡开辉 **

(1.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福建 古田 352200;2.福建农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福建 古田 352200)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是目前工厂化生产主栽品种之一。影响海鲜菇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因素很多[1],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改良、培养基优化,对于栽培技术、生产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较少[2-4]。黄亮[5]在对蟹味菇栽培过程中发现,同一库房中位于不同位置的菇在产量上具有明显差异,林标声等[6]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光质对红平菇栽培过程原基的数目、子实体颜色以及生物学效率均有较大的影响,另外董学余[7]在平菇种植过程中也发现,适当增加通风量,正常管理,可比常规法提前3 d左右出菇,菇体肥厚、硕大,增产率在20%左右。因此探索工厂栽培过程中的各关键因素对海鲜菇生长特性、产量、品质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分别探究出菇前菌丝培养时间、菌袋重量,搔菌后光照强度、通风量、开袋补水对海鲜菇现蕾速度、子实体整齐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海鲜菇最适栽培条件,为提高海鲜菇的产量与品质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海鲜菇(闽真2号),为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保藏菌种。

1.2 菌袋配方与制作方法

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50%、木屑13%、玉米芯8%、蔗渣7%、麦麸10%、玉米粉5%、豆粕5%、石灰2%,含水量调至60%~63%。采用 18 cm×33 cm的聚丙烯袋制作菌包,121℃高压灭菌2 h,移入冷却室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培养房,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在60%左右,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 4 000 μL·L-1以下,黑暗培养。 试验全程在福建省古田县福泉鑫菇业有限公司实施。

1.3 菌包培养时间差异试验

挑选相同重量培养90 d、100 d、110 d菌包各12袋,开袋搔菌后置于出菇房。室温维持在12℃~13℃,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100 lx、二氧化碳浓度 1 000 μL·L-1~2 000 μL·L-1,观察菌丝恢复时间、菌皮厚度,观察记录出蕾时间、菇蕾密度。长起幼菇后,保持室内温度14℃~15℃、空气相对空气湿度90%~95%、光照强度300 lx~500 lx、二 氧 化 碳 浓 度 维 持 在 2 000 μL·L-1~3 000 μL·L-1,开袋25 d左右采摘,称量每袋菇鲜重(带头),记录数据。

1.4 菌包重量差异试验

挑选培养110 d重1.1 kg、1.15 kg、1.2 kg菌包各12袋,开袋搔菌后置于出菇房,出菇管理同1.3。

1.5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试验

挑选培养110 d相同重量的菌包36袋,开袋搔菌后置于不同光照强度(400 lx、200 lx和50 lx)下出菇,每个处理12袋。出菇温度为12℃~13℃,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二氧化碳浓度为1 000 μL·L-1~2 000 μL·L-1,观察记录菌丝恢复时间、菌皮厚度、出蕾时间、菇蕾密度。现蕾后,保持室内温度14℃~15℃,空气相对空气湿度90%~95%,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 2 000 μL·L-1~3 000 μL·L-1,开袋25 d左右采摘,称量鲜重,记录数据。

1.6 不同通风量处理试验

挑选培养110 d相同重量的菌包36袋,开袋搔菌后置于不同通风量的出菇房(大通风量:每10分钟通气5 min;中通风量:每20分钟通气5 min;小通风量:每30分钟通气5 min),每个处理12袋。保持室温维持在12℃~13℃,空气相对湿度 85%~90%,光照强度100 lx,观察菌丝恢复时间、菌皮厚度,观察记录出蕾时间、菇蕾密度。长起幼菇后,保持室内温度14℃~15℃,空气相对空气湿度90%~95%,光照强度300 lx~500 lx,开袋25 d左右采摘,称量鲜重,记录数据。

1.7 补水处理试验

挑选培养110 d相同重量的菌包24袋,开袋搔菌后一半补水,12 h后将多余的水倒掉;另一半不补水。出菇管理同1.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时间菌包出菇差异分析

不同培养时间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以及菌包出菇情况见表1、图1。

从表1、图1可以看出,培养时间不同的菌包在菌丝恢复、菌皮厚度、现蕾和子实体的形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蕾密度稍有差异。菌丝培养110 d的菌包菇蕾数量较多,产量最高,为(490.5±26.2)g·袋-1; 菌丝培养100 d的菌包产量为 (412.5±32.8)g·袋-1;菌丝培养90 d的菌包产量最低,重量为(366.4±31.3)g·袋-1。

表1 不同培养时间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Tab.1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H.marmoreus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times conditions

图1 不同培养时间海鲜菇菌包的出菇情况Fig.1 Mushroom-budding condition of H.marmoreus bags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times conditions

2.2 不同重量菌包出菇差异分析

不同重量菌包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以及出菇情况见表2、图2。

表2 不同重量菌包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Tab.2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H.marmoreus using different bagy’s weight

从表2、图2可以看出,菌包重量对菌丝恢复、菌皮厚度、现蕾时间影响较小,但是较重的菌袋菇蕾数量较多,产量也较高,重1.2 kg的菌包产量达(473.0±30.4)g·袋-1。

图2 不同重量菌包海鲜菇的出菇情况Fig.2 Mushroom-budding condition of H.marmoreus using different bag’s weight

2.3 不同光照强度下海鲜菇生长情况及其产量分析

不同光照强度海鲜菇生长情况及其产量见表3、图3。

表3 不同光照强度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Tab.3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H.marmoreus bags under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conditions

图3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海鲜菇的生长情况Fig.3 Mushroom-budding condition of H.marmoreus under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conditions

从表3、图3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对于菌丝的恢复无明显影响,光照较暗时,菌皮较厚且有绒毛状菌丝出现,对现蕾无较大影响。但是光照强度大,出蕾密集,后期菇盖偏大。光照强度为50 lx时,菇盖较小,菇柄不直。光照200 lx,菇盖中等,菇型一般,但产量高。

2.4 不同通风量对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通风量对海鲜菇的生长特性、菇型、产量影响较大,见表4、图4。

表4 不同通风量对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Tab.4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H.marmoreus bags under diffe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s

图4 不同通风量处理下海鲜菇的生长情况Fig.4 Mushroom-budding condition of H.marmoreus bags undet diffe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s

从表4可以看出,通风量大的菌包菌丝恢复快,菌皮厚,菇蕾数量多,产量高,为(465.5±32.1)g·袋-1; 通风量小的菌包菌皮厚,易长绒毛状菌丝,菇蕾稀疏,产量偏低;中等通风量的菌包菌皮中等厚,现蕾稍晚,菇蕾稀疏,产量平均为( 403.6±17.6)g·袋-1。菌盖变化如图 4 所示,通风量大,菇盖偏大;通风量小,菇盖减小。

2.5 补水处理对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影响

补水与未补水处理海鲜菇生长情况及其产量,见表5、图5。

表5 补水与未补水处理海鲜菇生长特性及其产量Tab.5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H.marmoreus under supplementing water and non supplementing water conditions

图5 补水与未补水海鲜菇的生长情况Fig.5 Mushroom-budding condition of H.marmoreus under supplementing water and non supplementing water conditions

从表5、图5可以看出,补水处理会延长菌丝恢复的时间与现蕾时间,菇蕾密度大,产量高达466 g·袋-1;未补水处理的菌包菌丝恢复较补水处理快,但菌皮薄,菇蕾稀疏,导致产量降低。

3 讨论

海鲜菇栽培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菌包重量、菌包培养时间、补水处理与否、光照强度、通风量等。有效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对工厂化生产起关键性作用。菌包的重量决定初始营养成分的多少,菌包重量轻,营养少,产量自然降低。菌包培养时间短,菇蕾稀疏,大小不均匀,产量也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产量逐步提高;但是培养料充分分解后,继续培养又会导致减产。有研究指出在真姬菇瓶栽过程中,栽培种培养83 d出菇效果最佳;过早出菇,子实体发育迟缓;过晚出菇,栽培后期易受杂菌污染[8]。水是食用菌生长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水作为营养物质运输的载体,是各种生理代谢的媒介,与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9]。在开袋后进行补水处理,使料袋内部的菌丝输送营养更迅速,满足菇蕾的集中爆发与子实体的快速生长需求。光照强度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出菇、产量、菇形态特征及色泽等方面均有影响,不同的光照强度会影响菌盖的宽度。我们的研究结果与Leatham的结果[10]一致。通风量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其通过影响食用菌局部生长环境温度、CO2浓度、湿度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11]。通风量与食用菌的形态和产量之间有密切关系[12]。我们的研究发现通风量影响海鲜菇菇盖大小,通风量越大,菇盖也越大,产量也随之提高,因此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通风量。

[1]胡开辉,出小平.外界因子对蟹味菇菌丝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8,27(2):16-18.

[2]孙淑静,颜松,胡开辉,等.斑玉蕈不同菌种类型的生产性能[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66-69.

[3]刘建军,朱爱莲,金力,等.栽培瓶培养料理化性质对真姬菇生长的影响[J].食药用菌,2009(4):45-49.

[4]崔巍,刘东海.真姬菇菌种、配方及生产工艺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9-41.

[5]黄亮,杨丽维,班立桐,等.环境因子对蟹味菇农艺性状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2):141-143.

[6]林标声,胡晓冰,张苑,等.红平菇生产栽培中光质,光照条件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5):42-46.

[7]董学余.平菇菌墙栽培的增产措施[J].食用菌,1999(1):5.

[8]程继红,冯志勇,高君辉.栽培种培养时间对真姬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3,10(2):45-49.

[9]高君辉,冯志勇,陈辉.真姬菇培养时间与栽培料失重、含水量和产量的关系[J].食用菌学报,2008,15(3):23-26.

[10]Leatham G,Stahmann M.Effect of light and aeration on fruiting of Lentinula edodes[J].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1987,88(1):9-20.

[11]Lomax KM,Gottfried S,Lavelle H.Airflow indicators for mushroom hous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1995,60(1):43-48.

[12]Jang Myoung-Jun.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under different air conditions with the bottle cultivation[J].The 5th MEACEF,2008,9(17):44-45.

猜你喜欢

鲜菇出菇补水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肥皂》等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恼人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