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构策略

2015-11-20秦世波丁子信张德升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校策略

秦世波+丁子信+张德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培养与职业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出发,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重构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高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70-03

提高人才的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而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高校的转型升级,国内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清晰,但对数量占多数的普通高校如何开展本科教育、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同步发展存在很大的争议。对我国普通本科教育而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改革教育教学体制,才能保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本研究着眼于应用型本科的实际,通过对国内外应用型高校的对比分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为保障,全面构建普通本科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一)本科教育重构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智能、慕课模式等手段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使用,教育领域必然也会引发数字化的颠覆式的变革。1998年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会发表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简称《博耶报告》),呼吁各大学给予本科教育更多重视。近年来,美国公立院校面临的困境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特别是教育经费的减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10年夏,美国州立学院和大学协会发起了旨在提升本科办学质量的红气球项目(Red Balloon Project),开始了本科教育的反思和改革。

我国的本科教育顺应国际发展的潮流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上文件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因此探索符合世界潮流和学校办学特色的路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本科教育,成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光荣使命。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学校反思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从研究型到应用型的调整,这也是欧美国家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因此如何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201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鼓励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本科教育,所以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导引方向。

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引发了本科教育的变革,在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19世纪末杜威提出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爱好、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等。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Carl R.Rogers首次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 的观念,并用其解释一切教育和教学现象,建议将其应用到本科教育层面。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出现对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20世纪90年代,已经建立了非常有特色的以能力为导向的普职融合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斯达滋(Stasz,1996)认为现有的学生在为将来工作做准备方面表现很差,他们需要获得新的技能。马歇尔(Marshall)和塔克(Tucker)把这些能力概括为:抽象思维能力、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口头与书面交流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等。1998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巴黎会议上,各国政府达成共识,通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新视角和新模式。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目前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但两者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则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等四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等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的类型,属于横向分类,应用型大学则是以实施应用型教育为主体,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等学校办学类型。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是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统一。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出现多极的格局,有研究型、应用型、教学型等人才类型的区分。考察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有以下特点。

1.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面向职业的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从培养方向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面向工作岗位,而不是面向研究生教育。2.应用型本科人才在高等教育中占重要的位置。精英大学教育是培养学术性的高精尖人才,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应用性更加凸显,这也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3.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发展多样性的人才。虽然与传统的学术教育有较大的区别,但他们也进行了正规系统的学科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从以后的发展来看,这类的人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

在社会转型与高教转型的过程中,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探索,一刻也没有停留。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德国的专科学校及应用科学大学,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东亚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技术科学大学,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模式等,其成功的做法得到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有相关的法律保障,根据1968年组建FH(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简称FH)的协定:“FH对学生进行一种建立在传统理论知识基础上的教育,最后使学生通过国家规定的毕业考试,能够从事独立的职业活动。”

(二)英国的证书保障体系

英国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依托证书保障体系。英国建立了包括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简称NQF)和高等教育资格证书框架(FHEQ)以及普通教育在内的独特的证书体系,各种证书之间还可以互换。

(三)美国单轨制教育体系

美国现行学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初期,它由公立和私立两大体系组成。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可分为社区教育学院和技术学院,前者是两年制的,可获副学士学位;后者是四年制的,可获学士学位,学校的培养侧重于技术性和应用类的课程。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普通地方院校要获得发展的空间,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找准学校定位,凸显办学特色。2013年11月潍坊学院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立项,学院结合前期的“一创三改两试点”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以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突出、整体素质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潍坊学院“123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条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2个落脚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3个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学科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4个课堂:理论课堂、名师课堂、第二课堂、阳光课堂。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观。具体实施的要点和思路是:1.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社会的需要来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5月中国食品谷物流园项目落户潍坊,这是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中重点培育、鼓励发展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而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项目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开始筹建物流管理专业,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2.以能力为导向的落脚点是校企合作,这也是“教学做”理念的核心。只有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树立导学型教育观,注重对人才的分类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多媒体的应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应树立导学型的教育观。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主要是:1.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平台,以项目为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2.通过创新创业平台,选择有前景的应用项目,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开展创业,入驻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创建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

潍坊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创了“四个课堂”:理论课堂、名师课堂、第二课堂、阳光课堂。理论课堂主要讲授理论课程,让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开展名师课堂,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专业视野;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近3年来,潍坊学院获挑战杯全国赛的银奖1次、电子商务大赛全国一等奖3次;阳光课堂是校企协同合作的硕果,学生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四)树立全面质量观念,构建全方位的教学保障体系

为提升应用型普通本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潍坊学院提出了“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树立教学工作的全员质量观,要求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教学工作展开,服务于教学一线。同时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监控,包含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配套、第二课堂落实、学生管理服务等方面,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型本科教育重构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责是大力发展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因此新时期的普通本科院校应结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开展教学,面对新生代的教育群体,同时面临互联网的挑战,我们对本科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构想和思路,主要内容如下。

(一)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明确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是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结合国内外普通高校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普通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院校应改变观念,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机构的调整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与研究型人才有明显的区别,特别要在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职业性等方面强化学习。

(二)跨界合作,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应用型的高校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而实践教学的效果比较差。我们认为,国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提高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对高校而言,跨界合作就是要加强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的合作来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通过加强与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深度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同时,在理论教学方面,通过企业导师制的模式,让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与研讨等,全方位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跟踪调研,整体考核,构建人才评价监控体系

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用型高校应该走出校园,对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研,掌握职业发展的现状,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优化招生结构,构建由用人企业、行业组织、学生个人参与的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这是应用型高校提升学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四)政策引导,分类发展,组建创新能力强的师资团队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普通地方院校调整升格,新引进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相关的专业实践非常缺乏,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也举步维艰。特别是高学历(博士研究生)的人才进入普通高校,由于受学校职称晋升、人才考核的影响,应用型高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重学术、轻教学,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发展的心理失衡。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应对当前的考核与晋升政策做出调整,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引导教师分类发展,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

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2]李晓军.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

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4).

[3]蒋盛楠.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美国阿尔维诺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12).

[4]李奇.中美两国本科生的全面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

究,2013,(10).

[5]王荣德.新建地方高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11,(6).

[6]刘坤.英国本科教育的几点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

[7]谈哲敏.重构大学本科教育: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

学改革[J].创新人才教育,2013,(5).

[8][美]约翰·S·布鲁贝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9]Robert B.Barr and John Tagg.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

ation[J].Change: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1995,(6):12-25.

[10]Executive Summary[EB/0L].http://www.aascu.org/

Red-Balloons-project.

猜你喜欢

高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Passage Four